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363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包括有感应器、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所述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感应器的两侧,所述感应器上设有球面部和旋盖,所述球面部上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上安装有若干个旋钮,所述旋盖可转动地覆盖部分的所述球面部,且所述旋盖在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部分的位置和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部分的位置来回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将旋钮设置在球面部上,旋盖能够作为旋钮的保护结构,将旋钮在裸露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来回切换。在裸露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来回切换。在裸露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来回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外线辐射感应灯


[0001]本技术涉及感应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红外线辐射感应灯。

技术介绍

[0002]产品感应部分采用被动红外线辐射的感应装置,利用对人体发出的波长为10微米左右的红外辐射敏感的热释电元件来探测人体的移动。在授权公告号为204422783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红外感应器,包括底座组件、感应头组件和线路板,线路板安装在感应头组件内,感应头组件设置底座组件上,线路板上设置有与旋转按钮连接的光控电位器与时间电位器,感应头的左侧设置有槽口并有镜片覆盖槽口感应头左盖上设置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上设置有两个旋转按钮,两个旋转按钮穿过通孔分别与光控电位器、时间电位器连接。旋转按钮的设置使得红外感应器的 环境光线要求、工作时间长短均可调。
[0003]在上述专利中,旋转旋钮的控制端直接裸露于感应头表面上,缺乏适于对旋转旋钮进行保护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将旋钮设置在球面部上,旋盖能够作为旋钮的保护结构,将旋钮在裸露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来回切换。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包括有感应器、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所述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感应器的两侧,所述感应器上设有球面部和旋盖,所述球面部上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上安装有若干个旋钮,所述旋盖可转动地覆盖部分的所述球面部,且所述旋盖在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部分的位置和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部分的位置来回切换。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结构中旋钮采用隐藏式设计,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即旋盖作为旋钮的保护结构,旋转旋盖后使其覆盖住球面部的第一部分,球面部的第二部分处于裸露状态,旋钮隐藏于旋盖内。并且在上述结构中设置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均可做周身旋转动作,适于调节照明的角度,扩大感应灯照明的辐射面积,增加了感应灯的应用场景。
[0007]可选地,所述感应器包括中盖、底盖、感应前盖和线路板外壳,所述感应前盖与所述线路板外壳均设置与所述中盖的内部,且所述底盖盖合所述中盖上的开口,所述感应前盖与所述线路板外壳拼接形成一适于安装感应器控制线路板的密闭空间,所述第一照明装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盖的一侧,所述第二照明装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盖的另一侧。
[0008]可选地,所述中盖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旋盖嵌合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球面部设置于所述感应前盖表面,所述感应前盖与所述中盖内壁之间形成适于限定所述旋盖的间隙。
[0009]可选地,所述旋盖与所述感应前盖之间安装有垫圈。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照明装置包括有第一外罩、第一透光罩和第一灯板,所述第一外罩与所述感应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透光罩与所述第一外罩可拆卸地拼接形成一适于安装第一灯板的空腔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外罩上安装有第一弹片,所示中盖上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一弹片配合的第一环形齿,当所述第一外罩与所述中盖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弹片的一端在所述第一环形齿上的不同齿槽之间切换。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照明装置包括有第二外罩、第二透光罩和第二灯板,所述第二外罩与所述感应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透光罩与所述第二外罩可拆卸地拼接形成一适于安装第二灯板的空腔。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外罩上安装有第二弹片,所示中盖上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二弹片配合的第二环形齿,当所述第二外罩与所述中盖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在所述第二环形齿上的不同齿槽之间切换。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灯板倾斜安装于由所述第一透光罩与所述第一外罩拼接形成的空腔内,和/或所述第二灯板倾斜安装于由所述第二透光罩与所述第二外罩拼接形成的空腔内。
[0015]可选地,所述感应前盖与所述线路板外壳之间设有硅胶垫。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红外线辐射感应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转动图1中红外线辐射感应灯的旋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红外线辐射感应灯的局部爆炸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红外线辐射感应灯的剖面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红外线辐射感应灯的垂向爆炸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感应器的剖面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红外线辐射感应灯的横向爆炸图;
[002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中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感应器;2、第一外罩;3、第一透光罩;4、第二外罩;5、第二透光罩;6、旋盖;7、第一灯板;8、第二灯板;9、旋钮;
[0027]10、球面部;11、中盖;12、底盖;13、垫圈;14、感应前盖;15、感应控制线路板;16、硅胶垫;17、线路板外壳;18、接线座子;19、接线柱;
[0028]1101、安装孔;1102、第一连接部;1103、第一环形齿;1104、第二连接部;1105、第二环形齿;
[0029]21、第一弹片;
[0030]41、第二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包括有感应器1、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所述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感应器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感应器(1)、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所述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感应器(1)的两侧,所述感应器(1)上设有球面部(10)和旋盖(6),所述球面部(10)上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上安装有若干个旋钮(9),所述旋盖(6)可转动地覆盖部分的所述球面部(10),且所述旋盖(6)在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部分的位置和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部分的位置来回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1)包括中盖(11)、底盖(12)、感应前盖(14)和线路板外壳(17),所述感应前盖(14)与所述线路板外壳(17)均设置与所述中盖(11)的内部,且所述底盖(12)盖合所述中盖(11)上的开口,所述感应前盖(14)与所述线路板外壳(17)拼接形成一适于安装感应器(1)控制线路板的密闭空间,所述第一照明装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盖(11)的一侧,所述第二照明装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盖(11)的另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11)上设有安装孔(1101),所述旋盖(6)嵌合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101)内,所述球面部(10)设置于所述感应前盖(14)表面,所述感应前盖(14)与所述中盖(11)内壁之间形成适于限定所述旋盖(6)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6)与所述感应前盖(14)之间安装有垫圈(1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照明装置包括有第一外罩(2)、第一透光罩(3)和第一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敏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永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