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互式智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42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互式智能设备。为了解决常规的学生坐姿矫正设备只能依靠预设有的程序进行运行,不具备交互式调整功能,使用时易受头发的影响降低体验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交互式智能设备,包括有坐姿调整单元和动力传输单元等;坐姿调整单元的内侧连接有提供按摩动力的动力传输单元。本技术方案将按摩部件设为可适应多种办公椅、学习椅以及休闲椅的挂持结构,转移便捷,操控便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智能调整使用人员的背部和头部姿态,实现颈部按摩部件能够紧贴使用人员的颈部进行仿真揉压按摩工作,提高坐姿矫正效果和按摩体验,无需使用人员对头发进行预调整,做到随躺随用的高便捷性。捷性。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互式智能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互式智能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学生常常使用学习机来进行网课学习,或者功课辅导,但是学习机没有配套的智能设备,学生在使用学习机进行网课、自习等久坐学习的过程中,若不以正确的姿势坐直,学生的脖颈长时间处于一个高强度的前倾状态,脖颈和肩膀会出现僵硬和酸痛的现象,因此需要通过矫正学生的坐姿来缓解肩部肌肉僵硬的现象发生,另外还需要依靠按摩设备对学生实时按摩来疏通脖颈和肩膀的血液,提高学习效率。
[0003]常规的学生坐姿矫正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学生躺在大型的学习椅上,由学习椅按指定的程序调整学生的坐姿,并通过学习椅上自带的按摩设备对学生的颈部和头部,分别进行仿真式揉压按摩,对颈部和肩部酸痛的部位自行进行仿真式敲击按摩,然而该学习椅受体积影响,不具备操控便捷、转移方便的优点。
[0004]并且常规的学生坐姿矫正设备只能实现简单的智能化操作,即依靠设备中预设有的程序进行独自运行,不会按照不同人员的使用情况智能的作出调整,不具备交互式调整功能,常规的学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互式智能设备,包括有供电箱(1)、弧形挂板(2)和操控板(3);供电箱(1)上侧的左部和上侧的右部,各固接有一个弧形挂板(2);供电箱(1)的下侧电连接有操控板(3);操控板(3)中内置有触控模块和智能语音模块;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坐姿调整单元、动力传输单元和颈部按摩单元;两个弧形挂板(2)之间连接有调整颈部姿态的坐姿调整单元;坐姿调整单元的内侧连接有提供按摩动力的动力传输单元;动力传输单元的上侧连接有能够智能穿过头发并充分按摩颈部的颈部按摩单元。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互式智能设备,其特征是,坐姿调整单元包括有伸缩臂(101)、安装板(102)、弹性部件(103)、颈垫(104)、电动滑块(105)、第一固定架(106)、推板(107)、头枕(108)和第一齿板(109);两个弧形挂板(2)的前侧各固接有一个伸缩臂(101);两个伸缩臂(101)的前侧之间固接有安装板(102);两个弧形挂板(2)与安装板(102)之间,分别固接有一个弹性部件(103),两个弹性部件(103)分别位于两个伸缩臂(101)的内侧;安装板(102)的前侧固接有颈垫(104);两个弧形挂板(2)的上侧各滑动连接有一个电动滑块(105);两个电动滑块(105)的上侧之间固接有第一固定架(106);第一固定架(106)前侧的下部与安装板(102)的上侧之间,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推板(107);第一固定架(106)的上侧固接有头枕(108);安装板(102)上侧的左部和上侧的右部,各固接有一个第一齿板(109);安装板(102)连接动力传输单元。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互式智能设备,其特征是,动力传输单元包括有驱动电机(201)、第一直齿轮(202)、双向丝杆(203)、第二直齿轮(204)、滑动支撑杆(205)和第二固定架(206);安装板(102)内侧的中部固接有驱动电机(201);驱动电机(201)的左部输出轴固接有第一直齿轮(202);安装板(102)内侧的下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203);双向丝杆(203)的中侧固接有第二直齿轮(204);第一直齿轮(202)与第二直齿轮(204)相啮合;安装板(102)左侧和右侧,各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动支撑杆(205);两个滑动支撑杆(205)分别连接双向丝杆(203)的左右两端;两个滑动支撑杆(205)的外端各固接有一个第二固定架(206);两个第二固定架(206)均连接颈部按摩单元。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互式智能设备,其特征是,颈部按摩单元包括有第一转动轴(301)、第三直齿轮(302)、仿真臂(303)和颈部揉压单元;两个第二固定架(206)的上侧各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转动轴(301);两个第一转动轴(301)的后端各固接有一个第三直齿轮(302);两个第一转动轴(301)的前端各固接有一个仿真臂(303);两个仿真臂(303)的相向侧各连接有一个颈部揉压单元。5.按照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培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