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敏杰专利>正文

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5560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足部护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包括移动轮和车板,所述移动轮的外侧连接有轮套,所述轮套的上方设置有轴条,且轴条的上方活动连接有轴承座,并且轴承座的上方设置有衔接块,所述车板设置于衔接块的上方,且车板的两侧设置有贴合片,所述贴合片的外侧设置有螺纹槽。该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设置有撞击轮,电动机可输出动力带动旋转轴进行有速率的调节,使得旋转轴能够带动撞击轮进行有效的转动,配合上第二轴承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驱动设备的转动,进而达到撞击轮将能够撞击弹性穴位块达到对速率的降低,进而对足部进行有效的按摩理疗的目的。进而对足部进行有效的按摩理疗的目的。进而对足部进行有效的按摩理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足部护理
,具体为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足部护理装置即是足疗机,是集按摩学、经络学、全息学、反射学为一体的高科技保健器件,它操作简便、效果显著、无副作用,还能健身养生。人们对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0003]现有的市面上的足部护理装置在使用普遍的质量较差,成本较高,而且操作的时候操作不简便,在推广应用中不能具备降低人力的作用,而且不方便拆卸,也没有具有移动结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市面上的足部护理装置在使用时质量较差,成本较高,而且操作的时候操作不简便,在推广应用中不能具备降低人力的作用,而且不方便拆卸,也没有具有移动结构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包括移动轮和车板,所述移动轮的外侧连接有轮套,所述轮套的上方设置有轴条,且轴条的上方活动连接有轴承座,并且轴承座的上方设置有衔接块,所述车板设置于衔接块的上方,且车板的两侧设置有贴合片,所述贴合片的外侧设置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两端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螺纹槽的外侧粘连连接有防撞球,所述车板的内侧设置有凹陷槽,且凹陷槽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设置有合页条,且合页条的外侧设置有翻转块,所述翻转块的上方设置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上方设置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上方设置有足板,且足板的内部设置有电孔块,并且电孔块的内侧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上方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一侧设置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外侧设置有撞击轮,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撞击轮的上方设置有弹性穴位块。
[0006]优选的,所述轮套包括轴条、轴承座、衔接块,且轴条通过轴承座与衔接块构成可活动结构,并且轴条的中心线与轴承座的中心线之间相互重合。
[0007]优选的,所述贴合片与螺纹槽通过固定螺母与防撞球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螺纹槽与固定螺母之间为螺纹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凹陷槽包括第一轴承、合页条、翻转块,且第一轴承通过合页条与翻转块构成可活动结构,并且第一轴承与合页条关于翻转块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足板通过电孔块与加热管构成闭合结构,且电孔块与加热管之间为卡扣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电动机包括旋转轴、撞击轮、第二轴承,且电动机与旋转轴通过撞击轮与第二轴承构成可旋转结构,并且撞击轮关于旋转轴的中轴线水平等距分布。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设置有轴承座,通过安装的轴条与轴承座,轮套可根据用户的需要来进行位置的移动,从而起到具备移动的效果,可在轮套的上方设置好轴条,使得轴条与轴承座的相互作用下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方向的调节,可在轴承座的上方卡扣连接好衔接块,使得衔接块能够与车板达到牢固的连接起来,不易解体。
[0013]2、该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设置有合页条,通过安装的第一轴承与合页条,凹陷槽的内侧设置好第一轴承,进而方便将第一轴承与合页条进行连接起来达到方便活动的效果,使得翻转块与支撑筒的相互配合下能够根据医师与用户的舒适程度来进行朝向角度的调节。
[0014]3、该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设置有撞击轮,通过安装的旋转轴与撞击轮,电动机可输出动力带动旋转轴进行有速率的调节,使得旋转轴能够带动撞击轮进行有效的转动,配合上第二轴承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驱动设备的转动,进而达到撞击轮将能够撞击弹性穴位块达到对速率的降低,进而对足部进行有效的按摩理疗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电孔块与加热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移动轮;2、轮套;201、轴条;202、轴承座;203、衔接块;3、车板;4、贴合片;5、螺纹槽;6、固定螺母;7、防撞球;8、凹陷槽;801、第一轴承;802、合页条;803、翻转块;9、支撑筒;10、伸缩柱;11、足板;12、电孔块;13、加热管;14、电动机;1401、旋转轴;1402、撞击轮;1403、第二轴承;15、弹性穴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包括移动轮1和车板3,移动轮1的外侧连接有轮套2,轮套2的上方设置有轴条201,且轴条201的上方活动连接有轴承座202,并且轴承座202的上方设置有衔接块203,车板3设置于衔接块203的上方,且车板3的两侧设置有贴合片4,贴合片4的外侧设置有螺纹槽5,且螺纹槽5的两端设置有固定螺母6,螺纹槽5的外侧粘连连接有防撞球7,车板3的内侧设置有凹陷槽8,且凹陷槽8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轴承801,第一轴承801的一侧设置有合页条802,且合页条802的外侧设置有翻转块803,翻转块803的上方设置有支撑筒9,支撑筒9的上方设置有伸缩柱10,伸缩柱10的上方设置有足板11,且足板11的内部设置有电孔块12,
并且电孔块12的内侧设置有加热管13,加热管13的上方设置有电动机14,电动机14的一侧设置有旋转轴1401,且旋转轴1401的外侧设置有撞击轮1402,旋转轴14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轴承1403,撞击轮1402的上方设置有弹性穴位块15。
[0021]进一步的,轮套2包括轴条201、轴承座202、衔接块203,且轴条201通过轴承座202与衔接块203构成可活动结构,并且轴条201的中心线与轴承座202的中心线之间相互重合,轮套2可根据用户的需要来进行位置的移动,从而起到具备移动的效果,可在轮套2的上方设置好轴条201,使得轴条201与轴承座202的相互作用下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方向的调节,可在轴承座202的上方卡扣连接好衔接块203,使得衔接块203能够与车板3达到牢固的连接起来,不易解体。
[0022]进一步的,贴合片4与螺纹槽5通过固定螺母6与防撞球7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螺纹槽5与固定螺母6之间为螺纹固定连接,贴合片4能够与螺纹槽5进行连接起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包括移动轮(1)和车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1)的外侧连接有轮套(2),所述轮套(2)的上方设置有轴条(201),且轴条(201)的上方活动连接有轴承座(202),并且轴承座(202)的上方设置有衔接块(203),所述车板(3)设置于衔接块(203)的上方,且车板(3)的两侧设置有贴合片(4),所述贴合片(4)的外侧设置有螺纹槽(5),且螺纹槽(5)的两端设置有固定螺母(6),所述螺纹槽(5)的外侧粘连连接有防撞球(7),所述车板(3)的内侧设置有凹陷槽(8),且凹陷槽(8)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轴承(801),所述第一轴承(801)的一侧设置有合页条(802),且合页条(802)的外侧设置有翻转块(803),所述翻转块(803)的上方设置有支撑筒(9),所述支撑筒(9)的上方设置有伸缩柱(10),所述伸缩柱(10)的上方设置有足板(11),且足板(11)的内部设置有电孔块(12),并且电孔块(12)的内侧设置有加热管(13),所述加热管(13)的上方设置有电动机(14),所述电动机(14)的一侧设置有旋转轴(1401),且旋转轴(1401)的外侧设置有撞击轮(1402),所述旋转轴(14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轴承(1403),所述撞击轮(1402)的上方设置有弹性穴位块(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用具有移动结构的足部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套(2)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杰张晓涵
申请(专利权)人:王敏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