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结构和地灾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24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防水结构和地灾监测设备,包括顶盖、连接装置、旋转装置:顶盖盖设于连接装置的上表面,形成监测装置容纳部,所述旋转装置部分贯通所述连接装置;所述顶盖与所述连接装置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连接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水结构和地灾监测设备具有监测精度高、寿命长、维护次数少的效果。维护次数少的效果。维护次数少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结构和地灾监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灾害监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结构和地灾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地灾监测设备通常用于不同结构体的伸缩缝或裂缝的变化测量,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领域,在地质灾害监测的过程中地灾监测设备监测裂缝位移,位移有变化时能够第一时间监测到并反馈至有关部门进行地质灾害的预警或报警工作,争取到实施避险和防治对策的宝贵时间。通过将地灾监测设备安装在存在裂缝的两端,实时监控裂隙大小的变化,可在恶劣环境中长期监测结构表面裂缝的位移,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组传回预警中心进行分析解算,也可以现场解算。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内置电池或者市电供电。
[0003]现有技术中,地灾监测设备普遍在野外等各种恶劣的环境下安装使用,当地灾监测设备在环境潮湿或降雨量大的地方监测裂缝信息时,非常容易出现监测数据跳变、监测精度降低、寿命短、需要频繁维护的问题,而现有技术中亟需能够提高地灾监测设备的防水性能的解决方案。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技术问题如下:
[0005]1.现有技术中当地灾监测设备在潮湿环境中或降雨量大的地方监测时,易出现监测精度差、监测数据不准确等的问题;
[0006]2.土壤中的潮湿环境会使得土壤中的水分浸入地灾监测设备内部导致地灾监测设备产生数据跳变、降低地灾监测设备的寿命、维护次数频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监测精度高、寿命长、维护次数少的防水结构和地灾监测设备。
[0008]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水结构,其应用于地灾监测设备上,包括顶盖、连接装置、旋转装置:
[0009]顶盖盖设于连接装置的上表面,形成监测装置容纳部,所述旋转装置部分贯通所述连接装置;所述顶盖与所述连接装置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连接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三防水结构。
[0011]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灾监测设备,还包括监测装置、基座和所述的防水结构:
[0012]连接装置盖设于所述基座的顶部,形成旋转装置容纳部;
[0013]所述监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监测装置容纳部内,所述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旋转装置容纳部内,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监测装置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监测装置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所述旋转装置贯穿所述第一通孔。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面向第一连接装置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中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旋转装置相连,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电路板和可变电阻器,所述电路板通过支架与所述连接装置固定设置,所述可变电阻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可变电阻器与所述旋转装置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轴和绕线盘,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监测装置和所述绕线盘,所述转轴与所述绕线盘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水结构为防水胶圈,所述第二防水结构为油封密封件。
[0018]进一步的,所述绕线盘的周面上缠绕有线缆,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绕线盘固定连接;所述绕线盘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侧面开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用于穿出线缆,所述线缆的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地灾监测设备外部的出线结构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通过数据线,所述数据线通过数据线连接件与连接孔密封连接。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2]1.本技术通过在顶盖与连接装置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旋转装置与连接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结构,将地灾监测设备上部的监测装置容纳部与下部的旋转装置容纳部密封隔离,实现了监测装置容纳部的密封防水,从而避免了监测装置容纳部内环境湿度的变化,进一步有效提高了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地灾监测设备的维护频率,更加有利于地灾监测设备在潮湿或雨水丰富的环境中使用,有效解决了实际应用中的难题;
[0023]2.本技术通过将第二防水结构设置为油封密封件,从而通过机械密封使得转轴与连接装置形成有效的转动密封,在提高密封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密封成本,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0024]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三防水结构,避免了水分从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之间进入,使得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之间处于有效防水状态,进一步保证了监测装置容纳部内环境湿度的稳定性,确保了监测装置能够长时间有效工作;
[0025]4.本技术通过将顶盖盖设于连接装置的上表面,形成监测装置容纳部,连接装置盖设于基座的顶部,增加了地灾监测设备的高度,并在地灾监测设备内上部形成相对独立的容纳空间,有效避免了处于上部容纳空间内的装置受到潮湿环境或雨水的影响,更适合在恶劣环境下使用;
[0026]5.本技术通过将监测装置设置于监测装置容纳部内,使得地灾监测设备中最容易受到环境湿度影响的监测装置位于地灾监测设备内的上部位置,避免了地灾监测设备下端环境湿度的变化对监测装置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地灾监测设备的维护频率;
[0027]6.本技术通过在第二连接装置的第二容纳槽中设置定位结构,使得旋转装置
保持轴向固定,避免了由于旋转装置的晃动所带来监测误差或误判,有效提高了地灾监测设备的监测精度,从而保障了地质灾害预警或报警工作的有序进行。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是本技术中地灾监测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中地灾监测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0031]图3是本技术中地灾监测设备在A

A截面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技术中连接装置在A

A截面的示意图;
[0033]图5是本技术中监测装置在A

A截面的示意图;
[0034]图6是本技术中旋转装置在A

A截面的示意图。
[0035]其中,100、顶盖,101、连接孔,102、数据线连接件,110、监测装置容纳部,200、监测装置,210、电路板,220、可变电阻器,230、支架,300、连接装置,301、第一防水结构,302、第二防水结构,303、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结构,其应用于地灾监测设备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00)、连接装置(300)、旋转装置(400):顶盖(100)盖设于连接装置(300)的上表面,形成监测装置容纳部(110),所述旋转装置(400)部分贯通所述连接装置(300);所述顶盖(100)与所述连接装置(30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301),所述旋转装置(400)与所述连接装置(300)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结构(3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300)包括第一连接装置(310)和第二连接装置(320),所述第一连接装置(310)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320)之间设置有第三防水结构(303)。3.一种地灾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装置(200)、基座(500)和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结构:连接装置(300)盖设于所述基座(500)的顶部,形成旋转装置容纳部(510);所述监测装置(200)设置于所述监测装置容纳部(110)内,所述旋转装置(400)设置于所述旋转装置容纳部(510)内,所述旋转装置(400)与所述监测装置(200)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灾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装置(310)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311),所述第一容纳槽(311)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312),所述监测装置(200)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311)内,所述旋转装置(400)贯穿所述第一通孔(31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灾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装置(320)面向第一连接装置(310)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容纳槽(321),所述第二容纳槽中设置有定位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美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