臭氧污染溯源分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5873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臭氧污染溯源分析系统,包括安装架和防水壳,所述防水壳固定连接在安装架的顶部,所述防水壳内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防水引风装置,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采集装置,所述防水壳的侧壁设置有总线,所述总线的一端设置有控制装置,人机交互模块上以折线图的方式显示污染物的浓度数值,并显示车辆的行驶轨迹,方便根据污染物的数值及时调整行驶方向,提高溯源效率;检测时外部空气通过防水罩的底部向上流动通过筒式壳体顶部的通槽进入筒式壳体内部,有效避免外部的雨水进入筒式壳体的内部,在突遇雨天的状态下,保证系统部件的安全性,提高系统的实用性。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污染溯源分析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检测
,具体涉及臭氧污染溯源分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地球的平流层中,存在着天然的低浓度臭氧。平流层臭氧被称为有益的臭氧,因为它可以保护地球表面免受有害紫外线的照射,臭氧也会出现在对流层,即大气层的最底层,对流层臭氧通常被称为有害臭氧,即臭氧污染,是人为产物,汽车废气和工业排放物会释放出一系列氮氧化物气体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臭氧,臭氧对人体有害,是空气的污染源之一,要控制臭氧污染就需要对其进行溯源,从产生臭氧的根源进行治理,治理效果更好,现有的臭氧污染溯源系统,在使用时灵活性较差,溯源效率较低,而且防护性能较差,由于传感器件需要与空气进行接触,使用时遇到雨水天气,系统的部件容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臭氧污染溯源分析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臭氧污染溯源分析系统,包括安装架和防水壳,所述防水壳固定连接在安装架的顶部,所述防水壳内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防水引风装置,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采集装置,所述防水壳的侧壁设置有总线,所述总线的一端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人机交互模块。
[0005]优选的,所述防水壳包括筒式壳体,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筒式壳体内侧的中部,所述筒式壳体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有若干个,所述筒式壳体顶端的若干通槽和筒式壳体底端的若干通槽均绕筒式壳体的轴线等距分布,所述筒式壳体的侧壁固定连通有进风管,所述筒式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水罩。
[0006]优选的,所述进风管与筒式壳体的侧壁相切,且所述进风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引风斗。
[0007]优选的,所述防水罩的内壁与筒式壳体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斜板绕筒式壳体的轴线等距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斜板相接近的首尾端在竖直方向上重合。
[0008]优选的,所述防水引风装置包括连接轴和扇叶,所述连接轴贯穿支撑板的中部,且所述连接轴通过轴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连接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动力风车,所述动力风车与进风管对应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采集装置包括棱台形安装块,所述棱台形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顶部,所述连接轴贯穿棱台形安装块的中部,所述棱台形安装块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VOCs检测模块和臭氧检测模块。
[0010]优选的,所述棱台形安装块和VOCs检测模块分别为VOCs传感器和臭氧传感器。
[0011]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箱体和电路板,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固定焊接有控制模块和GPS模块。
[0012]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为控制器,所述GPS模块为车辆GPS定位器,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为触屏显示器。
[0013]优选的,所述棱台形安装块和臭氧检测模块均通过总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人机交互模块上以折线图的方式显示污染物的浓度数值,并显示车辆的行驶轨迹,方便使用者根据污染物的数值及时调整行驶方向,灵活性较高,提高溯源效率;检测时外部空气通过防水罩的底部向上流动通过筒式壳体顶部的通槽进入筒式壳体内部,有效避免外部的雨水进入筒式壳体的内部,在突遇雨天的状态下,保证系统部件的安全性,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水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流程图。
[0018]图中:1、安装架;2、防水壳;21、筒式壳体;22、通槽;23、进风管;24、引风斗;25、防水罩;26、斜板;3、支撑板;4、防水引风装置;41、连接轴;42、扇叶;43、动力风车;5、采集装置;51、棱台形安装块;52、VOCs检测模块;53、臭氧检测模块;6、总线;7、控制装置;71、箱体;72、电路板;73、控制模块;74、GPS模块;8、人机交互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请参阅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臭氧污染溯源分析系统,包括安装架1和防水壳2,防水壳2固定连接在安装架1的顶部,防水壳2内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防水引风装置4,支撑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采集装置5,防水壳2的侧壁设置有总线6,总线6的一端设置有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的一侧设置有人机交互模块8。
[0021]优选的,防水壳2包括筒式壳体21,支撑板3固定连接在筒式壳体21内侧的中部,筒式壳体21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通槽22,通槽22有若干个,筒式壳体21顶端的若干通槽22和筒式壳体21底端的若干通槽22均绕筒式壳体21的轴线等距分布,筒式壳体21的侧壁固定连通有进风管23,筒式壳体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水罩25,使用时外部空气通过防水罩25内壁与筒式壳体21外壁之间的空隙并沿着筒式壳体21顶部的通槽22进入筒式壳体21的内部,有效避免外部的雨水进入筒式壳体21的内部,提高系统在雨天作业的安全性,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0022]优选的,进风管23与筒式壳体21的侧壁相切,且进风管23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引风斗24,在前进过程中,外部空气通过进风管23进入筒式壳体21的内部,进风管23与筒式壳体
21的侧壁相切,提高风能的转化效率,引风斗24的使用可以增大风能。
[0023]优选的,防水罩25的内壁与筒式壳体21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板26,斜板26有若干个,若干个斜板26绕筒式壳体21的轴线等距分布,相邻两个斜板26相接近的首尾端在竖直方向上重合,斜板26的使用可以进一步避免雨水进入筒式壳体21内部。
[0024]优选的,防水引风装置4包括连接轴41和扇叶42,连接轴41贯穿支撑板3的中部,且连接轴41通过轴承与支撑板3转动连接,连接轴4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扇叶42,连接轴4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动力风车43,动力风车43与进风管23对应设置,使用时透过进风管23吹入筒式壳体21内部的风驱动动力风车43转动,进而带动扇叶42转动,扇叶42转动后将外部的空气吸入筒式壳体21的内部。
[0025]优选的,采集装置5包括棱台形安装块51,棱台形安装块51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的顶部,连接轴41贯穿棱台形安装块51的中部,棱台形安装块5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VOCs检测模块52和臭氧检测模块53,外部空气与VOCs检测模块52、臭氧检测模块53接触,VOCs检测模块52和臭氧检测模块53分别检测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和臭氧的含量,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污染的间接污染源,在空气中可以转化为臭氧。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臭氧污染溯源分析系统,包括安装架(1)和防水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壳(2)固定连接在安装架(1)的顶部,所述防水壳(2)内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防水引风装置(4),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采集装置(5),所述防水壳(2)的侧壁设置有总线(6),所述总线(6)的一端设置有控制装置(7),所述控制装置(7)的一侧设置有人机交互模块(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污染溯源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壳(2)包括筒式壳体(21),所述支撑板(3)固定连接在筒式壳体(21)内侧的中部,所述筒式壳体(21)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通槽(22),所述通槽(22)有若干个,所述筒式壳体(21)顶端的若干通槽(22)和筒式壳体(21)底端的若干通槽(22)均绕筒式壳体(21)的轴线等距分布,所述筒式壳体(21)的侧壁固定连通有进风管(23),所述筒式壳体(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水罩(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污染溯源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23)与筒式壳体(21)的侧壁相切,且所述进风管(23)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引风斗(2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污染溯源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罩(25)的内壁与筒式壳体(21)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板(26),所述斜板(26)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斜板(26)绕筒式壳体(21)的轴线等距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斜板(26)相接近的首尾端在竖直方向上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污染溯源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伟聂丽曼孙树旺吴洪全刘德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