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PPP-RTK定位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363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PP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PPP

RTK定位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定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PPP

RTK定位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PPP

RTK定位技术已经成熟,PPP

RTK技术融合了网络RTK技术与PPP技术的优势,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静态和动态PPP定位的精度和收敛速度;同时也克服了网络RTK技术仍存在覆盖范围受限于参考网内部、数据通信负担大等缺陷,利用卫星通信网络,PPP

RTK技术可以实现广域乃至全球的精密定位服务。
[0003]随着低轨卫星星座的快速发展与建设组网,利用低轨卫星、GNSS卫星共同进行PPP

RTK 定位可以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度与收敛速度,但在现有技术中,定位解算都是在用户端完成,这种方法对用户端本身要求极高,不利于PPP

RTK的大规模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用户端的硬件性能要求高,不利于PPP

RTK大规模推广,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PPP

RTK定位方法及系统,解决了对用户端的硬件性能要求高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PPP

RTK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A1、低轨星座接收低轨导航增强信息,并对低轨导航增强信息进行解析,得到低轨导航增强格式数据信息;
[0008]用户端接收导航卫星的测距信号和低轨星座的测距信号,产生原始观测数据,将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用户观测格式数据;
[0009]A2、将用户观测格式数据发送至低轨星座,确定执行解算任务的低轨卫星;
[0010]A3、在确定的低轨卫星中执行上述解算任务,上述解算任务是根据用户观测格式数据和低轨导航增强格式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得到定位结果,上述低轨卫星将定位结果发送至用户端。
[0011]上述低轨卫星作为用户端和地表地形的边缘结点,在数据产生源附近分析、处理数据,没有数据的流转,进而减少网络流量和响应时间,提高了响应效率。
[0012]上述解算任务是在低轨卫星中完成,降低了用户端或模块对算力的要求,使得终端设备或PPP

RTK模块能够使用更低性能的处理机进行实现以降低对用户端或模块数据质量的要求,节约了成本,有利于PPP

RTK大规模推广。
[0013]进一步的,在将上述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之前,还需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上述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剔除卫星高度角中不属于卫星高角度阈值范围的原始观测数据;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周跳探测,剔除发生周跳的原始观测数据。
[0014]上述卫星高度角阈值范围为10
°
~15
°
,上述卫星高度角过低,虽然可以提高可观
测的卫星数目,但是低高度角的卫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不仅多路径误差大,而且对流层折射偏差也大,同时容易产生多路径效应,造成观测数据质量的整体下降,进而影响定位的精度;卫星高度角过高,虽然提高了接收数据的质量,但是会导致接收机至空间卫星的角度十分相似和几何图形的不稳定,进而导致GDOP(几何精度因子)的数值过大,使得定位精度较差;
[0015]上述周跳将使周跳发生后的所有观测数据包含相同的整周计数错误,使得定位精度较差;剔除上述影响定位精度的原始观测数据,以此来提高定位精度。
[0016]进一步的,在将上述用户观测格式数据发送至低轨星座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将用户观测格式数据根据低轨卫星传输协议进行分组编排,由于低轨卫星的无线信道具有空间复用特性,且存在用户端频率复用和干扰等问题,容易引发分组冲突,致使信道利用率下降,根据低轨卫星传输协议对用户端的用户观测格式数据进行分组传输,解决分组冲突的问题,合理利用低轨卫星的信道,提高了传输效率。
[0017]进一步的,生成上述低轨导航增强信息的步骤如下:地面导航增强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地面低轨、导航卫星基准站的观测数据,生成低轨导航增强信息。
[0018]进一步的,上述低轨导航增强信息包括导航卫星精密轨道、精密钟差、载波相位偏差,低轨卫星精密轨道、精密钟差、载波相位偏差,根据低轨导航增强信息中导航卫星和低轨卫星各自的精密轨道、精密钟差和载波相位偏差,以及用户观测格式数据进行精密单点定位。
[0019]进一步的,上述确定执行解算任务的低轨卫星,包括以下步骤:
[0020]B1、判断低轨卫星接收此次解算任务后的任务量是否超过该低轨卫星的任务量负载;
[0021]B11、若低轨卫星接收此次解算任务后的任务量未超过该低轨卫星的任务量负载,则在该低轨卫星进行解算任务;
[0022]B12、若低轨卫星接收此次解算任务后的任务量超过该低轨卫星的任务量负载,则通过星间链路将解算任务分配给链路节点中最近的空闲低轨卫星。
[0023]低轨卫星过负载运作时,可能导致用户观测格式数据丢失或损坏,影响定位精度;或者,计算效率降低,降低用户体验。
[0024]上述确定执行解算任务的低轨卫星在接收此次解算任务后仍未超过低轨卫星的任务量负载,避免了低轨卫星的过负载运作,提高了定位精度;或者,提高了计算效率,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0025]进一步的,上述解算任务的解算步骤包括:
[0026]C1、上述低轨卫星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观测格式数据和低轨导航增强格式数据信息构建 PPP

RTK解算方程;
[0027]C2、根据构建的PPP

RTK解算方程进行PPP

RTK定位解算。
[0028]上述用户观测格式数据和低轨导航增强格式数据信息目前是处于低轨卫星中;上述 PPP

RTK解算方程是根据用户观测格式数据和低轨导航增强格式数据信息构建的,且也处于该低轨卫星中;上述PPP

RTK定位解算是根据用户观测格式数据和低轨导航增强格式数据信息解算的,且该解算过程在该低轨卫星中完成;上述过程均在该低轨卫星完成,采用了边缘计算,减少了用户观测格式数据和低轨导航增强格式数据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过
程,提高了服务效率。
[0029]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PPP

RTK定位系统,包括
[0030]用户端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导航卫星的测距信号和低轨星座的测距信号,产生原始观测数据;或者,接收定位结果;
[0031]用户端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判断并剔除用户端数据接收模块中不符合要求的原始观测数据,并对符合要求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用户观测格式数据;
[0032]用户端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对用户观测格式数据分组编排发送至低轨星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PPP

RTK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1、低轨星座(1)接收低轨导航增强信息(7),并对低轨导航增强信息(7)进行解析,得到低轨导航增强格式数据信息;用户端(3)接收导航卫星的测距信号(9)和低轨卫星的测距信号(8),产生原始观测数据,将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用户观测格式数据(10);A2、将用户观测格式数据(10)发送至低轨星座(1),确定执行解算任务的低轨卫星(2);A3、在确定的低轨卫星(2)中执行所述解算任务,所述解算任务是根据用户观测格式数据(10)和低轨导航增强格式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得到定位结果(8),所述低轨卫星(2)将定位结果(8)发送至用户端(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PPP

RTK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之前,还需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剔除卫星高度角中不属于卫星高角度阈值范围的原始观测数据;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周跳探测,剔除发生周跳的原始观测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PPP

RTK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用户观测格式数据(10)发送至低轨星座(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将用户观测格式数据(10)根据低轨卫星(2)传输协议进行分组编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PPP

RTK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低轨导航增强信息(7)的步骤如下:地面导航增强数据处理模块(5)接收地面低轨、导航卫星基准站的观测数据,生成低轨导航增强信息(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PPP

RTK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轨导航增强信息(7)包括导航卫星(4)精密轨道、精密钟差、载波相位偏差,低轨卫星(2)精密轨道、精密钟差、载波相位偏差,根据低轨导航增强信息(7)中导航卫星(4)和低轨卫星(2)各自的精密轨道、精密钟差、载波相位偏差,以及用户观测格式数据(10)进行精密单点定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PPP

RTK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执行解算任务的低轨卫星(2),包括以下步骤:B1、判断低轨卫星(2)接收此次解算任务后的任务量是否超过该低轨卫星(2)的任务量负载;B11、若低轨卫星(2)接收此次解算任务后的任务量未超过该低轨卫星(2)的任务量负载,则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理庆周一飞李黎彭琦曹阳唐帅杨鑫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两江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