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58541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设定位置利用旋挖桩机施工形成桩孔,在桩孔形成的过程中向所述桩孔内注入泥浆;对形成的桩孔进行清孔并下放导管;利用所述导管向所述桩孔内灌注混凝土,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一边提升所述导管一边灌注混凝土;利用锤桩机向所述桩孔内锤入高强混凝土管桩至设计位置,从而完成了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旋挖桩机成孔穿越地底孤石等障碍物,解决了锤击法沉桩过程中遇到孤石等障碍物难以沉桩的难题,对加快工程进度和提高管桩成桩质量有很大帮助。快工程进度和提高管桩成桩质量有很大帮助。快工程进度和提高管桩成桩质量有很大帮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桩基础施工
,特指一种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以其单桩承载力高、设计选用范围、单桩承载力造价便宜等优点广泛用于地基与基础施工阶段桩基础的施工。对于沿海地区,地质土层分布复杂,地底孤石发达,采用锤击法沉桩的方式施工,会出现成桩有效桩长不足、桩身垂直度偏差较大、桩身完整性难以得到保证等问题,给桩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造成了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解决现有的锤击法沉桩遇到地底孤石发达的地层时会出现成桩有效桩长不足、桩身垂直度偏差较大以及桩身完整性难以得到保证的问题。
[000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6]在设定位置利用旋挖桩机施工形成桩孔,在桩孔形成的过程中向所述桩孔内注入泥浆;
[0007]对形成的桩孔进行清孔并下放导管;
[0008]利用所述导管向所述桩孔内灌注混凝土,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一边提升所述导管一边灌注混凝土;以及
[0009]利用锤桩机向所述桩孔内锤入高强混凝土管桩至设计位置,从而完成了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旋挖桩机成孔穿越地底孤石等障碍物,解决了锤击法沉桩过程中遇到孤石等障碍物难以沉桩的难题,对加快工程进度和提高管桩成桩质量有很大帮助。
[0011]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施工桩孔之前还包括:
[0012]利用全站仪放出桩位控制点及控制轴线,并在桩位控制点处插入定位桩做标记。
[0013]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施工桩孔之前还包括:
[0014]于设定位置处铺设钢承载板,所述钢承载板对应待形成的桩孔处设有贯穿孔;
[0015]将钢护筒自所述贯穿孔处打入到土体内。
[0016]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进行清孔的步骤包括:
[0017]向所述桩孔内注入泥浆,通过溢出的泥浆将所述桩孔内的泥块、土屑一并带出,从
而完成清孔作业。
[0018]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下放导管时,于所述桩孔处设置导管架,利用设置的导管架对下放的导管进行限位。
[0019]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导管下放完成后,向所述导管内注入低比重泥浆以置换出所述桩孔内的泥浆。
[0020]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时,于所述导管的顶部安装料斗;
[0021]利用隔水塞将所述料斗的底部出料口塞住;
[0022]向所述料斗内灌注混凝土,在混凝土灌满所述料斗后拔出所述隔水塞,让料斗内的混凝土通过导管注入到所述桩孔内。
[0023]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锤入高强混凝土管桩之前,于所述桩孔的顶部安装定位装置,利用所述定位装置对所述高强混凝土管桩进行限位。
[0024]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锤入高强混凝土管桩的过程中,将多节高强混凝土管桩对接连接,并在连接处进行二氧化碳保护气体满焊,并在对接处涂抹防腐沥青。
[0025]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高强混凝土管桩的顶部距所述桩孔的孔口的距离接近50cm时,于所述高强混凝土管桩的顶部焊接端封板以封闭所述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桩口。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27]图2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的分解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中导管与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中沉入高强混凝土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中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2]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用于地底孤石发达、岩土不均匀、障碍物发达等沿海地区的地质条件,能有效穿越地底孤石等不良障碍物、增加成桩直径及单桩侧向承载力,避免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问题对其施工的影响,保证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并且本专利技术对于其他复杂地质区域也可以推广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0033]参阅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003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5]执行步骤S11,在设定位置利用旋挖桩机施工形成桩孔,在桩孔形成的过程中向桩孔内注入泥浆;接着执行步骤S12;
[0036]执行步骤S12,对形成的桩孔进行清孔并下放导管;接着执行步骤S13;
[0037]执行步骤S13,利用导管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一边提升导管一边灌注混凝土;接着执行步骤S14;
[0038]执行步骤S14,利用锤桩机向桩孔内锤入高强混凝土管桩至设计位置,从而完成了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
[0039]本专利技术通过旋挖桩机成孔穿越地底孤石等障碍物,解决了锤击法沉桩过程中遇到孤石等障碍物难以沉桩的难题,对加快工程进度和提高管桩成桩质量有很大帮助。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施工桩孔之前还包括:
[0041]利用全站仪放出桩位控制点及控制轴线,并在桩位控制点处插入定位桩做标记。在测量放样桩位时,控制放样的偏差不大于1cm,钢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也不大于1cm。
[004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施工桩孔之前还包括:
[0043]于设定位置处铺设钢承载板,钢承载板对应待形成的桩孔处设有贯穿孔;
[0044]将钢护筒自贯穿孔处打入到土体内。
[0045]如图2所示,开挖桩孔前,利用打拔机31在桩位处施工钢承载板21和钢护筒22,钢承载板21的中心开设直径为φ800mm的圆孔,该钢承载板21采用1000mm*1000mm*10mm厚的钢板,钢护筒22的直径为φ800mm的圆形筒,该钢护筒22的顶部与钢承载板21焊接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中的桩孔设计直径为φ600mm。
[0046]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旋挖桩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设定位置利用旋挖桩机施工形成桩孔,在桩孔形成的过程中向所述桩孔内注入泥浆;对形成的桩孔进行清孔并下放导管;利用所述导管向所述桩孔内灌注混凝土,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一边提升所述导管一边灌注混凝土;以及利用锤桩机向所述桩孔内锤入高强混凝土管桩至设计位置,从而完成了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桩孔之前还包括:利用全站仪放出桩位控制点及控制轴线,并在桩位控制点处插入定位桩做标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桩孔之前还包括:于设定位置处铺设钢承载板,所述钢承载板对应待形成的桩孔处设有贯穿孔;将钢护筒自所述贯穿孔处打入到土体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清孔的步骤包括:向所述桩孔内注入泥浆,通过溢出的泥浆将所述桩孔内的泥块、土屑一并带出,从而完成清孔作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放导管时,于所述桩孔处设置导管架,利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茂茂潘宁刘涛韩旭马国梁黄亮张世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