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及发电机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560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及发电机组,涉及发电机组技术领域,包括转换阀本体、转换旋钮、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其中,转换阀本体设置为一三通结构,三通结构内构成一燃气腔,三通结构的第一端密封且转动连接于转换旋钮、第二端设置为连接于进气接头的进气端、第三端设置为连接于出气接头的出气端;转换旋钮伸入燃气腔内的部分设置为外围周圈贴合于燃气腔内壁的第一调节部,第一调节部上设置有一第一通孔;转换旋钮转动带动第一调节部在燃气腔内转动,使得第一调节部在燃气腔内至少具有水平和竖直布置两种位置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换旋钮实现不同的传输通径以控制气体输出流量,提高发电机组的经济性和便携性。提高发电机组的经济性和便携性。提高发电机组的经济性和便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及发电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发电机组
,具体涉及一种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及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大量使用发电机组、水泵、清洗机和船用动力等,其发动机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特点是便携性较好。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天然气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再加上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排放法规,发动机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燃料的经济性较好。现有技术也提出了双燃料的发电机组和双燃料的发动机。
[0003]目前技术仅实现了液化石油气燃料与汽油燃料的灵活切换,不能满足多燃料发电机组的需求。随着清洁能源天然气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天然气使用时价格低、热值高、安全性高、对环保友好的特点,逐步开始作为一种发电机组的燃料被使用;例如,专利CN201921329980.4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发电机组,以天然气作为燃料。随着发电机组的发展,同时具有上述三种燃料的发电机组或发动机在逐步研发中,但由于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和热值不同,向多燃料混合器传输时的流量具有明显区别,因此不能直接采用同一燃气管道,需要分别配置燃气管,不利于发电机组的经济性和便捷性。本申请考虑涉及一种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实现发电机组采用同一燃气管供应不同燃气,满足发电机组经济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及发电机组,避免发电机组采用多种燃气作为燃料时采用多根燃气管道,满足发电机组经济性和便捷性的要求。
[000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包括转换阀本体、转换旋钮、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
[0006]所述转换阀本体设置为一三通结构,所述三通结构内构成一燃气腔,所述三通结构的第一端密封且转动连接于转换旋钮、第二端设置为进气端、第三端设置为出气端;所述进气接头密封连接于进气端,所述出气接头连接于出气端;
[0007]所述转换旋钮伸入燃气腔内的部分设置为一第一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上设置有一第一通孔,第一调节部外围周圈贴合于燃气腔内壁;
[0008]所述转换旋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调节部在燃气腔内转动,使得所述第一调节部在燃气腔内至少具有水平布置和垂直布置两种位置状态;所述位置状态用于调节进气端进气向出气端传输的通径。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换阀本体包括一底部封闭的第一圆管和两根第二圆管,所述第二圆管对称设置在第一圆管外侧,且第二圆管一侧端部贯穿第一圆管外壁连通至第一圆管内部;所述第一圆管的开口端构成所述三通结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圆管内部构成燃气腔,所述两第二圆管的开口端部分别构成所述三通结构的第二端和第三端。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旋钮的第一调节部伸入第一圆管内;
[0011]定义转换旋钮位于第一圆管外侧的部分为操作端,则所述操作部包括一操作平台和设置在操作平台远离第一圆管侧的把手;
[0012]所述第一调节部包括依次设置在操作平台靠近第一圆管侧的密封锁紧段和流量调节段;所述密封锁紧段包括外壁布置有第一螺纹的圆台结构和套设在圆台结构外壁的密封圈,所述第一圆管内壁自其开口端向其封闭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与第一螺纹适配;所述流量调节段设置为一具有底板的平板结构,所述平板结构沿第一圆管径向尺寸适配于第一圆管内径,所述底板尺寸及形状适配于第一圆管内部轴向截面尺寸及形状;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平板结构板面上,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圆管的内径;
[0013]当所述转换旋钮与第一圆管安装后,所述第一调节部上流量调节段的底板抵接于第一圆管的封闭端端面。
[0014]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流量切换装置还设置有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二调节部包括调节螺钉、设置在转换旋钮上的流量调节孔和密封结构;
[0015]所述流量调节孔自操作平台远离第一圆管侧依次贯穿操作平台和圆台结构后延伸至平板结构上,所述流量调节孔位于操作平台和圆台结构内的部分内壁上设置有第三螺纹;所述调节螺钉上的螺纹与第三螺纹适配,调节螺钉连接密封结构后旋入流量调节孔内,并且当所述调节螺钉完全旋入流量调节孔内时,所述调节螺钉底部封闭所述流量调节孔;
[0016]所述第二调节部用于所述气体流量切换装置流量微调。
[0017]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平台设置为一圆柱平台,所述圆柱平台平行于流量调节段的底板;所述把手设置为沿圆柱平台径向布置的旋钮箭头,所述旋钮箭头垂直于流量调节段平板结构的板面。
[0018]进一步的,当所述旋钮箭头旋至竖直方向时,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平板结构位于水平布置状态,所述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内部通径最大,用于天然气体传输;
[0019]当旋钮箭头旋至水平方向时,所述第一调节部的平板结构位于垂直布置状态,所述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内部通径最小,用于液化石油气传输。
[0020]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均采用宝塔接头。
[002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采用上述的气体流量切换装置进行燃料切换。
[0022]进一步对,所述发电机组一侧面上部的机架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中部设置有一第二通孔,所述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安装于挡板靠近所述发电机组的内侧;
[0023]所述挡板自外侧完全遮蔽所述气体流量切换装置,所述气体流量切换装置上的转换旋钮的操作端自第二通孔凸出于挡板,以便自所述发电机组的外侧操作转换旋钮。
[0024]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流量切换装置的进气接头连接于所述发电机组的减压阀,气体流量切换装置的出气接头连接于所述发电机组的多燃料混合器。
[0025]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及发电机组,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0026]本技术公开的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及发电机组,包括转换阀本体、转换旋钮、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其中,转换阀本体设置为一三通结构,三通结构内构成一燃气腔,三通结构的第一端密封且转动连接于转换旋钮、第二端设置为进气端、第三端设置为出气端;进
气接头密封连接于进气端,出气接头连接于出气端;转换旋钮伸入燃气腔内的部分设置为一第一调节部,第一调节部上设置有一第一通孔,第一调节部外围周圈贴合于燃气腔内壁;转换旋钮转动,带动第一调节部在燃气腔内转动,使得第一调节部在燃气腔内至少具有水平布置和垂直布置两种位置状态;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部的位置状态调节进气端进气向出气端传输的通径,实现气体流量的调节。本技术通过旋转转换旋钮设置气体流量切换装置的传输通径以控制气体输出流量,实现发电机组灵活选择不同气体燃料供给,提高发电机组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0027]此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除由第一调节部构成的粗调机构,还设置了进行气体流量微调的第二调节部,通过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的协同配合实现对气体流量的精准控制;进而应用于发电机组时,使得发电机组可共用同一燃气管连通至多燃料混合器,提升发电机组的使用便捷性。
[0028]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阀本体、转换旋钮、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所述转换阀本体设置为一三通结构,所述三通结构内构成一燃气腔,所述三通结构的第一端密封且转动连接于转换旋钮、第二端设置为进气端、第三端设置为出气端;所述进气接头密封连接于进气端,所述出气接头连接于出气端;所述转换旋钮伸入燃气腔内的部分设置为一第一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上设置有一第一通孔,第一调节部外围周圈贴合于燃气腔内壁;所述转换旋钮转动,带动所述第一调节部在燃气腔内转动,使得所述第一调节部在燃气腔内至少具有水平布置和垂直布置两种位置状态;所述位置状态用于调节进气端进气向出气端传输的通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阀本体包括一底部封闭的第一圆管和两根第二圆管,所述第二圆管对称设置在第一圆管外侧,且第二圆管一侧端部贯穿第一圆管外壁连通至第一圆管内部;所述第一圆管的开口端构成所述三通结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圆管内部构成燃气腔,所述两第二圆管的开口端部分别构成所述三通结构的第二端和第三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旋钮的第一调节部伸入第一圆管内;定义转换旋钮位于第一圆管外侧的部分为操作端,则所述操作部包括一操作平台和设置在操作平台远离第一圆管侧的把手;所述第一调节部包括依次设置在操作平台靠近第一圆管侧的密封锁紧段和流量调节段;所述密封锁紧段包括外壁布置有第一螺纹的圆台结构和套设在圆台结构外壁的密封圈,所述第一圆管内壁自其开口端向其封闭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与第一螺纹适配;所述流量调节段设置为一具有底板的平板结构,所述平板结构沿第一圆管径向尺寸适配于第一圆管内径,所述底板尺寸及形状适配于第一圆管内部轴向截面尺寸及形状;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平板结构板面上,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圆管的内径;当所述转换旋钮与第一圆管安装后,所述第一调节部上流量调节段的底板抵接于第一圆管的封闭端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流量切换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亮潘达王亮马家忠袁飞徐青松杨帆闫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美达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