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210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包括:机体、隔板、档杆;所述机体的上侧设置有入料斗,且机体与入料斗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隔板分别设置在入料斗内的左右两侧,且隔板与入料斗之间铰接;所述限位杆分别设置在隔板下侧的前后两方,且限位杆与隔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限位杆的外侧,且压缩弹簧与限位杆之间套接;所述第一破碎辊设置在机体内的上方,且第一破碎辊与机体之间铰接;所述档杆设置在机体内的上方,且档杆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破碎彻底,环保清洁以及使用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不足。问题和不足。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泥渣回收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现场中会产生很多的余泥渣土,其长期堆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损害,还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因此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定期回收清理,而在回收清理的过程中,破碎装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但是目前常见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用破碎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且功能较为单一,导致对建筑余泥渣土的破碎不够彻底,需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破碎才能达到回收标准,同时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扬尘,严重影响了工作环境。
[000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常见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用破碎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且功能较为单一,导致对建筑余泥渣土的破碎不够彻底,需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破碎才能达到回收标准,同时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扬尘,严重影响工作环境的问题和不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包括:机体、入料斗、隔板、限位杆、压缩弹簧、第一破碎辊、档杆、粗过滤网、第二破碎辊、细过滤网、出料口、舱门;所述机体的上侧设置有入料斗,且机体与入料斗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隔板分别设置在入料斗内的左右两侧,且隔板与入料斗之间铰接;所述限位杆分别设置在隔板下侧的前后两方,且限位杆与隔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限位杆的外侧,且压缩弹簧与限位杆之间套接;所述第一破碎辊设置在机体内的上方,且第一破碎辊与机体之间铰接;所述档杆设置在机体内的上方,且档杆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粗过滤网设置在机体内中间的左方,且粗过滤网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破碎辊设置在机体内中间的右方,且第二破碎辊与机体之间铰接;所述细过滤网设置在机体内的下方,且细过滤网与机体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机体左侧的下方,且出料口与机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舱门设置在机体右侧的下方,其舱门与机体之间铰接。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所述机体为长方形的桶体结构,且机体内的底部为倾斜状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所述入料斗为漏斗状结构,且入料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处弧形的通孔。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所述限位杆为弧形的杆状结构,且限位杆的下端设有一处圆形的板状结构,并且限位杆与入料斗之间滑动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所述第一破碎辊和第二破碎辊均呈左右对称排列的方式设置有两处,且第一破碎辊的外侧设有多处环形的凹槽。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所述档杆为圆柱状结构,且档杆呈前后水平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处。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4]1、本技术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通过在机体的内部设置两组破碎辊,并利用过滤网和档杆进行限位,可以对建筑余泥渣土进行充分的破碎,从而使该装置起到破碎彻底的作用。
[0015]2、本技术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通过在入料口的内部设置隔板,利用限位杆和压缩弹簧的配合,可以在装置在运行时对入料斗进行封堵,以防装置内产生的扬尘进入到环境中造成污染,从而使该装置起到环保清洁的作用。
[0016]3、本技术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通过在装置的下方设置细过滤网,并在装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出料口和舱门,不但可以对破碎后的物料进行分类,还可以将颗粒较小的物料储存在机体的内部进行统一处理,以防其直接排除到地面而增加了对其进行回收的难度,从而使该装置起到使用方便的作用。
[0017]4、本技术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破碎彻底,环保清洁以及使用方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第一破碎辊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机体1、入料斗2、隔板3、限位杆4、压缩弹簧5、第一破碎辊6、档杆7、粗过滤网8、第二破碎辊9、细过滤网10、出料口11、舱门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
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请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0027]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包括:机体1、入料斗2、隔板3、限位杆4、压缩弹簧5、第一破碎辊6、档杆7、粗过滤网8、第二破碎辊9、细过滤网10、出料口11、舱门12;机体1的上侧设置有入料斗2,且机体1与入料斗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隔板3分别设置在入料斗2内的左右两侧,且隔板3与入料斗2之间铰接;限位杆4分别设置在隔板3下侧的前后两方,且限位杆4与隔板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压缩弹簧5设置在限位杆4的外侧,且压缩弹簧5与限位杆4之间套接;第一破碎辊6设置在机体1内的上方,且第一破碎辊6与机体1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余泥渣土回收破碎装置,包括:机体(1)、入料斗(2)、隔板(3)、限位杆(4)、压缩弹簧(5)、第一破碎辊(6)、档杆(7)、粗过滤网(8)、第二破碎辊(9)、细过滤网(10)、出料口(11)、舱门(1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上侧设置有入料斗(2),且机体(1)与入料斗(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隔板(3)分别设置在入料斗(2)内的左右两侧,且隔板(3)与入料斗(2)之间铰接;所述限位杆(4)分别设置在隔板(3)下侧的前后两方,且限位杆(4)与隔板(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压缩弹簧(5)设置在限位杆(4)的外侧,且压缩弹簧(5)与限位杆(4)之间套接;所述第一破碎辊(6)设置在机体(1)内的上方,且第一破碎辊(6)与机体(1)之间铰接;所述档杆(7)设置在机体(1)内的上方,且档杆(7)与机体(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粗过滤网(8)设置在机体(1)内中间的左方,且粗过滤网(8)与机体(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破碎辊(9)设置在机体(1)内中间的右方,且第二破碎辊(9)与机体(1)之间铰接;所述细过滤网(10)设置在机体(1)内的下方,且细过滤网(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华陈俊星黄志华张旭鑫罗本成颜炳初付旭飞吴佳旋陈绮婷许宇轩韦亨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俊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