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转印胶、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02694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V转印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光引发剂1~5%;活性稀释剂30~45%;聚酯丙烯酸树脂10~20%;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25~45%;热塑性丙烯酸树脂5~15%。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UV转印胶可通过紫外光固化制作纳米纹理,具有耐化学品,耐候性佳等特点;胶层可电镀金属、金属化合物等,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智能手机后盖中,解决了现有用于手机3D后盖中出现的超厚电镀层(镀层厚度>400nm)与纹理层结合力差的问题。400nm)与纹理层结合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V转印胶、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紫外光固化
,尤其是涉及一种UV转印胶、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智能手机应用及外观设计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后盖由普通的平面逐渐向3D后盖甚至更高曲面弧度发展。主流的手机3D后盖主要有3D曲面玻璃和用PC/PMMA复合板通过3D高压成型的塑料后盖。而不管是哪种材质的后盖为了达到绚丽的外观效果和质感,都需要增加纹理层设计和在纹理层上进行PVD镀膜。为了达到更丰富的色彩和质感,电镀层越来越厚,镀膜工艺越来越复杂,对纹理层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0003]现有的工艺在纳米纹理层上电镀较厚镀膜层(镀层厚度>400nm)的过程中,镀膜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另外,在3D真空贴合或3D高压成型之后,成品进行水煮测试或紫外光老化测试后出现镀膜层与纳米纹理层脱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UV转印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UV转印胶具有耐化学品,耐候性佳,应用于手机后盖中,可以解决超厚电镀层(镀层厚度>400nm)与纹理层结合力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V转印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0006]光引发剂1%~5%;
[0007]活性稀释剂30%~45%;
[0008]聚酯丙烯酸树脂10%~20%;
[0009]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25%~45%;
[0010]热塑性丙烯酸树脂5%~15%。/>[0011]优选的,所述光引发剂选自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1

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
‑1‑
丙酮、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苯基双(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2

异丙基硫杂蒽酮、苯甲酰甲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优选的,所述活性稀释剂选自单官能团或双官能团丙稀酸酯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包括:环三羟甲基丙烷缩甲醛丙烯酸酯、N,N

二甲基丙烯酰胺、N

乙烯基吡咯烷酮、4

丙烯酰吗啉、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四氢呋喃酯或2

苯氧乙基丙烯酸酯;所述的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包括: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聚二醇二丙烯酸、二缩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或二缩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0013]优选的,所述聚酯丙烯酸树脂选自三官能度聚酯丙烯酸酯、四官能度聚酯丙烯酸酯、六官能度聚酯丙烯酸酯或八官能度聚酯丙烯酸酯的一种或多种。
[0014]优选的,所述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选自二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六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九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十官能度脂肪族聚氨
酯丙烯酸酯以及十五官能度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的一种或多种;
[0015]所述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0~150℃。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V转印胶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7]将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聚酯丙烯酸酯、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和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混合,分散、过滤,得到。
[0018]优选的,所述用于手机3D后盖纳米纹理成型的UV转印胶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0019]将光引发剂和活性稀释剂混合,低速搅拌,而后加入热塑性丙烯酸树脂,高速搅拌,再加入聚酯丙烯酸酯和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高速分散,过滤,即得;
[0020]优选的,所述低速搅拌具体为100~300r/min的转速搅拌;所述高速搅拌具体为1000~1500r/min的转速搅拌;所述高速分散具体为:500~1000r/min的速率分散。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任意一项所述的UV转印胶或上述技术方案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UV转印胶在手机3D后盖纳米纹理制作中的应用。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印纹理层,由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UV转印胶或上述技术方案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UV转印胶经模具转印、UV固化得到。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机3D后盖,包括上述转印纹理层和镀膜层。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V转印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光引发剂1%~5%;活性稀释剂30%~45%;聚酯丙烯酸树脂10%~20%;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25%~45%;热塑性丙烯酸树脂5%~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UV转印胶可通过紫外光固化形成纳米纹理,具有耐化学品,耐候性佳等特点;胶层可电镀金属、金属化合物等,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智能手机后盖中,解决了现有用于手机3D后盖中出现的超厚电镀层(镀层厚度>400nm)与纹理层结合力差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V转印胶、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手机3D后盖纳米纹理制作的UV转印胶。该UV转印胶可以用于手机玻璃后盖防爆膜和PC/PMMA复合板塑料后盖的纳米纹理制作,解决现有UV转印胶存在的问题。该转印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能承受较厚电镀层的电镀工艺,与镀层的匹配性好,解决厚镀膜在纹理层表面开裂和脱层的问题。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V转印胶,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0028]光引发剂1%~5%;
[0029]活性稀释剂30%~45%;
[0030]聚酯丙烯酸树脂10%~20%;
[0031]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25%~45%;
[0032]热塑性丙烯酸树脂5%~15%。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UV转印胶,原料包括光引发剂1%~5%;优选包括2%~4%。
[0034]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光引发剂选自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1

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
‑1‑
丙酮、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苯基双(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2

异丙基硫杂蒽酮、苯甲酰甲酸甲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V转印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光引发剂1%~5%;活性稀释剂30%~45%;聚酯丙烯酸树脂10%~20%;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25%~45%;热塑性丙烯酸树脂5%~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转印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选自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

二苯基氧化膦、1

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
‑1‑
丙酮、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苯基双(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2

异丙基硫杂蒽酮、苯甲酰甲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V转印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释剂选自单官能团或双官能团丙稀酸酯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包括:环三羟甲基丙烷缩甲醛丙烯酸酯、N,N

二甲基丙烯酰胺、N

乙烯基吡咯烷酮、4

丙烯酰吗啉、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四氢呋喃酯或2

苯氧乙基丙烯酸酯;所述的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包括: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聚二醇二丙烯酸、二缩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或二缩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统昌黄思富吴家乐李根邓枫何循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