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动收缩一体式焊接夹具的焊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80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自动收缩一体式焊接夹具的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tep1:接收半成品焊接目标,分析半成品焊接目标外观缺陷;Step2:获取半成品焊接目标参数,选择焊接成品焊接指标,选择半成品焊接目标适配焊接夹具;Step3:将半成品焊接目标放入夹具中,加工设备的气缸产生压力使顶头下压,通过自动收缩弹簧夹将外壳口部收缩,使半成品焊接目标外壳在口部轻微变形与半成品焊接目标内胆匹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大大提升了加工产品焊接的生产效率,便于作业人员操作,其焊接过程中的模具更换维修便捷,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环境,同时提升焊接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焊接加工产品的合格率也有所增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自动收缩一体式焊接夹具的焊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焊接
,具体涉及基于自动收缩一体式焊接夹具的焊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焊接,也称作熔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如塑料的制造工艺及技术;
[0003]现代焊接的能量来源有很多种,包括气体焰、电弧、激光、电子束、摩擦和超声波等。除了在工厂中使用外,焊接还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如野外、水下和太空。无论在何处,焊接都可能给操作者带来危险,所以在进行焊接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焊接给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包括烧伤、触电、视力损害、吸入有毒气体、紫外线照射过度等。
[0004]但对于现有技术中原先使用卧式手工的方式进行焊接,需要人工握紧焊枪且眼镜一直看焊接情况不能休息,加工产品直径大,导致尺寸不稳定加大焊接难度,且所使用的焊接设备大,模具重,需求气压大,同心度底,合模时设备无缓冲可能导致产品损伤及焊接合格率低,生产效率慢,对技术工人伤害过大,且培养周期过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自动收缩一体式焊接夹具的焊接工艺,解决了使用卧式手工的方式进行焊接,需要人工握紧焊枪且眼镜一直看焊接情况不能休息,加工产品直径大,导致尺寸不稳定加大焊接难度,且所使用的焊接设备大,模具重,需求气压大,同心度底,合模时设备无缓冲可能导致产品损伤及焊接合格率低,生产效率慢的问题。
[0007]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基于自动收缩一体式焊接夹具的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0]Step1:接收半成品焊接目标,分析半成品焊接目标外观缺陷;
[0011]Step2:获取半成品焊接目标参数,选择焊接成品焊接指标,选择半成品焊接目标适配焊接夹具;
[0012]Step3:将半成品焊接目标放入夹具中,加工设备的气缸产生压力使顶头下压,通过自动收缩弹簧夹将外壳口部收缩,使半成品焊接目标外壳在口部轻微变形与半成品焊接目标内胆匹配;
[0013]Step4:分析半成品焊接目标属性,设置焊接工艺选项库,从焊接工艺选项库选择适配半成品焊接目标属性的焊接工艺;
[0014]Step5:等待操作端确认后,开始执行半成品焊接目标焊接操作;
[0015]Step6:将完成加工的焊接目标取出。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tep1中包含有以下步骤:
[0017]Step1

1:捕捉半成品焊接目标缺陷位置,模拟半成品焊接操作,判断半成品焊接目标可操作性;
[0018]Step1

2:对半成品焊接目标判断为无操作性的目标进行重铸。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tep1

1判断半成品焊接目标为可操作性的目标时,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含缺陷半成品焊接目标,以缺陷端进行焊接。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tep4中包含有以下步骤:
[0021]Step4

1:部署焊接工艺选项程序库默认程序,在无修改命令等待后执行默认程序选择焊接工艺选项程序库中默认焊接工艺执行。
[0022]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tep4中焊接工艺选项库包括:焊条电弧焊、埋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MIG/MAG焊、TIG焊、等离子弧焊。
[0023]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tep3中将半成品焊接目标放入夹具中所用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中心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表面套接有被动齿轮,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表面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底座的顶面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相啮合,所述轴杆的表面套接有运动盘,所述运动盘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设在装置外壳的表面,所述运动盘的顶面呈环形等距安装有夹具主体,所述底座的顶面安装有顶升机构。
[0024]更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外壳的顶面呈环形等距开设有球形凹槽,所述装置外壳顶面开设的球形凹槽内均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的表面与连接环的内部顶面相抵。
[0025]更进一步地,所述运动盘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环。
[0026]更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套接有不完全齿轮,所述底座的顶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的有滑槽,所述定位块通过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有运动件,所述运动件的内部等距对称开设有齿槽,所述运动件通过内部开设的齿槽与不完全齿轮箱啮合,所述运动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联动板,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呈环形等距固定连接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靠近轴杆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导向件通过表面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有顶升件。
[0027]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的内部通过转轴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表面与顶升件的表面相抵,所述顶升件的顶端呈斜坡状。
[0028]有益效果
[0029]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大大提升了加工产品焊接的生产效率,且便于作业人员操作,降低人员成本,其焊接过程中的模具更换维修便捷,从而降低模具成本,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环境,同时提升焊接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焊接加工产品的合格率也有所增高。
[0031]2、本专利技术中方法能够对于焊接加工产品属性能够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判断出所需加工产品最适宜的焊接方式,且能够根据实际工艺需求进行选择,从而提升了该方法在实际使用时的智能性。
[0032]3、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加工产品外形进行分析判断,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知晓加工产品的外观缺陷,进而判断加工产品外观缺陷是否会影响到焊接的顺利进行,再经过选择后进行焊接操作,从而减少了使用该方法对加工产品进行焊接过程中的报错率。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基于自动收缩一体式焊接夹具的焊接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加工装置结构概述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加工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零件夹具主体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003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焊接目标外观举例示意图;
[0040]图中的标号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自动收缩一体式焊接夹具的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tep1:接收半成品焊接目标,分析半成品焊接目标外观缺陷;Step2:获取半成品焊接目标参数,选择焊接成品焊接指标,选择半成品焊接目标适配焊接夹具;Step3:将半成品焊接目标放入夹具中,加工设备的气缸产生压力使顶头下压,通过自动收缩弹簧夹将外壳口部收缩,使半成品焊接目标外壳在口部轻微变形与半成品焊接目标内胆匹配;Step4:分析半成品焊接目标属性,设置焊接工艺选项库,从焊接工艺选项库选择适配半成品焊接目标属性的焊接工艺;Step5:等待操作端确认后,开始执行半成品焊接目标焊接操作;Step6:将完成加工的焊接目标取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动收缩一体式焊接夹具的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1中包含有以下步骤:Step1

1:捕捉半成品焊接目标缺陷位置,模拟半成品焊接操作,判断半成品焊接目标可操作性;Step1

2:对半成品焊接目标判断为无操作性的目标进行重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动收缩一体式焊接夹具的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1

1判断半成品焊接目标为可操作性的目标时,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含缺陷半成品焊接目标,以缺陷端进行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动收缩一体式焊接夹具的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4中包含有以下步骤:Step4

1:部署焊接工艺选项程序库默认程序,在无修改命令等待后执行默认程序选择焊接工艺选项程序库中默认焊接工艺执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动收缩一体式焊接夹具的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4中焊接工艺选项库包括:焊条电弧焊、埋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MIG/MAG焊、TIG焊、等离子弧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动收缩一体式焊接夹具的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3中将半成品焊接目标放入夹具中所用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顶面中心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有轴杆(3),所述轴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胜罗秋霞吴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