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监控温湿度的茶苗栽培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252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监控温湿度的茶苗栽培培养装置,其结构包括回水箱、三通阀、水泵、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土壤箱、喷淋管口、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培养箱、顶盖,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回水箱内设有溢流隔板,将回水箱分位沉淀和清水两部分,同时,溢流孔处设有与回水口处回水封板同步升降的溢流封板,封板同步的齿轮按比例调配进行不同高度的同步启闭,使设备的回水口开启时也会封闭溢流孔,从而防止回水抽水时抽取到未沉淀的水和沙土,通过在设备的回水槽内部设有水位报警装置,装置采用浮球顶压进行触发报警,便于及时知晓回水箱水位,防止水量过高溢出的不便,同时装置的高度可通过拉出警报器后直接上移进行报警水位调节,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监控温湿度的茶苗栽培培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苗栽培培养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可监控温湿度的茶苗栽培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树为无性繁育,是采用茶树的成熟枝条通过插植,使其生根、发芽、长叶,育成植株,在培养插植的茶苗时,需要将茶苗浇足水,使土壤与插穗充分接触,免使插穗失水,同时为了更好的保证茶苗能够健康的成长到一定的程度,更好的提高茶苗的培养成功率,常常会将茶苗放入一个可控的设备空间内进行茶苗的监测培养,这些设备工具等即为茶苗栽培培养装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新型在使用时,茶苗培育的回水多会进行沉淀后回流使用,而在进行回流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水泵的抽吸而导致沉淀的沙土和未完全沉淀的回水等被压力抽吸进入管道,容易导致水泵的损坏或喷头堵死等情况,造成不便,且现有技术使用时,回水的水位需要人工进行定时观测,容易因为回水过多没及时处理而出现溢出情况,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可监控温湿度的茶苗栽培培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新型在使用时,茶苗培育的回水多会进行沉淀后回流使用,而在进行回流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水泵的抽吸而导致沉淀的沙土和未完全沉淀的回水等被压力抽吸进入管道,容易导致水泵的损坏或喷头堵死等情况,造成不便,且现有技术使用时,回水的水位需要人工进行定时观测,容易因为回水过多没及时处理而出现溢出情况,造成不便的效果。
[0004](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监控温湿度的茶苗栽培培养装置,包括回水箱、三通阀、水泵、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土壤箱、喷淋管口、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培养箱、顶盖,所述回水箱顶端与土壤箱固定连接,所述土壤箱顶端通过培养箱调压顶盖固定连接,所述土壤箱上设有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箱上设有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箱设有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同侧固定连接有喷淋管口,所述喷淋管口通过水泵与三通阀相通,所述三通阀与回水箱相通;所述回水箱包括垫座、水位报警装置、导水槽、回水槽、导水板、溢流孔、回水隔板、沉淀槽、回水通孔、回水管、排污孔、主箱体、密闭垫板、排水封板、回水孔、第一齿条、第一齿轮、回水电机、控制连轴、密闭轴承、第二齿轮、第二齿杆、溢流封板,所述主箱体底端设有垫座,所述主箱体内部远离垫座侧固定连接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顶端与主箱体之间形成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顶端与土壤箱相通,所述主箱体上贯穿设有排污孔,所述主箱体远离排污孔端上贯穿设有回水孔,所述回水隔板顶端与导水板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溢流孔设于回水隔板顶端与导水板之间,所述回水隔板与主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回水隔板邻近排污
孔端与导水板、主箱体之间形成有沉淀槽,所述回水管设于沉淀槽邻近排污孔侧,所述回水管顶端通过回水通孔与导水槽相通,所述回水隔板邻近回水孔端与导水板、主箱体之间形成有回水槽,所述回水槽通过溢流孔与沉淀槽相通,所述水位报警装置设于回水槽邻近回水孔端,所述排水封板上包覆设有密闭垫板,所述排水封板设于回水孔贯穿主箱体处,所述排水封板顶端与第一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设于主箱体内,所述第一齿轮包覆设于控制连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所述控制连轴远离沉淀槽端与回水电机相接,所述控制连轴邻近沉淀槽端与回水隔板活动扣接,所述控制连轴与主箱体、回水隔板相接处均包覆设有密闭轴承,所述第二齿轮设于回水隔板内,所述第二齿轮包覆设于控制连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杆啮合,所述第二齿杆顶端与溢流封板固定连接,所述溢流封板顶端贯穿回水隔板与溢流孔相通。
[0005]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报警装置包括检测管、检测槽、浮球、检测通水孔、压力传感器、防护封板、警示器、通线内杆、通线外杆、防滑垫、拉伸弹簧、升降槽,所述检测管设于回水槽内,所述检测管远离回水槽端上侧固定连接有通线外杆,所述升降槽贯穿设于主箱体上,所述通线外杆与升降槽间隙配合,所述通线外杆上包覆设有防护封板,所述通线内杆设于通线外杆内,所述通线内杆远离回水槽端与警示器固定连接,所述警示器、检测管邻近主箱体端均设有防滑垫,所述通线内杆远离警示器通过拉伸弹簧与通线外杆相接,所述检测管内部设有检测槽,所述检测槽顶端设有压力传感器检测槽底端通过检测通水孔与回水槽相通,所述浮球设于检测槽内,所述压力传感器与警示器电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杆的啮合方向和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的啮合方向一致。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直径比等于排水封板与溢流封板的高度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水板为逐渐朝回水通孔处降低的倾斜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垫由橡胶制成。
[0010] (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技术新型在使用时,茶苗培育的回水多会进行沉淀后回流使用,而在进行回流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水泵的抽吸而导致沉淀的沙土和未完全沉淀的回水等被压力抽吸进入管道,容易导致水泵的损坏或喷头堵死等情况,造成不便,通过在回水箱内设有溢流隔板,将回水箱分位沉淀和清水两部分,同时,溢流孔处设有与回水口处回水封板同步升降的溢流封板,封板同步的齿轮按比例调配进行不同高度的同步启闭,使设备的回水口开启时也会封闭溢流孔,从而防止回水抽水时抽取到未沉淀的水和沙土。
[0011]2)、为解决现有技术使用时,回水的水位需要人工进行定时观测,容易因为回水过多没及时处理而出现溢出情况,造成不便,通过在设备的回水槽内部设有水位报警装置,装置采用浮球顶压进行触发报警,便于及时知晓回水箱水位,防止水量过高溢出的不便,同时装置的高度可通过拉出警报器后直接上移进行报警水位调节,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监控温湿度的茶苗栽培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回水箱的正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回水箱

1、三通阀

2、水泵

3、土壤温湿度传感器

4、土壤箱

5、喷淋管口

6、空气温湿度传感器

7、培养箱

8、顶盖

9、垫座

a、水位报警装置

b、导水槽

c、回水槽

d、导水板

e、溢流孔

f、回水隔板

g、沉淀槽

h、回水通孔

i、回水管

j、排污孔

k、主箱体

l、密闭垫板

m、排水封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监控温湿度的茶苗栽培培养装置,其结构包括回水箱(1)、三通阀(2)、水泵(3)、土壤温湿度传感器(4)、土壤箱(5)、喷淋管口(6)、空气温湿度传感器(7)、培养箱(8)、顶盖(9),所述回水箱(1)顶端与土壤箱(5)固定连接,所述土壤箱(5)顶端通过培养箱(8)调压顶盖(9)固定连接,所述土壤箱(5)上设有土壤温湿度传感器(4),所述培养箱(8)上设有空气温湿度传感器(7),所述培养箱(8)设有空气温湿度传感器(7)同侧固定连接有喷淋管口(6),所述喷淋管口(6)通过水泵(3)与三通阀(2)相通,所述三通阀(2)与回水箱(1)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箱(1)包括垫座(a)、水位报警装置(b)、导水槽(c)、回水槽(d)、导水板(e)、溢流孔(f)、回水隔板(g)、沉淀槽(h)、回水通孔(i)、回水管(j)、排污孔(k)、主箱体(l)、密闭垫板(m)、排水封板(n)、回水孔(o)、第一齿条(p)、第一齿轮(q)、回水电机(r)、控制连轴(s)、密闭轴承(t)、第二齿轮(u)、第二齿杆(v)、溢流封板(w),所述主箱体(l)底端设有垫座(a),所述主箱体(l)内部远离垫座(a)侧固定连接有导水板(e),所述导水板(e)顶端与主箱体(l)之间形成有导水槽(c),所述导水槽(c)顶端与土壤箱(5)相通,所述主箱体(l)上贯穿设有排污孔(k),所述主箱体(l)远离排污孔(k)端上贯穿设有回水孔(o),所述回水隔板(g)顶端与导水板(e)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溢流孔(f)设于回水隔板(g)顶端与导水板(e)之间,所述回水隔板(g)与主箱体(l)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回水隔板(g)邻近排污孔(k)端与导水板(e)、主箱体(l)之间形成有沉淀槽(h),所述回水管(j)设于沉淀槽(h)邻近排污孔(k)侧,所述回水管(j)顶端通过回水通孔(i)与导水槽(c)相通,所述回水隔板(g)邻近回水孔(o)端与导水板(e)、主箱体(l)之间形成有回水槽(d),所述回水槽(d)通过溢流孔(f)与沉淀槽(h)相通,所述水位报警装置(b)设于回水槽(d)邻近回水孔(o)端,所述排水封板(n)上包覆设有密闭垫板(m),所述排水封板(n)设于回水孔(o)贯穿主箱体(l)处,所述排水封板(n)顶端与第一齿条(p)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q)设于主箱体(l)内,所述第一齿轮(q)包覆设于控制连轴(s)上,所述第一齿轮(q)与第一齿条(p)啮合,所述控制连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应祥张丽娟李思贤邹瑞欧平勇杨雅焯唐木花
申请(专利权)人:黔南茶树资源研究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