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浮、电磁吸附床及微型人工湿地串联型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388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电气浮、电磁吸附床及微型人工湿地串联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工段水箱、第二工段水箱和第三工段水箱,第一工段水箱顶部安装有第一电解机构,第一工段水箱内部下端安装有曝气机构;第二工段水箱内部中心设有隔板,隔板一侧设有磁力搅拌机构,磁力搅拌机构包括磁力搅拌器和磁子,隔板另一侧上端设有第二电解机构,第二电解机构下端设有滤料层;第三工段水箱内部从上到下依次排布有火山石滤层、生物陶粒滤层和人造沸石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当前农村生活污水较为常见的几种污水处理单元,系列化成套集成新工艺,通过合理的工艺耦合手段,使耦合工艺发挥最佳的污水处理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气浮、电磁吸附床及微型人工湿地串联型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污水处理的
,具体涉及电气浮、电磁吸附床及微型人工湿地串联型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气浮是利用不溶性阳极和阴极直接电解废水,电解产生的微小的氢氧气泡附着在絮凝的悬浮物后上升至水面,最终被分离。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很多,对于带电离子和强磁性污染物,可直接采用磁分离技术分离;对于非磁性污染物,可先投加磁种和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杂质与磁种通过粒子或分子间的亲和作用吸附在磁种上,然后通过磁分离器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主要是指人为建造的湿地,通常由砂石等介质组成,是一种选择性较好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它利用基质、植物与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有效发挥其自身的沉淀与过滤等功能,确保污水得到良好处理。
[0003]上述三种污水处理单元在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中较为常见,但多为单一技术处理,运行分散,且占地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提供了电气浮、电磁吸附床及微型人工湿地串联型污水处理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电气浮、电磁吸附床及微型人工湿地串联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工段水箱、第二工段水箱和第三工段水箱,所述第一工段水箱为三面封闭,顶部开放的设计,且所述第一工段水箱顶部安装有第一电解机构,所述第一电解机构包括四个亚克力板,四个所述亚克力板大小相同且之间间距相等,每个所述亚克力板下端皆连接有石墨板,所述石墨板连接有直流电源,所述第一工段水箱内部下端安装有曝气机构,所述曝气机构包括贯穿第一工段水箱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端连接有曝气阀;所述第二工段水箱内部中心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朝向进水端一侧设有磁力搅拌机构,所述磁力搅拌机构包括磁力搅拌器和磁子,所述隔板另一侧上端设有第二电解机构,所述第二电解机构下端设有滤料层,所述滤料层包括人工沸石层和陶粒层;所述第三工段水箱内部从上到下依次排布有火山石滤层、生物陶粒滤层和人造沸石滤层。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工段水箱和第二工段水箱、第二工段水箱和第三工段水箱侧壁相互贴合。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工段水箱、第二工段水箱和第三工段水箱两侧皆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上皆设有阀门。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工段水箱出水口和第二工段水箱进水口、第二工段水箱出水口和第三工段水箱进水口之间连接有连接管,且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水泵。
[0010]优选的,所述曝气管另一端和曝气机输出端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电解机构和第一电解机构原理与构造相同,但第二电解机构上亚克力板和石墨板的大小与的数量只有第一电解机构上亚克力板和石墨板的二分之一。
[0012]优选的,所述隔板和第二工段水箱顶壁之间设有间隙。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第一段工艺通过曝气增大污水与电解装置的接触面积,第二段工艺通过不同的物理类污水处理方法克服了单一物理方法不能全面处理污水的难题,第三段工艺通过选用三类不同净化效果的滤料,解决不同大小的污染物无法在一个装置进行处理的困难,并且将三种污水处理工艺进行耦合,合理安排每一部分对对应污染物的处理时间,使每一种污水处理单元发挥最佳处理效果,同时对三种工艺的位置进行合理安排,使单一污水处理单元无法处理的污染物在耦合工艺中得到处理从而明显节省投资、减少各单元建造过程中的资源消耗。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第一工段水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二工段水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第三工段水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工段水箱;11、第一电解机构;111、亚克力板;112、石墨板;12、曝气机构;121、曝气管;122、曝气阀;2、第二工段水箱;21、隔板;22、磁力搅拌机构;221、磁力搅拌器;222、磁子;23、第二电解机构;24、滤料层;241、人工沸石层;242、陶粒层;25、间隙;3、第三工段水箱;31、火山石滤层;32、生物陶粒滤层;33、人造沸石滤层;4、水泵;41、进水口;42、出水口;43、连接管;44、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气浮、电磁吸附床及微型人工湿地串联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工段水箱1、第二工段水箱2和第三工段水箱3,所
述第一工段水箱1为三面封闭,顶部开放的设计,且所述第一工段水箱1顶部安装有第一电解机构11,所述第一电解机构11包括四个亚克力板111,四个所述亚克力板111大小相同且之间间距相等,每个所述亚克力板111下端皆连接有石墨板112,所述石墨板112连接有直流电源,电解会使大量微小气泡附着于石墨板上,以此体现石墨板电解的强弱,亚克力板111和石墨板112在进行连接时,可以在亚克力板111和石墨板112中间位置开大小适宜的孔,且不破坏亚克力板111和石墨板112本身的结构,之后用相同规格的铁丝分别穿过亚克力板111和石墨板112上的孔,将石墨板112固定在亚克力板111的中部,再采用热胶枪将石墨板112上部固定在亚克力板111上,该步骤使石墨板112可以垂直插入污水中,最大程度地增加石墨板112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增强电解技术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所述第一工段水箱1内部下端安装有曝气机构12,所述曝气机构12包括贯穿第一工段水箱1的曝气管121,所述曝气管121上端连接有曝气阀122,所述曝气管121另一端和曝气机输出端连接,曝气机图中未示出,通过曝气机控制曝气阀122的曝气大小,污水进入装置后,开启曝气机,大量气泡由装置底部上升到装置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气浮、电磁吸附床及微型人工湿地串联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工段水箱(1)、第二工段水箱(2)和第三工段水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段水箱(1)为三面封闭,顶部开放的设计,且所述第一工段水箱(1)顶部安装有第一电解机构(11),所述第一电解机构(11)包括四个亚克力板(111),四个所述亚克力板(111)大小相同且之间间距相等,每个所述亚克力板(111)下端皆连接有石墨板(112),所述石墨板(112)连接有直流电源,所述第一工段水箱(1)内部下端安装有曝气机构(12),所述曝气机构(12)包括贯穿第一工段水箱(1)的曝气管(121),所述曝气管(121)上端连接有曝气阀(122);所述第二工段水箱(2)内部中心设有隔板(21),所述隔板(21)朝向进水端一侧设有磁力搅拌机构(22),所述磁力搅拌机构(22)包括磁力搅拌器(221)和磁子(222),所述隔板(21)另一侧上端设有第二电解机构(23),所述第二电解机构(23)下端设有滤料层(24),所述滤料层(24)包括人工沸石层(241)和陶粒层(242);所述第三工段水箱(3)内部从上到下依次排布有火山石滤层(31)、生物陶粒滤层(32)和人造沸石滤层(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浮、电磁吸附床及微型人工湿地串联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段水箱(1)和第二工段水箱(2)、第二工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运刘云根郑淑君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