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奉天专利>正文

改良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63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快速插拔,方便实用的改良型连接器。包括带接口的插接部和由插接部一端引伸出来供手部捏持而实现插拔动作的塑胶外壳,所述塑胶外壳分两节或三节构造,优选三节,且节与节之间可相对转动,而电性连接插接部内之端子的导线依次贯穿于塑胶外壳各节内后与另一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塑胶外壳分节构造,且节与节之间可相对转动,从而可随意改变连接器的插拔方向,适合各场合的使用,最大限度给使用带来方便,且有效保护连接器,防止使用过程硬性破坏连接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指一种可快速插拔,方便实 用的改良型连接器。技术背景习知,外部扩充的连接器,如USB连接器,其通常包含有一插 接部和由插接部一端引伸出来供手部捏持而实现插拔动作的塑胶外 壳,传输导线由插接部引出并穿过塑胶外壳后连接另一接口,从而实 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塑胶外壳为一体式,虽然起到固定插接部 和方便捏持插拔之作用;但,由于结构的限制,这类连接器的插拔角 度固定,不可调节,在活动空间不足的场合,不仅插拔使用不便,而 且还会影响连接器的正常使用,甚至会伤害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插拔角度,最大限度给使 用带来方便,且有效保护产品的改良型连接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改良的连接器,包括带接口的插接部和由插接部一端引伸出来供手部捏持而实现插拔动作的塑 胶外壳,塑胶外壳分两节或三节构造,优选三节,且节与节之间可相 对转动,而电性连接插接部内之端子的导线依次贯穿于塑胶外壳节内 后与另一接口连接。对于三节的塑胶外壳中,第一节与插接部固定,并有一端枢接第 二节,两节之间可实现前后转动;第二节的另一端与第三节枢接,第 二节和第三节之间可实现左右转动,恰使第一节的相对转动方向与第 三节的相对转动方向相互垂直。第二节与第一节枢接的端部设有"U"形容槽,容槽的左右内侧 壁设有销孔,第一节之一端嵌入容槽内,且于第一节的嵌入端两侧设 有凸销,凸销挂接于上述销孔中,籍此实现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相对转 动;在第二节的容槽内底部设有弹性珠,弹性珠可与第一节之嵌入端 的端部齿槽啮合卡位,即实现第一节与第二节相对转动的角度定位; 第二节与第三节枢接的端部设有齿槽,而第三节的前后面设有夹 臂,前后夹臂朝第二节凸伸并夹持第二节,且由夹臂内侧面上的凸销 挂接于第二节相应面上的销孔,籍此实现第三节和第二节的相对转 动,在第三节枢接端上还设有弹性片,弹性片与第二节之齿槽啮合卡 位,即实现第三节与第二节相对转动的角度定位。所述第一节与第二节可前后相对转动的角度为±90° 。 所述第三节与第二节可左右相对转动的角度为±90° 。 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将塑胶外壳分节构造,且节与节之间可相对转动,从而可随意改变连接器的插拔方向,适合各场合的使用, 最大限度给使用带来方便,且有效保护连接器,防止使用过程硬性破 坏连接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3为图1之结构其一实施例示意图;附图4为图1之结构其二实施例示意图;附图5为图1之结构其三实施例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见附图1、 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改良的连接器,包括带接 口的插接部10和由插接部10—端引伸出来供手部捏持而实现插拔动作的塑胶外壳20,塑胶外壳20分两节或三节构造,优选三节,且节 与节之间可相对转动,而电性连接插接部10内之端子的导线依次贯 穿于塑胶外壳20各节内后与另一接口连接。图中,插接部IO构造为 一USB接头,导线贯穿于塑胶外壳20节内后可相对延长,再与另一 接口连接,插接部IO和另一接口分别连接不同设备,从而实现设备 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图6所示,当然,另一接口还可以直接构造 在塑胶外壳20的最后一节上,形成一扩充接口图l、 2中,对于三节的塑胶外壳20,第一节21与插接部10固 定,并有一端枢接第二节22,两节之间可实现前后转动;第二节22 的另一端与第三节23枢接,第二节22和第三节23之间可实现左右 转动,恰使第一节21的相对转动方向与第三节23的相对转动方向相 互垂直。第二节22枢接第一节21的端部设有"U"形容槽221,容槽221 的左右内侧壁设有销孔222,第一节21之一端嵌入容槽221内,且 于第一节21的嵌入端两侧设有凸销212,凸销212挂接于上述销孔 222中,并可在销孔222中相对转动,籍此实现第一节21和第二节 22的相对转动;在第二节22的容槽221内底部设有弹性珠2211,弹 性珠2211可与第一节21之嵌入端的端部齿槽211啮合卡位,即实现 第一节21与第二节22相对转动的角度定位。第二节22与第三节23 枢接的端部设有齿槽223,而第三节23的前后面设有夹臂231,前后 夹臂231夹持第二节22,并由夹臂231内侧面上的凸销2311挂接于 第二节22相应面上的销孔224,籍此实现第三节23和第二节22的 相对转动,在第三节23枢接端上还设有弹性片232,弹性片232与 第二节22之齿槽223啮合卡位,即实现第三节23与第二节22相对 转动的角度定位。第一节21与第二节22可前后相对转动的角度为± 90° ;第三节23与第二节22可左右相对转动的角度为±90° ,从而实现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旋转,最大限度给使用带来方便。图3所示为第一节21相对第二节22转动的示意图,第一节21的嵌入端装入第二节22之容槽221后,第一节21左右侧的凸销212 挂接第二节22之销孔222,构成转动副。相对扳动第一节21,则可 实现第一节21前后转动,转动的幅度达到±90° ,利用第一节21之 上嵌入端的齿槽211与容槽221内底上的弹性珠2211啮合定位,可 使第一节21在上述角度范围内随意停留调整。弹性珠2211由一压縮 弹簧支撑而可实现伸縮浮动,弹性珠2211与齿槽211啮合而达到定 位。图4所示为第三节23相对第二节22转动的示意图,第二节22 枢接端嵌入第三节23内,第三节23的前后面设有夹臂231,前后夹 臂231朝第二节22凸伸并夹持第二节22,且由夹臂231内侧的凸销 2311挂接第二节22相应面上的销孔224,形成转动副,从而实现第 三节23与第二节22的相对左右转动,可转动的角度为±90° ,利用 第二节22上的齿槽223与第三节23上的弹性片232啮合定位,使第 三节23可在上述角度范围内随意停留调整。图5为图3和图4两中动作同时调整的示意图,从而实现前后左 右四个方向的组合调整,方便使用,调整动作与前述一致,在此不再 一一赘述。本技术是将连接器的塑胶外壳20分节构造,并使节与节之 间可相对转动,从而达到插拔的角度调整,提高连接器的实用性和适 用性,给使用者在使用上带来满意的结果。权利要求1、改良的连接器,包括带接口的插接部(10)和由插接部(10)一端引伸出来供手部捏持而实现插拔动作的塑胶外壳(20),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外壳(20)分两节或三节构造,优选三节,且节与节之间可相对转动,而电性连接插接部(10)内之端子的导线依次贯穿于塑胶外壳(20)节内后与另一接口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于三节的塑胶外壳(20)中,第一节(21)与插接部(10)固定,并有一 端枢接第二节(22),两节之间可实现前后转动;第二节(22)的另 一端与第三节(23)枢接,第二节(22)和第三节(23)之间可实现 左右转动,恰使第一节(21)的相对转动方向与第三节(23)的相对转动方向相互垂直。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第二节(22)与第一节(21)枢接的端部设有"U"形容槽(2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改良的连接器,包括带接口的插接部(10)和由插接部(10)一端引伸出来供手部捏持而实现插拔动作的塑胶外壳(20),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外壳(20)分两节或三节构造,优选三节,且节与节之间可相对转动,而电性连接插接部(10)内之端子的导线依次贯穿于塑胶外壳(20)节内后与另一接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奉天
申请(专利权)人:彭奉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