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464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包括位于冷却塔外围的至少四组纵梁体和至少一组电场组件,电场组件包括围梁体以及围梁体中间隔分布的集水单元和放电单元,围梁体固定在纵梁体上,围梁体边缘位置处的集水单元位于放电单元外侧且接近围梁体位置处,集水单元包括至少两组竖直方向且平行分布的金属网,放电单元包括至少两组竖直方向且平行分布的放电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冷却塔外设置电场装置,利用放电电极形成的放电单元并配合金属网形成集水单元,不仅具有消雾能力强、功耗及损耗低的优点,同时具有优越的液滴捕捉能力,使得满足每百平方能效比、横向抗风能力、100%消雾最大垂直风速三项指标时的最优方案,具有极大的价值。的价值。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消雾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针对冷却塔“消白”和“节水技术”都停留在冷却塔内部的改造上,例如在塔内增加吸收材料或添加塔内换热段,尽管技术更新换代到第三、四代的超导碳塑及超导合金,但是仍未从本质上解决建造与使用成本问题,存在消雾但不节能的现象。
[0003]随着等离子场技术的发展,利用等离子体电晕电场对雾气进行消雾节水逐渐得到了行业广泛的关注。等离子场是利用电离荷电技术,高压电场小界面剂发射的高速电子、离子将细小小水滴荷电,导向低电位的积液部。小截面积的电极发射端点,采用交错电极的方式覆盖气流通道,使得气流中的细小水滴无遗漏的荷电,最终完全导向低电位的积液部,凝结成可收集的大水滴。
[0004]基于上述内容,我们提出一种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能够克服环境中持续强风、湿热、震动的问题,以及不同季节下冷却塔自身运行情况,其针对性的调整可更加有效的提高冷却塔消雾节水运行所需的能耗利用率,使得其自身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包括位于冷却塔外围的至少四组纵梁体和至少一组电场组件,所述电场组件包括围梁体以及围梁体中间隔分布的集水单元和放电单元,所述围梁体固定在纵梁体上,所述围梁体边缘位置处的集水单元位于放电单元外侧且接近围梁体位置处,所述集水单元包括至少两组竖直方向且平行分布的金属网,所述放电单元包括至少两组竖直方向且平行分布的放电电极。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网通过经纬相交的金属丝编织而成,所述金属丝的材质为06Cr19Ni10或06Cr17Ni12Mo2或TA1,金属丝的丝径为0.08

0.20mm,所述金属网的目数为80

320。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水单元还包括位于金属网两端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夹板和金属拉紧绳,所述夹板用于夹紧金属网,所述金属拉紧绳的一端固定在夹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围梁体上。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电电极为钼镧合金丝,且钼镧合金丝的直径为0.3mm

0.6mm。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放电单元之间的距离为35

45mm。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电单元还包括用于将若干组所述放电电极两端固定且绷紧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用于与围梁体固定的支撑板,所述放电电极的两端穿过两端的支撑板且通过拉紧螺丝固定在支撑板上。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和围梁体之间还设有绝缘保护结构,所述绝缘保护结构具体为绝缘柱。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场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至少两个所述电场组件在纵梁体上依次分布形成由下至上的一级至N级冷却塔等离子电场,N≥2。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级所述冷却塔等离子电场的方向相互垂直。
[0016]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冷却塔外设置电场装置,利用放电电极形成的放电单元并配合金属网形成集水单元,不仅具有消雾能力强、功耗及损耗低的优点,同时具有优越的液滴捕捉能力,使得满足每百平方能效比、横向抗风能力、100%消雾最大垂直风速三项指标时的最优方案,具有极大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电场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电场组件结构简化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电场组件中的集水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电场组件中的放电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纵梁体;2、电场组件;21、围梁体;22、集水单元;221、金属网;222、夹板;223、金属拉紧绳;23、放电单元;231、放电电极;232、支撑板;233、拉紧螺丝;234、绝缘保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5]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设置在冷却塔外,位于风筒上方,包括位于冷却塔外围的至少四组纵梁体1和至少一组电场组件2,如图3所示,电场组件2包括围梁体21以及围梁体21中间隔分布的集水单元22和放电单元23,围梁体21固定在纵梁体1上,围梁体21边缘位置处的集水单元22位于放电单元23外侧且接近围梁体21位置处,如图4所示,集水单元22包括至少两组竖直方向且平行分布的金属网221,如图5所示,放电单元23包括至少两组竖直方向且平行分布的放电电极231,放电电极231采用普通方式接电,在使用时,放电单元23为高压端,集水单元22直接接地,在放电电极231通电之后,放电单元23与集水单元22之间形成压差,集水单元22与放电单元2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冷却塔排放的雾气经过气流通道时,由于雾气在气流通道内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向低压一侧运动,实现水、气分离,以此来实现消水除雾,且在对冷却塔排出的雾气进行消雾时,功耗以及损耗均降至最低。
[0026]如图4所示,金属网221通过经纬相交的金属丝编织而成,金属丝的材质为06Cr19Ni10或06Cr17Ni12Mo2或TA1,金属丝的丝径为0.08

0.20mm,金属网221的目数为80

320,在实际应用中,金属网221为10m时,金属丝的材质为06Cr19Ni10、丝径为0.15mm,且金属网221的目数为80。集水单元22还包括位于金属网221两端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夹板222和金属拉紧绳223,夹板222用于夹紧金属网221,金属拉紧绳223的一端固定在夹板222上,另一端固定在围梁体21上。
[0027]如图5所示,放电电极231为金属合金丝,放电电极231采用钼镧合金丝,钼镧合金丝中钼成分含量为97.95

99.56%,镧成分的含量为0.4

2%,且钼镧合金丝的直径为0.3mm

0.6mm,其中镧主要以La2O3形式存在,相邻放电单元23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冷却塔外围的至少四组纵梁体和至少一组电场组件,所述电场组件包括围梁体以及围梁体中间隔分布的集水单元和放电单元,所述围梁体固定在纵梁体上,所述围梁体边缘位置处的集水单元位于放电单元外侧且接近围梁体位置处,所述集水单元包括至少两组竖直方向且平行分布的金属网,所述放电单元包括至少两组竖直方向且平行分布的放电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通过经纬相交的金属丝编织而成,所述金属丝的材质为06Cr19Ni10或06Cr17Ni12Mo2或TA1,金属丝的丝径为0.08

0.20mm,所述金属网的目数为80

3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单元还包括位于金属网两端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夹板和金属拉紧绳,所述夹板用于夹紧金属网,所述金属拉紧绳的一端固定在夹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围梁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等离子电场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磊龙寅苏辉范胜飞房鸣刘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泛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