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内镜辅助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专科训练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24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针对内镜辅助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专科训练模型,具体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包括模型座,所述模型座一侧设置有肝模型,所述肝模型与模型座固定连接,所述肝模型底部一侧设置有胆囊模型,所述胆囊模型顶端与肝模型相连接,所述胆囊模型一侧连接有胆管模型,所述胆管模型与胆囊模型相连接,所述胆囊模型底部设置有胆囊移动机构,胆囊移动机构包括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设置在胆囊模型底部,所述连接构件与胆囊模型相连接,所述连接构件底部设置有第一导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胆囊模型、胆管模型和肝模型,实习医生可以使用进行手术操作训练,提高实习医生的技能。提高实习医生的技能。提高实习医生的技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对内镜辅助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专科训练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针对内镜辅助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专科训练模型。

技术介绍

[0002]胆囊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是由胆固醇结石或胆固醇混合性结石引起的胆石症病变,在患者发病早期阶段通常无症状,无须治疗,待患者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疼痛,需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治疗,以控制患者病情,避免胆囊结石继续增大而累及其他器官和组织,临床上主张对胆囊结石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以往胆囊结石的手术方式以开腹胆囊切除术为主,可有效去除病灶,清除结石,但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切口较大,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严重的创伤,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对患者术后恢复较为不利,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内镜保胆取石术逐渐在临床上展开应用,该术式主要是利用内镜辅助进行手术操作,可减轻手术创伤,实现外科手术的微创性。
[0003]目前,无论是传统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对于术者来说都需要进行大量实操来完成对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进阶,传统医生带教模式都是医生带领实习医生进行术中观摩,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进行上台操作,但对于患者来说,实习医生缺乏实践,存在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0004]因此,专利技术针对内镜辅助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专科训练模型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针对内镜辅助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专科训练模型,通过设置胆囊模型、胆管模型和肝模型,实习医生可以使用进行手术操作训练,提高实习医生的技能,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针对内镜辅助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专科训练模型,包括模型座,所述模型座一侧设置有肝模型,所述肝模型与模型座固定连接,所述肝模型底部一侧设置有胆囊模型,所述胆囊模型顶端与肝模型相连接,所述胆囊模型一侧连接有胆管模型,所述胆管模型与胆囊模型相连接,所述胆囊模型底部设置有胆囊移动机构;
[0007]胆囊移动机构包括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设置在胆囊模型底部,所述连接构件与胆囊模型相连接,所述连接构件底部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顶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第一导轨相匹配,所述滑块设置在连接构件底部并与连接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导轨底部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相连接,所述第二导轨固定在模型座底部;
[0008]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固定柱和活动柱,所述固定柱设在滑块顶部,所述固定柱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柱设在固定柱顶部,所述活动柱贯穿固定柱并与固定柱滑动连接,所
述活动柱顶端设置有连接夹,所述胆囊模型与连接夹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垂直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模型座远离肝模型的一侧设置有塑胶软管,所述塑胶软管贯穿肝模型并与胆囊模型相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胆囊模型内部设置有多个胆囊结石。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与胆囊模型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连接夹相匹配。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柱前侧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固定柱并延伸至活动柱一侧,所述螺栓与固定柱螺纹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肝模型、胆囊模型和胆管模型均有硅胶材料打印而成。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1、通过设置胆囊模型、胆管模型和肝模型,实习医生可以使用进行手术操作训练,提高实习医生的技能;
[0017]2、通过设置胆囊移动机构,可以移动胆囊底部,对胆囊的形态进行调节,使其可以呈现出各种形态供实习医生训练,从而提高训练效果,使实习医生可以学习各种不同形态下胆囊手术,提高手术训练效果;
[0018]3、通过设置固定块和连接夹,可以快速解除胆囊模型与活动柱之间的连接,可以循环使用胆囊移动机构,提高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式的应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胆囊移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胆囊移动机构的前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模型座、2肝模型、3胆囊模型、4胆管模型、5连接构件、51固定柱、52活动柱、53连接夹、54固定块、6第一导轨、7滑块、8第二导轨、9塑胶软管、10胆囊结石、1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7]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针对内镜辅助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专科训练模型,包括模型座1,所述模型座1一侧设置有肝模型2,所述肝模型2与模型座1固定连接,所述肝模型2底部一侧设置有胆囊模型3,所述胆囊模型3顶端与肝模型2相连接,所述胆囊模型3一侧连接有胆管模型4,所述胆管模型4与胆囊模型3相连接,所述胆囊模型3底部设置有胆囊移动机构;
[0028]胆囊移动机构包括连接构件5,所述连接构件5设置在胆囊模型3底部,所述连接构
件5与胆囊模型3相连接,所述连接构件5底部设置有第一导轨6,所述第一导轨6顶部设置有滑块7,所述滑块7与第一导轨6相匹配,所述滑块7设置在连接构件5底部并与连接构件5相连接,所述第一导轨6底部设置有第二导轨8,所述第二导轨8与第一导轨6相连接,所述第二导轨8固定在模型座1底部;
[0029]所述连接构件5包括固定柱51和活动柱52,所述固定柱51设在滑块7顶部,所述固定柱51与滑块7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柱52设在固定柱51顶部,所述活动柱52贯穿固定柱51并与固定柱51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柱52顶端设置有连接夹53,所述胆囊模型3与连接夹53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54。
[0030]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轨6与第二导轨8垂直设置,使第一导轨6顶部的滑块7可以前后左右滑动。
[0031]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型座1远离肝模型2的一侧设置有塑胶软管9,所述塑胶软管9贯穿肝模型2并与胆囊模型3相连通,通过塑胶软管9向胆囊及胆管内部注入模拟胆汁及脓液,还原手术场景,提高环境的模拟效果。
[003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胆囊模型3内部设置有多个胆囊结石10,可以模拟胆囊结石10,方便进行保胆取石术的练习。
[0033]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块54与胆囊模型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54与连接夹53相匹配,可以快速的解除对胆囊模型3的固定,进而保留可重复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针对内镜辅助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专科训练模型,包括模型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座(1)一侧设置有肝模型(2),所述肝模型(2)与模型座(1)固定连接,所述肝模型(2)底部一侧设置有胆囊模型(3),所述胆囊模型(3)顶端与肝模型(2)相连接,所述胆囊模型(3)一侧连接有胆管模型(4),所述胆管模型(4)与胆囊模型(3)相连接,所述胆囊模型(3)底部设置有胆囊移动机构;胆囊移动机构包括连接构件(5),所述连接构件(5)设置在胆囊模型(3)底部,所述连接构件(5)与胆囊模型(3)相连接,所述连接构件(5)底部设置有第一导轨(6),所述第一导轨(6)顶部设置有滑块(7),所述滑块(7)与第一导轨(6)相匹配,所述滑块(7)设置在连接构件(5)底部并与连接构件(5)相连接,所述第一导轨(6)底部设置有第二导轨(8),所述第二导轨(8)与第一导轨(6)相连接,所述第二导轨(8)固定在模型座(1)底部;所述连接构件(5)包括固定柱(51)和活动柱(52),所述固定柱(51)设在滑块(7)顶部,所述固定柱(51)与滑块(7)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柱(52)设在固定柱(51)顶部,所述活动柱(52)贯穿固定柱(51)并与固定柱(51)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柱(52)顶端设置有连接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静宇陈烈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