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压式压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034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压式压滤机,包括包污机构、初压机构、主压机构以及卸泥机构,初压机构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若干组框室,每组滤室包括一块滤框与滤板,滤框的四边中部均设有一个污泥通孔,滤板相应位置设有相同的污泥通孔,滤板两侧包覆设置滤布,初压机构中最下方的一组滤室的滤框及滤板的边角设有滤液孔道;污泥通孔上连通设有倾斜设置通向滤框内侧壁的分支通道,滤框的框内固定设置用于提高压滤机固液分离效率的的分流缓冲板,分流缓冲板高度上小于滤框框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滤框、滤板的四边中部均设有污泥通孔,使得进入压滤室内的污泥较为分散,能够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压滤室内,提高固液分离效率。提高固液分离效率。提高固液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压式压滤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直压式压滤机。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过程即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有效手段,去除污水中污染物。污水经处理后排放,有效减少了水体污染,保护了水环境安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部分被分解,以气体等形式回归自然;部分污染物被转移,以污泥形式存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包含了原污水中大部分污染物,成为了新的污染源。
[0003]污水厂中污泥的处理是十分必要,通过减量化解决污泥体量大的问题,通过稳定化和无害化解决污泥危害强及污染广的问题。污泥的处理能够有效避免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处理后的污泥通过综合利用实现其经济价值,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0004]污泥中所含的水分包括孔隙水、毛细水、吸附水和结合水,空隙水是污泥颗粒之间的一部分游离水,占污泥总含水量的65%~85%。直压脱水可将绝大部分空隙水从污泥中分离出来。毛细水指污泥颗粒之间的毛细管水,约占污泥中总含水量的15%~25%,直压脱水可通过高压挤压污泥颗粒,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从而将毛细水分离处理。市政污泥的主要特征是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较高,易腐殖。
[0005]目前,我国各省市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厂出泥污泥含水率的要求基本上均按照≤60%的标准执行,含水率未能达到本标准的将面临着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提标改造需求。为使污泥含水率≤60%,国内常采用的污泥脱水设备是高压隔膜板框压滤机。直压式污泥脱水机(下称直压式)与高压隔膜板框压滤机(下称板框式)相比,其设备形式及压滤污泥的方式完全不同;相对高压隔膜板框压滤机,直压式压滤机系统一次投资较高,运行成本低,直压式压滤机不用投加药剂污泥含水率亦可降低到60%以下,可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0006]直压式压滤机是将污水处理厂污泥经预浓缩处理后,或将80%含水率的污泥直接在直压式压滤机内压榨,利用“压豆腐干”原理,无需投加生石灰、PAM及PAC或铁盐药剂,经过自动包泥(进泥)、初压、主压、卸泥4个工序后,污泥出泥泥饼含水率可达到低于60%。由于现有压滤室(即滤板与滤框之间形成的空间)的设计不太合理,导致固液分离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直压式压滤机,由于在滤框、滤板的四边中部均设有污泥通孔,使得进入压滤室内的污泥较为分散,能够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压滤室内,提高固液分离效率,而由于污泥由上至下通入压滤机,因此仅在初压机构中最下方的一组滤室的滤框及滤板的边角设有滤液孔道,充分利用污泥自身自重流速且能够保证过滤的效果,避免未充分过滤而出现滤液中仍有很多污泥未过滤的情况出现;滤框中设置分流缓冲板用于分流污泥且缓冲污泥流速,使得污泥充分分散至压滤室内,提高压滤机固液分离效率。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直压式压滤机,包括包污机
构、初压机构、主压机构以及卸泥机构,初压机构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若干组框室,每组滤室包括一块滤框与滤板,滤框的四边中部均设有一个污泥通孔,滤板相应位置设有相同的污泥通孔,滤板两侧包覆设置滤布,初压机构中最下方的一组滤室的滤框及滤板的边角设有滤液孔道;污泥通孔上连通设有倾斜设置通向滤框内侧壁的分支通道,滤框的框内固定设置用于提高压滤机固液分离效率的的分流缓冲板,分流缓冲板高度上小于滤框框深。由于在滤框、滤板的四边中部均设有污泥通孔,使得进入压滤室内的污泥较为分散,能够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压滤室内,提高固液分离效率,而由于污泥由上至下通入压滤机,因此仅在初压机构中最下方的一组滤室的滤框及滤板的边角设有滤液孔道,充分利用污泥自身自重流速且能够保证过滤的效果,避免未充分过滤而出现滤液中仍有很多污泥未过滤的情况出现;滤框中设置分流缓冲板用于分流污泥且缓冲污泥流速,使得污泥充分分散至压滤室内,提高压滤机固液分离效率。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分支通道的一端设置在滤框的框内侧壁上;所述分流缓冲板设有两块且交叉设置,两块分流缓冲板设置在滤框的对角线处。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分流缓冲板上设有作为导流槽的缺口,缺口设置在分流缓冲板的上边缘处;分流缓冲板上面向污泥通孔的侧表面设有用于缓冲污泥流速的沟槽,沟槽沿污泥流向由分流缓冲板的面向污泥侧面向背向污泥侧面方向延伸设置。分流缓冲板对进入滤室的污泥有一定的导向、缓冲作用,使得污泥逐渐全部均匀地分散在滤室内。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由上至下各个滤框内的污泥通孔的倾斜程度逐渐变大,由上至下各个滤框内的沟槽的深度逐渐增大。由于污泥由上至下进入压滤机,因此刚开始时速度较大,经过层层过滤后流至位于机体下部的滤框而进入滤室(即压滤室:滤板与滤框之间形成的空间)的污泥流速降低,因此污泥通孔的倾斜程度逐渐变大,以避免污泥堵塞,而由上至下各个滤框内的沟槽的深度逐渐增大也是便于污泥在滤室内分流缓冲板形成的四个空间中能够更好地交换、流通,使得污泥比较均匀分散在压滤室内,提高整个压滤机的固液分离效率。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包污机构包括设置在包污机构一侧的用于输送待处理污泥的链板输送机以及进料斗,进料斗下口处固定设置用于给污泥加压的柔性过渡加压管段,加压管段下管口连通设有若干个分料软管;所述包污机构包括用于使得加压管段和/或分料软管在输送泥时管径缩小的包污环,包污环设置在加压管段和/或分料软管一侧,其与驱动件相连。由于采用链板输送机输送待处理的污泥,相比于泥饼泵,输送效率大大增加,而对于进料方面,则在进料斗下方设置加压管段,由于进料斗上口大,下口小,因此进料到达加压管段后,由于截面面积的缩小,进料速度有一定提升,而加压管段在输送污泥时管径缩小则进一步加大进料速度并给予进料一定的压力,并且这样设置后还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进料斗的堵塞(另外如果污泥固含量太高容易堵塞进料斗下口则可以在进料斗外下侧壁固定设置振动电机),而进料斗设计得稍微大一点,也能避免在包污环动作时进料斗内污泥溢出,如果在分料软管一侧再设置包污环则进一步加大进料的速度和压力,提高进料效率、满足进料要求。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主压机构包括设置在滤框内的用于挤压滤饼、将滤饼中的水分通过滤布挤压排出的橡胶隔膜;所述主压机构还包括与滤框相连的高压水管,滤框包括框顶壁,框顶壁和橡胶隔膜之间形成高压水挤压空间。压滤脱水工作中,液压缸带动顶压
板、框室闭合(也即滤板与滤框紧紧贴合),并提供滤板与滤框密封所需要的压力,污泥料浆进入压滤室。完成给料后,高压水由挤压泵送至滤框的橡胶隔膜内挤压滤饼,将滤饼中的水分通过滤布挤压排出。然后板框打开,驱动器驱动滤布收卷辊正转或反转以实现滤布的正向行走或反向行走进而实现初次卸饼与再次卸饼功能。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卸泥机构包括设置在压滤机机体上端和下端的滤布收卷辊,压滤机机体上的滤板的两端设有滤布改向辊,滤布两端固定连接在滤布收卷辊上,滤布改向辊交替错位设置,滤布交替绕设在滤布改向辊上、来回穿梭位于机体由上至下的每一块滤板之间,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压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污机构、初压机构、主压机构以及卸泥机构,初压机构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若干组框室,每组滤室包括一块滤框与滤板,滤框的四边中部均设有一个污泥通孔,滤板相应位置设有相同的污泥通孔,滤板两侧包覆设置滤布,初压机构中最下方的一组滤室的滤框及滤板的边角设有滤液孔道;污泥通孔上连通设有倾斜设置通向滤框内侧壁的分支通道,滤框的框内固定设置用于提高压滤机固液分离效率的分流缓冲板,分流缓冲板高度上小于滤框框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压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通道的一端设置在滤框的框内侧壁上;所述分流缓冲板设有两块且交叉设置,两块分流缓冲板设置在滤框的对角线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压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缓冲板上设有作为导流槽的缺口,缺口设置在分流缓冲板的上边缘处;分流缓冲板上面向污泥通孔的侧表面设有用于缓冲污泥流速的沟槽,沟槽沿污泥流向由分流缓冲板的面向污泥侧面向背向污泥侧面方向延伸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压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各个滤框内的污泥通孔的倾斜程度逐渐变大,由上至下各个滤框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大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汉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