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童蒙专利>正文

一种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19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改良结构,主要是由胶壳、多组端子组及金属外壳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胶壳是包含了后塞与主体,其组装时,是先将端子组组入后塞,通过由沟槽将其固定或顶死于沟槽内,且后塞会与主体相互卡合后,使端子组完全固定在内部,而成为一稳固的结构;另外,端子组内的端子经过特殊的弯折方式与排列方式,当接头插入时,是利用间接传动的方式作转动接触,不但更耐久且更加稳定。(*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尤指一种用作电脑声音资料的传输连接器,其结构稳固而可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且与接头有良好的接触稳定性,并有更耐久的寿命。
技术介绍
按,装设于电脑设备上(包含笔记型电脑)的信号连接器,一般是用来作为模拟声音资料输出或输入的传输工作,请参阅图1,其主要是包含了胶壳a、端子组b及金属外壳c等所组成,其中的胶壳又包含了主体a1与后塞a2,其端子组b是经过一定的弯折及排列方式,使端子具有导通部b1及固定部b2,其固定部b2是以锯齿或是倒钩方式插设固定在后塞a2中,再与前端的主体a1结合,由于主体a1内部具有预先开设的接头连接孔a11及开孔a12,其端子组b的导通部b1可通过由该开孔a12外露于接头连接孔a11内侧壁,且导通部b1是以直接接触的方式作连接导通;该种连接方式会在音讯接头插入时产生噪声外,且容易造成端子组b的磨损,且固定部b2固定在后塞时,仅靠着垂直后塞a2延伸的固定部b2作固定,而插入音讯接头时受力方向是与后塞a2成水平,因此,其端子组b在长期使用后就会产生在后塞a2内摇动的情况,由上述可知公知构造具有缺点,故有必要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稳固的连接器结构,其不但使用更耐久,且使用时不会产生噪声。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连接器改良结构”,主要是由胶壳、多组端子组及金属外壳等所组成,其中,该胶壳是包含了后塞与主体,其后塞开设有对应端子组大小的沟槽,且该沟槽底部开设有端子组底端穿出的穿出孔,其后塞上方具有一鹫尾滑块;而在主体内部具有多个对应端子组的开孔,及连接接用的插入孔,且在主体后方具有对应后塞的鹫尾滑槽;另,其端子组内的端子经过特殊的弯折方式与排列方式,其中一端子前端制成向内弯曲,且在另一端子上套设有一塑胶片。依据上述构造组装时,是先将端子组组入后塞对应的沟槽内,并使端子组底端由穿出孔穿出,通过由沟槽将该端子组固定或顶死于沟槽内,且端子组前端会插入主体的开孔内,并使端子组的端子外露于插入孔内侧壁,其后塞顶部鹫尾滑块再与主体的鹫尾滑槽互相卡合,使端子组完全固定在内部,而成为一稳固的结构;当接头插入时,其前端会先推动该塑胶片,使套设塑胶片的端子被挤压向外移动,而与另一端子接触而导通,其前端向内弯曲的端子与接头接触时,其前端会向该端子的内壁挤压而提供足够的正向力,其间接接触的导通方式及具有稳定力量的端子,而可使用更耐久,且使用时不会产生噪声。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的连接器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4A为本技术接头插入的动作示意图(一)。图4B为本技术接头插入的动作示意图(二)。3接头10胶壳20端子组 30金属外壳11后塞 11a沟槽 11b穿出孔11c鹫尾滑块12主体 12a开孔12b插入孔12c鹫尾滑槽21端子 21a塑胶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本技术的连接器改良结构,主要是由胶壳10、多组端子组20及金属外壳30等所组成,其中;该胶壳10是包含了后塞11与主体12,其后塞11开设有对应端子组20大小的沟槽11a,且该沟槽底11a部开设有端子组20底端穿出的穿出孔11b,其后塞11上方具有一鹫尾滑块11c;而在主体12内部具有多个对应端子组20的开孔12a,及连接接用的插入孔12b,且在主体12后方具有对应后塞11的鹫尾滑槽12c,另;该端子组20,其是由多支端子21所组成,其端子21是经过特殊的弯折方式制成,且以特殊的方式排列,其中一端子21前端是制成向内弯曲,且在另一端子21上套设有一塑胶片21a。组装时,是先将端子组20组入后塞11对应的沟槽11a内,并使端子组20底端由穿出孔11b穿出,通过由沟槽11a将该端子组20固定或顶死于沟槽11a内,且端子组20前端会插入主体12的开孔12a内,并使端子组20的端子21外露于插入孔12b内侧壁,其后塞11顶部鹫尾滑块11c再与主体12的鹫尾滑槽12c互相卡合,使端子组20完全固定在胶壳10内部,并以一金属外壳30加以包覆而成为一稳固的结构;请参阅图4A、图4B,当接头3插入时,其前端会先推动该塑胶片21a,使套设塑胶片21a的端子21被挤压向外移动,而与另一端子21接触而导通,其前端向内弯曲的端子21与接头3接触时,其前端会向该端子21的内壁挤压而提供足够的正向力。综上所述,本技术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端子组装设于后塞后,再与主体结合后可成为一稳固的结构,且该端子组结构的改良,不但使用更耐久,且使用时不会产生噪声的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胶壳、多组端子组及金属外壳等所组成,其中;该胶壳是包含了后塞与主体,其后塞开设有对应端子组大小的沟槽,且该沟槽底部开设有端子组底端穿出的穿出孔,其后塞上方具有一鹫尾滑块;而在主体内部具有多个对应端子组的开孔,及连接接用的插入孔,且在主体后方具有对应后塞的鹫尾滑槽,另;该端子组,其是由多支端子所组成,其端子是经过特殊的弯折方式制成,且以特殊的方式排列,其中一端子前端是制成向内弯曲,且在另一端子上套设有一塑胶片。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改良结构,主要是由胶壳、多组端子组及金属外壳等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胶壳是包含了后塞与主体,其组装时,是先将端子组组入后塞,通过由沟槽将其固定或顶死于沟槽内,且后塞会与主体相互卡合后,使端子组完全固定在内部,而成为一稳固的结构;另外,端子组内的端子经过特殊的弯折方式与排列方式,当接头插入时,是利用间接传动的方式作转动接触,不但更耐久且更加稳定。文档编号H01R24/58GK2791932SQ20052001906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8日专利技术者童蒙 申请人:童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胶壳、多组端子组及金属外壳等所组成,其中;该胶壳是包含了后塞与主体,其后塞开设有对应端子组大小的沟槽,且该沟槽底部开设有端子组底端穿出的穿出孔,其后塞上方具有一鹫尾滑块;而在主体内部具有多个对应端子组的开孔,及连接接用的插入孔,且在主体后方具有对应后塞的鹫尾滑槽,另;该端子组,其是由多支端子所组成,其端子是经过特殊的弯折方式制成,且以特殊的方式排列,其中一端子前端是制成向内弯曲,且在另一端子上套设有一塑胶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蒙
申请(专利权)人:童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