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矩形柱截面增大加固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00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矩形柱截面增大加固构造,包括原混凝土矩形柱和包围着原混凝土矩形柱的三个侧面设置的截面增大结构,增大截面结构包括填充增大截面结构区域的灌浆料和设置于增大截面结构区域的新增U形箍筋、新增纵筋、多组新增拉筋,新增U形箍筋的两端均向着原混凝土矩形柱的侧面方向弯折形成折弯段,该折弯段与新增U形箍筋的侧边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折弯段锚入原混凝土矩形柱的侧面;新增纵筋沿着新增U形箍筋内侧布置;每组新增拉筋包括沿着新增U形箍筋内侧布置的多个新增拉筋,新增拉筋的一端勾在新增纵筋上,新增拉筋的另一端垂直锚入原混凝土矩形柱的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方便,结构稳固,受力性能好。受力性能好。受力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矩形柱截面增大加固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矩形柱,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的矩形柱截面增大加固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建筑物功能提升和抗震能力提高的需要,常需对结构进行加固。柱作为重要的竖向构件,承担竖向荷载,抵抗侧向力,是加固工程中的关键构件,需要一种更简单有效的加固方法。
[0003]增大截面加固法一般是在原矩形混凝土柱轴压比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时所采取的一种加固方法。工业上主要进行的加固有粘钢加固、碳纤维加固、压力注浆加固、植筋加固、锚栓加固、钢管桩加固等。在对承重柱等竖向构件的进行增大横截面加固时,通过会用到植筋加固法,“植筋”技术又称钢筋生根技术,在原有混凝土结构上钻孔,注结构胶,把新的钢筋旋转插入孔洞中,具体如专利号为201820289691.5,专利名称为一种框架柱抗震加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矩形柱截面增大加固构造,采用三面加大的方式来增大截面不仅可以不用影响建筑的外立面效果,而且施工更为方便;采用灌浆料填充增大截面结构区域可以很好地避免干缩,进而能够改善加固后矩形柱的受力性能;新增U形箍筋采用斜锚的方式能够避免造成钢筋保护层的破损。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矩形柱截面增大加固构造,包括原混凝土矩形柱和包围着原混凝土矩形柱的三个侧面设置的截面增大结构,所述的增大截面结构包括填充增大截面结构区域的灌浆料和设置于增大截面结构区域的新增U形箍筋、新增纵筋、多组新增拉筋,所述的新增U形箍筋沿原混凝土矩形柱竖直方向分布,所述的新增U形箍筋的两端均向着原混凝土矩形柱的侧面方向弯折形成折弯段,该折弯段与新增U形箍筋的侧边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的新增U形箍筋两端处的折弯段分别锚入原混凝土矩形柱中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的新增纵筋沿着新增U形箍筋内侧布置,且新增纵筋与新增U形箍筋固连;所述的多组新增拉筋沿着原混凝土矩形柱竖直方向分布;每组新增拉筋包括沿着新增U形箍筋内侧布置的多个新增拉筋,每组新增拉筋中的新增拉筋的一端勾在新增纵筋上,每组新增拉筋中的新增拉筋的另一端垂直锚入原混凝土矩形柱的侧面。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折弯段与新增U形箍筋的侧边之间的夹角为70
°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新增拉筋锚入原混凝土矩形柱的长度不小于10倍的新增拉筋直径;所述的新增U形箍筋的折弯段锚入原混凝土矩形柱的长度不小于10倍的新增U形箍筋
直径。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新增拉筋的直径和所述的新增U形箍筋的直径均为8~12mm;所述的新增纵筋的直径16~22mm。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原混凝土矩形柱中用以与截面增大结构结合的三个侧面均凿毛后涂有界面剂。
[0013]3.有益效果
[0014]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矩形柱截面增大加固构造,其包括原混凝土矩形柱和包围着原混凝土矩形柱的三个侧面设置的截面增大结构,采用三面加大的方式来增大截面不仅可以不用影响建筑的外立面效果,而且施工更为方便;
[0016](2)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矩形柱截面增大加固构造,其增大截面结构包括填充增大截面结构区域的灌浆料,采用灌浆料填充增大截面结构区域可以很好地避免干缩,进而能够改善加固后矩形柱的受力性能;
[0017](3)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矩形柱截面增大加固构造,其新增U形箍筋沿原混凝土矩形柱竖直方向分布,新增U形箍筋的两端均向着原混凝土矩形柱的侧面方向弯折形成折弯段,该折弯段与新增U形箍筋的侧边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新增U形箍筋两端处的折弯段分别锚入原混凝土矩形柱中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新增U形箍筋斜向锚入原混凝土矩形柱能够避免造成钢筋保护层的破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矩形柱截面增大加固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0019]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原混凝土矩形柱;2、灌浆料;3、新增U形箍筋;3

1、折弯段;4、新增纵筋;5、新增拉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1]实施例
[0022]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的矩形柱截面增大加固构造,包括原混凝土矩形柱1、包围着原混凝土矩形柱1的三个侧面设置的截面增大结构,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原混凝土矩形柱1的三个侧面均向外加宽70mm;增大截面结构包括填充增大截面结构区域的灌浆料2和设置于增大截面结构区域的新增U形箍筋3、新增纵筋4、多组新增拉筋,采用灌浆料填充增大截面结构区域可以很好地避免干缩,进而能够改善加固后矩形柱的受力性能;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原混凝土矩形柱1中用以与截面增大结构结合的三个侧面均凿毛后涂有界面剂,这样能够使得原混凝土矩形柱1与灌浆料结合更紧密稳固,灌浆料的材料为Ⅳ类C60;
[0023]接续,新增U形箍筋3沿原混凝土矩形柱竖直方向分布,新增U形箍筋3的两端均向着原混凝土矩形柱1的侧面方向弯折形成折弯段3

1,该折弯段3

1与新增U形箍筋3的侧边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新增U形箍筋3两端处的折弯段3

1分别锚入原混凝土矩形柱1中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一般情况下角部箍筋垂直于框架柱植筋,因箍筋与柱外表面距离过小,施工时易造成钢筋保护层崩裂破损,而其余拉筋均距离原钢筋砼柱外表面远,所以不会造成钢
筋保护层的崩裂破损,因此现改为新增U形箍筋斜向锚入原混凝土矩形柱能够避免造成钢筋保护层的破损;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折弯段3

1与新增U形箍筋3的侧边之间的夹角为70
°
;新增U形箍筋3的折弯段3

1锚入原混凝土矩形柱1的长度不小于10倍的新增U形箍筋3的直径;新增U形箍筋3的直径为8~12mm,具体地,新增U形箍筋3的直径为8mm或10mm或12mm均可;
[0024]接续,新增纵筋4沿着新增U形箍筋3内侧布置,且新增纵筋4与新增U形箍筋3固连,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新增纵筋4的直径为16~22mm,具体地,新增纵筋4的直径为16mm或19mm或22mm均可;新增纵筋4设置的根数为十根;多组新增拉筋沿着原混凝土矩形柱1竖直方向分布;每组新增拉筋包括沿着新增U形箍筋3内侧布置的多个新增拉筋5,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每组新增拉筋设置六根,每两根对应原混凝土矩形柱1的一个侧面设置;每组新增拉筋中的新增拉筋5的一端勾在新增纵筋4上,每组新增拉筋中的新增拉筋5的另一端垂直锚入原混凝土矩形柱1的侧面;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新增拉筋5锚入原混凝土矩形柱1的长度不小于10倍的新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矩形柱截面增大加固构造,包括原混凝土矩形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围着原混凝土矩形柱(1)的三个侧面设置的截面增大结构,所述的截面增大结构包括填充增大截面结构区域的灌浆料(2)和设置于增大截面结构区域的新增U形箍筋(3)、新增纵筋(4)、多组新增拉筋,所述的新增U形箍筋(3)沿原混凝土矩形柱竖直方向分布,所述的新增U形箍筋(3)的两端均向着原混凝土矩形柱(1)的侧面方向弯折形成折弯段(3

1),该折弯段(3

1)与新增U形箍筋(3)的侧边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的新增U形箍筋(3)两端处的折弯段(3

1)分别锚入原混凝土矩形柱(1)中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的新增纵筋(4)、沿着新增U形箍筋(3)内侧布置,且新增纵筋(4)与新增U形箍筋(3)固连;所述的多组新增拉筋沿着原混凝土矩形柱(1)竖直方向分布;每组新增拉筋包括沿着新增U形箍筋(3)内侧布置的多个新增拉筋(5),每组新增拉筋中的新增拉筋(5)的一端勾在新增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节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