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244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包括形成容置空间的底板和侧板;第一反射片,设于所述底板上;光源,设于所述第一反射片上;胶框,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胶框包括前挡板、侧挡板和连接所述前挡板和侧挡板的连接板,所述侧板位于所述前挡板和所述侧挡板之间及所述连接板的下方;第二反射片,设于所述连接板上;透明隔垫物,设于第二反射片上。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胶框上设置透明隔垫物,使得光线能够进入面板靠近胶框的边缘处;并且同时在所述透明隔垫物下方设置所述第二反射片,通过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反射,光线可以从面板靠近胶框的边缘处射出,解决面板画面出现边缘暗的问题。板画面出现边缘暗的问题。板画面出现边缘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面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平板显示装置中,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Crystal Display,简称TFT

LCD)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和无辐射等特点,在当前的平板显示器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0003]目前,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模组普遍采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简称LED)作为光源,根据光源的分布位置,背光模组可分为直下入光式和侧入光式两种。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直下入光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0、第一反射片20、光源30、光学膜片40、扩散片50和胶框60。由于光学膜片和扩散板需要胶框的支撑和固定,并且扩散板和光学膜片与胶框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的膨胀间隙,所以面板在胶框处没有光线出射,导致在画面出现边缘暗边不良。
[0004]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背光模组,用以解决面板在胶框处没有光线出射,导致在画面出现边缘暗边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面板在胶框处没有光线出射,导致在画面出现边缘暗边不良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r/>[0008]背板,包括形成容置空间的底板和侧板;
[0009]第一反射片,设于所述底板上;
[0010]光源,设于所述第一反射片上;
[0011]光学膜片,设于所述光源的上方;
[0012]胶框,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胶框包括前挡板、侧挡板和连接所述前挡板和侧挡板的连接板,所述侧板位于所述前挡板和所述侧挡板之间及所述连接板的下方,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胶框的所述前挡板内侧,所述胶框用于固定所述光学膜片;
[0013]第二反射片,设于所述连接板上,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下方;
[0014]透明隔垫物,设于第二反射片上,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下方。
[0015]通过在所述胶框上设置透明隔垫物,使得光线能够进入面板靠近胶框的边缘处;并且同时在所述透明隔垫物下方设置所述第二反射片,通过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反射,光线可以从面板靠近胶框的边缘处射出,解决面板画面出现边缘暗的问题。
[0016]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第一反射片远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为所述第一反射片的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片远离所述连接板的表面为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反射面,所述连接板的延伸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反射面。
[0017]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连接板的延伸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反射片的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反射面的对称轴垂直于所述第一反射片的反射面。
[0018]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连接板的延伸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反射片的反射面倾斜,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反射面的对称轴与所述第一反射片的反射面的夹角小于90度。
[0019]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底板的延伸面与所述侧板的延伸面垂直,所述前挡板的延伸面与所述侧板的延伸面平行。
[0020]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前挡板、所述侧挡板和所述连接板为一体结构。
[0021]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还包括第三反射片,设于所述胶框的前挡板与所述透明隔垫物之间。所述第三反射片的反射面的对称轴平行于所述第一反射片的反射面。
[0022]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透明隔垫物朝向所述第二反射片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导光网点。
[0023]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导光网点均匀地设于所述透明隔垫物朝向所述第二反射片的表面。
[0024]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导光网点为印刷成型导光网点或注塑成型导光网点。
[0025]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导光网点在靠近所述前挡板处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导光网点在远离所述前挡板处的分布密度。
[0026]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导光网点在靠近所述前挡板处的面积大于所述导光网点在远离所述前挡板处的面积。
[0027]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导光网点为混有UV胶的光学导光油墨。
[0028]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胶框的所述前挡板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具有膨胀间隙。
[0029]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膨胀间隙宽度范围为0.01

0.05mm。
[0030]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还包括扩散板,设于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透明隔垫物之间。
[0031]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还包括支撑柱,设于所述第一反射片与所述扩散板之间,用于支撑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光学膜片。
[0032]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光源包括LED光源或CCFL光源。
[0033]另一方面,进一步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玻璃基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上方;外框,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玻璃基板的外侧。
[0034]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在胶框上设置透
明隔垫物,进入透明隔垫物的光线会散射,使得光线能够进入面板靠近胶框的边缘处;并且同时在透明隔垫物下方设置第二反射片,通过第二反射片的反射,光线可以从面板靠近胶框的边缘处射出,解决面板画面出现边缘暗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36]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导光网点的结构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
[0043]背光模组

100;
ꢀꢀꢀꢀꢀꢀꢀꢀꢀꢀꢀꢀꢀꢀꢀꢀꢀꢀꢀꢀꢀꢀꢀꢀ
背板

10;
[0044]第一反射片...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包括形成容置空间的底板和侧板;第一反射片,设于所述底板上;光源,设于所述第一反射片上;光学膜片,设于所述光源的上方;胶框,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胶框包括前挡板、侧挡板和连接所述前挡板和侧挡板的连接板,所述侧板位于所述前挡板和所述侧挡板之间及所述连接板的下方,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胶框的所述前挡板内侧,所述胶框用于固定所述光学膜片;第二反射片,设于所述连接板上,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下方;透明隔垫物,设于第二反射片上,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片远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为所述第一反射片的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片远离所述连接板的表面为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反射面,所述连接板的延伸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反射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延伸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反射片的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片的反射面的对称轴垂直于所述第一反射片的反射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东王昊王善永尹太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