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掺杂绣球状纳米氧化锌的导热聚氨酯涂层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掺杂绣球状纳米氧化锌的导热聚氨酯涂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具高导热、耐腐蚀、物理性能优异的光固化水性聚氨酯涂层的制备,属于功能性涂层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电子设备趋于向轻薄、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内部电子元件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可避免的导致设备内部热量的聚集,热量排出困难。而电子设备内部温度的升高,会严重影响其使用性能与寿命。利用涂层技术来提升设备或器材内部的散热效率是一种有效途径。因此,设计与制备新型导热高分子涂层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
[0003]光固化水性聚氨酯具备光固化技术安全节能,固化时间短,速度快与水性聚氨酯绿色环保,性能优异的特点。但是由于聚氨酯本身的导热性能不佳,其热导率仅为0.19W/mK,需要添加导热粉体来增强其导热性能。
[0004]纳米氧化锌本身具有较高的热导率(60w/mK),将其作为导热粉体可大大提高基体树脂的导热能力,除此之外,纳米氧化锌还具有抗菌抑菌、祛味防霉的独特功能。 />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掺杂绣球状纳米氧化锌的导热聚氨酯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通过无模板溶剂热法制备绣球状纳米氧化锌粉体;随后采用二异氰酸酯、聚酯二元醇和添加剂制备水性聚氨酯乳液;最后将绣球状纳米氧化锌粉体分散在水性聚氨酯乳液中,固化后,即制备得到导热聚氨酯涂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掺杂绣球状纳米氧化锌的导热聚氨酯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绣球状纳米氧化锌粉体制备过程为:首先将醋酸锌二水合物与柠檬酸钠加入到反应容器中,随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将氢氧化钠搅拌分散在乙醇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加热搅拌反应;将所得混合物超声处理后转移至高压釜中,置于恒温干燥箱中加热反应;待高压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后,打开装置,收集所得溶液;抽滤得到白色产物,洗涤直至滤液中性,干燥后即得绣球状纳米氧化锌。3.如权利要求2所述掺杂绣球状纳米氧化锌的导热聚氨酯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绣球状纳米氧化锌粉体制备过程为:将1.60
‑
1.68g的醋酸锌二水合物与2.20
‑
2.25g的柠檬酸钠加入到反应容器中,随后加入150
‑
200mL的去离子水,室温下搅拌均匀至完全溶解;将2.90
‑
3.15g氢氧化钠分散在70
‑
80mL的乙醇中;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加热至38
‑
42℃后,混合搅拌1
‑
3h;将所得到的混合物30
‑
40kHz超声处理20
‑
40min后转移至高压反应容器中;将高压反应容器在140
‑
160℃下加热反应23
‑
25h,冷却至室温后,收集所得反应液;利用抽滤过滤,得到白色产物,用去离子水与乙醇多次洗涤,直至滤液为中性;最后将所得产物58
‑
62℃下干燥24h,得到绣球状纳米氧化锌粉体。4.如权利要求2所述掺杂绣球状纳米氧化锌的导热聚氨酯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水性聚氨酯乳液制备过程为:将二异氰酸酯、聚酯二元醇和催化剂混合,恒温反应;滴定体系中游离的
‑
NCO达到理论值后,加入扩链剂,升温继续反应;保持温度滴加阻聚剂和活性封端剂,继续反应;待
‑
NCO含量达到理论值后,加入小分子交联剂反应;利用红外光谱仪检测2270cm
‑1处
‑
NCO的特征吸收峰完全消失,即得目标产物;关闭加热装置,冷却至常温后加入中和剂,高速搅拌,加入去离子水,再高速搅拌,即得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乳液。5.如权利要求4所述掺杂绣球状纳米氧化锌的导热聚氨酯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步骤为:在40
‑
50℃下将5.8
‑
6.0g二异氰酸酯、11.5
‑
13.2g聚酯二元醇和1
‑
2d催化剂混合,恒温反应2
‑
4h;滴定体系中游离的
‑
NCO达到理论值后,加入0.91
‑
0.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伯龙,张晋瑞,陈欢,王宇通,倪亚洲,程广鸿,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