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3631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包括有感应器、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所述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感应器的两侧,所述感应器上设有球面部和旋盖,所述球面部上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上安装有若干个旋钮,所述旋盖可转动地覆盖部分的所述球面部,且所述旋盖在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部分的位置和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部分的位置来回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将旋钮设置在球面部上,旋盖能够作为旋钮的保护结构,将旋钮在裸露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来回切换。在裸露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来回切换。在裸露状态与隐藏状态之间来回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外线辐射感应灯


[0001]本技术涉及感应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红外线辐射感应灯。

技术介绍

[0002]产品感应部分采用被动红外线辐射的感应装置,利用对人体发出的波长为10微米左右的红外辐射敏感的热释电元件来探测人体的移动。在授权公告号为204422783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红外感应器,包括底座组件、感应头组件和线路板,线路板安装在感应头组件内,感应头组件设置底座组件上,线路板上设置有与旋转按钮连接的光控电位器与时间电位器,感应头的左侧设置有槽口并有镜片覆盖槽口感应头左盖上设置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上设置有两个旋转按钮,两个旋转按钮穿过通孔分别与光控电位器、时间电位器连接。旋转按钮的设置使得红外感应器的 环境光线要求、工作时间长短均可调。
[0003]在上述专利中,旋转旋钮的控制端直接裸露于感应头表面上,缺乏适于对旋转旋钮进行保护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将旋钮设置在球面部上,旋盖能够作为旋钮的保护结构,将旋钮在裸露状态与隐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感应器(1)、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所述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感应器(1)的两侧,所述感应器(1)上设有球面部(10)和旋盖(6),所述球面部(10)上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上安装有若干个旋钮(9),所述旋盖(6)可转动地覆盖部分的所述球面部(10),且所述旋盖(6)在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部分的位置和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部分的位置来回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1)包括中盖(11)、底盖(12)、感应前盖(14)和线路板外壳(17),所述感应前盖(14)与所述线路板外壳(17)均设置与所述中盖(11)的内部,且所述底盖(12)盖合所述中盖(11)上的开口,所述感应前盖(14)与所述线路板外壳(17)拼接形成一适于安装感应器(1)控制线路板的密闭空间,所述第一照明装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盖(11)的一侧,所述第二照明装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盖(11)的另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11)上设有安装孔(1101),所述旋盖(6)嵌合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101)内,所述球面部(10)设置于所述感应前盖(14)表面,所述感应前盖(14)与所述中盖(11)内壁之间形成适于限定所述旋盖(6)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6)与所述感应前盖(14)之间安装有垫圈(1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线辐射感应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照明装置包括有第一外罩(2)、第一透光罩(3)和第一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敏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永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