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67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涉及红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有茶叶为100%重量份,所述新鲜茶叶100份。该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通过萎凋处理,使得茶叶适度失水,降低细胞张力,胞壁透性增强,叶质柔软,氧化酶活化,氨基酸大量形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为塑造外形内质打基础,通过萎凋的化学变化,酶活性的提高,在正常萎凋(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红茶生产
,具体为一种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红茶生产的发源地,远在16世纪末就专利技术了红茶,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茶,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红茶中特殊的功能成分:茶黄素,经过临床试验,验证了茶黄素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而且无毒副作用,被誉为茶叶中“软黄金”,茶黄素在茶汤中鲜亮的颜色和浓烈的口感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红茶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红茶属全发酵茶,揉捻后发酵使叶子变红是工艺关键。
[0003]现有的红茶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种,在品质都有共同的“红汤红叶”品质特征,工夫红茶:制造中讲究发酵适度、高温烘干,如祁门工夫红茶,具有特殊的高香,基本工艺流程:鲜叶

萎凋

揉捻

发酵

烘焙,但现有红茶在加工中,无法通过鲜叶晒青处理和摇青萎凋处理,对红茶的含水量进行精准控制,无法加工出花香型高茶黄素红茶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红茶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种,在品质都有共同的“红汤红叶”品质特征,工夫红茶:制造中讲究发酵适度、高温烘干,如祁门工夫红茶,具有特殊的高香,基本工艺流程:鲜叶

萎凋



发酵

烘焙,但现有红茶在加工中,无法通过鲜叶晒青处理和摇青萎凋处理,对红茶的含水量进行精准控制,无法通过对揉捻的温湿度控制,提高发酵效率,无法加工出花香型高茶黄素红茶产品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所述茶叶为100%重量份,所述新鲜茶叶100份。
[0006]可选的,所述新鲜茶叶为100%。
[0007]可选的,所述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0008](1)、通过增加茶园的有机肥施用量,提高茶叶生长饱满度,进一步提高茶叶采摘的标准,生长出新鲜茶叶;
[0009](2)、对达到采摘标准的茶叶进行采摘处理,采茶时需要选择晴天进行采摘,以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原料为主,对采摘的茶叶进行统一收集;
[0010](3)、将采摘收集后的茶叶均匀的铺在篾盘上,保证每个篾盘上鲜叶的厚度在2cm

3cm,保持厚薄一致,将所有放置鲜叶的篾盘放置在晾青架上固定,每个晾青架上放置12至16个篾盘,使用者将所有篾盘通过晾青架移动至萎凋房内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房进行控温控湿控氧调节,保证萎凋房内环境温湿度不会失控;
[0011](4)、在萎凋房中萎凋处理的茶叶,中途利用早上或傍晚的阳光进行晒青处理,晒
青时间控制在15min

20min,使得鲜叶的重量减重5%

6%,将晒青后的茶叶通过晾青架移回萎凋房中,将萎凋房内温度调节至20℃

25℃,相对湿度调节至60%

75%,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0012](5)、采用摇青机对萎凋处理中的茶叶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次数控制在1

2次,摇青时间控制在3min

15min,每次摇青处理后,进行凉青处理,凉青时间控制在1h

4h,随着摇青次数增加,单次摇青时间和凉青时间逐步加长,茶叶萎凋时间控制在20

36h,使得茶叶在萎凋期间的含水率控制在60%

62%,使得茶叶的叶面失去光泽,叶色转为暗绿,青草气减退;叶形皱缩、叶质柔软、折梗不断、紧握成团,松手可缓慢散开为最佳;
[0013](6)、将萎凋处理后的茶叶移动至茶叶揉捻处理区域,使用揉捻机进行辅助处理,将需要揉捻的茶叶倾倒入揉捻机的揉捻桶中,单次投放至揉捻桶满桶即可;
[0014](7)、启动揉捻机,使得揉捻机内部加压,通过(空





轻)的原则,先空揉半小时,防高温现象,然后视机器和嫩度决定揉捻时间,控制在60

90min,在揉捻中间进行解块筛分一次,将茶叶揉捻成条,揉捻充分,有少量茶汁溢出,成条紧结,使得茶叶的细胞破碎率达到80%以上,即完成茶叶揉捻处理;
[0015](8)、将揉捻处理后的茶叶移动至发酵房中,通过发酵房内的温湿度自控装置,将发酵房内的温度保持在25

30℃,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将需要发酵的茶叶放置在篾盘中,将茶叶在篾盘中的摊叶厚度控制在5

10cm,将篾盘放置在发酵房中进行发酵,发酵时间控制在180

300min,中途翻动1

2次,使得茶叶通过发酵呈橙黄色,青气消失即算完成发酵处理;
[0016](9)、将发酵处理完成的茶叶移动至过红锅工序加工处,将需要过红锅的茶叶倾倒入滚筒杀青机中进行降温初干处理,滚筒杀青机采用50、60型电热滚筒,强制进热风,温度控制在200

220℃,单次投入茶叶量为70

90kg/h

90kg/h,时间控制在2min

3min,以滚代烘,完成过红锅处理,具有时间短、脱水快、条形紧,香气高的优势;
[0017](10)、将过红锅后初干的茶叶采用人工整形进行提毫处理,提高茶叶外形的条索紧洁程度和显毫程度;
[0018](11)、将通过人工整形后的茶叶放置入烘干设备中,将茶叶烘干至含水率20%

25%,使得茶叶条索收紧,有较强的刺手感为最佳;
[0019](12)、在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摊凉回潮处理,处理时间控制在50min

60min即可;
[0020](13)、将足干后的红茶,倾倒入提香机内,采用提香机进行提香处理,提香机的提香温度控制在80℃

90℃,提香时间控制在60min

90min,完成提香处理;
[0021](14)、对提香处理后的红茶进行入库处理,将入库的红茶,使用包装设备进行自动包装,包装后进行统一存放,便于后期运输。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3]1、该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通过萎凋处理,使得茶叶适度失水,降低细胞张力,胞壁透性增强,叶质柔软,氧化酶活化,氨基酸大量形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为塑造外形内质打基础,通过萎凋的化学变化,酶活性的提高,在正常萎凋(15

18小时室内自然萎凋)时,酶活性可提高,蛋白质减少,氨基酸增加,多糖的减少,可溶性糖的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所述茶叶为100%重量份,所述新鲜茶叶1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鲜茶叶为1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所述蜜香型红茶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下述工艺步骤:(1)、通过增加茶园的有机肥施用量,提高茶叶生长饱满度,进一步提高茶叶采摘的标准,生长出新鲜茶叶;(2)、对达到采摘标准的茶叶进行采摘处理,采茶时需要选择晴天进行采摘,以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原料为主,对采摘的茶叶进行统一收集;(3)、将采摘收集后的茶叶均匀的铺在篾盘上,保证每个篾盘上鲜叶的厚度在2cm

3cm,保持厚薄一致,将所有放置鲜叶的篾盘放置在晾青架上固定,每个晾青架上放置12至16个篾盘,使用者将所有篾盘通过晾青架移动至萎凋房内进行萎凋处理,萎凋房进行控温控湿控氧调节,保证萎凋房内环境温湿度不会失控;(4)、在萎凋房中萎凋处理的茶叶,中途利用早上或傍晚的阳光进行晒青处理,晒青时间控制在15min

20min,使得鲜叶的重量减重5%

6%,将晒青后的茶叶通过晾青架移回萎凋房中,将萎凋房内温度调节至20℃

25℃,相对湿度调节至60%

75%,保持室内空气新鲜;(5)、采用摇青机对萎凋处理中的茶叶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次数控制在1

2次,摇青时间控制在3min

15min,每次摇青处理后,进行凉青处理,凉青时间控制在1h

4h,随着摇青次数增加,单次摇青时间和凉青时间逐步加长,茶叶萎凋时间控制在20

36h,使得茶叶在萎凋期间的含水率控制在60%

62%,使得茶叶的叶面失去光泽,叶色转为暗绿,青草气减退;叶形皱缩、叶质柔软、折梗不断、紧握成团,松手可缓慢散开为最佳;(6)、将萎凋处理后的茶叶移动至茶叶揉捻处理区域,使用揉捻机进行辅助处理,将需要揉捻的茶叶倾倒入揉捻机的揉捻桶中,单次投放至揉捻桶满桶即可;(7)、启动揉捻机,使得揉捻机内部加压,通过(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奥霖徐超富向喜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太青山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