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BM专利>正文

印刷电路板用接口的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806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印刷电路板用接口的构造,在形成通孔(2a)的、带凸缘(2)的底座(4)前侧,形成插头插入口(1),并在上述底座的后侧,形成把“+”、“-”、接地端子(11)、(12)、(13)排成一列,同时与护盖(9)结合在一起的端子固定部件(8),并用固定销(3)被装在PCB上,其特征在于:把各个“+”端子(11)、接地端子(13)、“-”端子(12)在形成于上述端子固定部件(8)内侧的3个支承片(5)、(6)、(7)上配置成三角形。(*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用接口的构造,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用变更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以下简称PCB)结合成一体、并供应电源的接口的接地端子与外壳构造的方法、用以防止因高电压而使接地端子与“+”、“-”端子短路并使机器产生缺陷,并且可减少电磁波的发生、且可提高组装作业的工作效率的PCB用接口的构造。
技术介绍
如图7和图8所示,通常,被广泛使用的用接口的构造,是由成形于单体接口本体10上的端子固定部件8上的,施加“+”电源的端子11、施加“-”电源的端子12、以及与地线接地的接地端子13所构成。这些“+”端子11、“-”端子12、以及接地端子13其形状相同、都是在一侧形成插头插入部11a、12a、13a,在另一侧形成略呈“”形状的具有接地部11c、12c、13c的直立部11b、12b、13b、并在接口本体10上的端子固定部件8上,保持一定的间隔呈直线排列,并插入固定在形成于PCB20上的连结孔20a中。但是,这样以往的端子排列不能充分确保各端子间的间隔宽度,因此,就有在机器的动作中因高电压或异常电压而短路并给机器以致命损伤的问题、以及因端子间相互的干涉产生各种电磁波等的问题。技术的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用接口的构造,通过充分确保供给电源的“+”端子和“-”端子以及接地端子最大间隙,且可防止因异常电压的端子短路、并将电磁波的发生抑制在最小范围。本技术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用接口的构造,以滑动方式把护盖与本体结合成一体,从而提高组装作业工作效率。本技术其他的目的在于在固定于PCB上的固定销的外缘边上形成滚花部,以此把上述接口本体稳定地固定在PCB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在形成通孔的、带凸缘的底座前侧形成插头插入口1,并在上述底座的后侧把“+”、“-”、接地端子11、12、13排成一列,同时形成与护盖9结合在一起的端子固定部件8,并用固定销在装于PCB上的通常的接口中,把各个“+”端子、接地端子、“-”端子呈三角形地配置在上述端子固定部件内侧所具备的3个支承片上。特别是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接地端子还包括将其直立部的端部向内侧弯曲的弯曲部、和把上述弯曲部的端部向下方弯曲的接地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把本技术结合在PCB上的状态的纵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横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6是构成本技术要素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图7是用于以往接口的端子的结构状态主视图。图8是图7的分解立体图。符号说明1插头插入口;2凸缘;2a通孔;3固定销;4底座;5、6、7支承片;5a、6a、7a安装槽;8端子固定部件;9护盖;10接口本体;11“+”端子;12“-”端子;13接地端子;20PCB;技术的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状态以及因此取得的特有效果。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把本技术结合在PCB上的状态的纵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横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构成要素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并且,在本技术中与以往结构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符号。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由包含护盖9的接口本体10、固定在接口本体10上的“+”端子11和“-”端子12、及接地端子13构成。在上述本体10上,在其底座4的前侧形成了用于插入插头的插头插入口1、在其后侧整体成型了端子固定部件8。并且,在上述底座4的底面上整体成型了有通孔2a的凸缘2、在该通孔2a中结合着外圆边上形成滚花3a的固定销3。在此,上述固定销3的外圆边上形成的滚花部3a,把上述本体10不晃动地牢固地与PCB20结合在一起。并且,端子固定部件8,在其两侧面和上面上形成了用于把护盖9滑动结合的连接片8a,并在其内侧设有3个成形有用于固定“+”、“-”及接地端子11、12、13的安装槽5a、6a、7a的支承片5、6、7,上述3个支承片5、6、7当中的用于结合接地端子13的中央支承片6向上方延长。另外,与上述3个支承片5、6、7结合成一体的3个端子中的“+”端子11和“-”端子12,包含插入插头的插头插入部11a、12a、和固定在PCB线路板20上的具有接地部11c、12c的直立部11b、12b,其整体成型呈“”形状,且具有与以往相同的构造。并且,把位于中央的接地端子13变形为如下述的构造,并与“+”端子11、“-”端子12共同成为大致三角形形状。即,本技术的接地端子13的结构中设有使直立部13b比“+”端子11和“-”端子12长,且把其端部向内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13d、和把上述弯曲部13d的端部再向下方弯曲而形成的接地部13c。用把具有如此构造的“+”端子11、“-”端子12、以及接地端子13,通过与形成于端子固定部件8上的支承片5、6、7结合成一体的方式,可以确保各个端子间较宽的间隔距离,其结果是除了可以防止端子的短路以外、还可以稳定地安装在PCB线路板上,且可予防电磁波的产生。并且,由于与端子固定部件8的连接片8a结合成一体的护盖9,可以沿形成于其内周面的导轨9a与上述连接片8a结合,并可容易且迅速地结合在本体10上,所以仅此部分就提高了组装的工作效率。另外,如图6所详示、上述接地端子13,由大的插头插入部13a和直立部13b构成,且上述直立部13b,还包括其一端向内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13d、和把上述弯曲部13d的端部再向下方弯曲而形成的接地部13c。由于上述弯曲部13d的长度,延长得比后述的“+”端子11和“-”端子12长,且与“+”端子11和“-”端子12共同成为三角形形状,所以可以确保各个端子间较宽的间隔距离,因此避免了各个端子间的干扰且可免受电磁波等的影响。把如上述所构成的接地端子13,与“+”端子11和“-”端子12固定在本体10上,同时结合在形成于本体10上的3个端子固定孔的中央,并且在该接地端子1 3的两侧,固定有“”形状的“+”端子11和“-”端子12。如图2和图5所示,要点在于由于把“+”端子11和“-”端子12及接地端子13配置成三角形状,而可以确保各个端子间的广阔空间,所以在机器使用时即使被施加了高电压或异常电压,也可以防止端子被短路而给机器造成损伤,并可以根本上遮断各种电磁波的产生。并且,在把本体10结合于PCB20上时,由于3个端子形成三角形状所以也能得以稳定的固定。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变更了接地端子构造,而可以确保“+”端子和“-”端子及接地端子相互间广阔间隔的方法,除了可以防止端子的短路、损伤及电磁波的产生以外,还可以把本体稳定地固定在PCB上。另外,通过滑动方式把护盖结合在形成于端子固定部件上的连接片上,可以使组装作业的效率达到最大化。权利要求1.一种印刷电路板用接口的构造,在形成通孔(2a)的、带凸缘(2)的底座(4)前侧,形成插头插入口(1),并在上述底座的后侧,形成把“+”、“-”、接地端子(11)、(12)、(13)排成一列,同时与护盖(9)结合在一起的端子固定部件(8),并用固定销(3)被装在PCB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玉培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BM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