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庞永华专利>正文

压触式日光灯管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360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压触式日光灯管座,其特征在于:壳体7具有引导日光灯插脚进入壳体7内的凹槽8和置于壳体7内的支板9上固定有弹性触片3和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时广泛使用的顶簧式日光灯管座相比,明显地降低了造价,加工更为简捷容易,接触可靠,接插日光灯管方便,并且不会出现顶歪日光灯管的现象。(*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触式日光灯管座,是对现时广泛使用的顶簧触式日光灯管座的改进。众所周知,现时市场上广泛销售的日光灯管座都是顶簧触式的,每个日光灯管座的两个触点与日光灯管端插脚的电接触依赖于装置其中的弹簧张力,这样将会出现以下缺点一是若使用时间销长弹簧将会发生疲劳,致使由于弹簧张力不足而使日光灯管插脚与管座接触不良;二是由于存在弹簧张力,两个管座之间的距离稍有偏差就会容易使灯管接触不良或顶歪日光灯管座,接触不良日光灯不亮这固然是用户恼火的事情,但将日光灯管座顶歪了也影响了美观。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压触式日光灯管座,以克服现时顶簧式日光灯管座容易出现接触不良和将管座顶歪影响美观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压触式日光灯管座,由壳体7组成,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壳体7具有引导日光灯插脚进入壳体7内的凹槽8和置于壳体7内的支板9上固定有弹性触片3及3′,弹性触片3和3′可用弹性较好的导电率较高的金属片做成。采取以上措施的本技术,与现时广泛使用的顶簧式日光灯管座相比明显地降低了造价,加工更为简捷容易,接触可靠,接插日光灯管方便,并且不会出现顶歪日光灯管座的现象。下面再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形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附图4是本技术的左视图;附图5是本技术的右视图;附图6是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7是本技术的仰视图;附图8是本技术的俯视半剖图;附图9是附图8中的A-A剖视图;附图10是附图8中的B-B剖视图。参考以上附图。本技术的外部形状和现时广泛使用的顶簧式大致相同,本技术的改进之处为具有能引导日光灯管插脚进入壳体7内的凹槽8,凹槽8的宽度应能插入日光灯插脚并稍有宽余。侧盖板10是壳体1的一部份,沿着壳体7与侧盖板10吻合部分的置有的凹槽将侧盖板10从壳体7的底部推向顶部,这样当将本技术装上日光灯支架上后,侧盖板10不会掉下来。本技术的每对日光灯管座的凹槽8所处位置是相反对应的,以保持每对日光灯管座两个凹槽8都处于同一侧面,这样才能保证日光灯管的插入。本技术的内部结构比顶簧式日光灯管座大为简单。在凹槽8下附近置有支板9,支板9与壳体7可用凹槽插入或连体注成。支板9上装有弹性触片3和3′,弹性触片3和3′的固定端用铆钉4和4′紧固在支板9上。壳体7的底部具有穿线孔6,日光灯管插脚接线即从此孔穿出引向日光灯支架内,弹性触片3和3′可用焊接和设置锣钉固定的方法引出导线。壳体7底端还开螺孔5和5′,以便固定在日光灯支架相应的位置上。本技术可用电木或较硬的绝缘塑料制成,在注塑机上将壳体7注塑成形,装置上弹性触片3和3′,分别焊接好与弹性触片3和3′的导线并从穿线孔6引出,再插上侧盖板10即可完成本技术的制造任务。权利要求1.压触式日光灯管座,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壳体7具有引导日光灯插脚进入壳体7内的凹槽8和置于壳体7内的支板9上固定有弹性触片3和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触式日光灯管座,其特征为用弹性较好的导电率较高的金属片做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压触式日光灯管座,其特征在于壳体7具有引导日光灯插脚进入壳体7内的凹槽8和置于壳体7内的支板9上固定有弹性触片3和3′。本技术与现时广泛使用的顶簧式日光灯管座相比,明显地降低了造价,加工更为简捷容易,接触可靠,接插日光灯管方便,并且不会出现顶歪日光灯管的现象。文档编号H01R33/08GK2185935SQ94207399公开日1994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12日专利技术者庞永华 申请人:庞永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压触式日光灯管座,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壳体7具有引导日光灯插脚进入壳体7内的凹槽8和置于壳体7内的支板9上固定有弹性触片3和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庞永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