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板改造锚筋植入连接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94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0
一种梁板改造锚筋植入连接节点结构,包括有已建楼板、已建梁、植筋、新增悬挑板;所述已建楼板为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该已建楼板一侧修筑有已建梁,该已建梁顶面与已建楼板顶面齐平;所述已建梁内设置有已建梁箍筋,已建梁箍筋上固定连接有已建梁水平筋,已建梁箍筋箍紧在已建梁水平筋上,并通过钢丝绑扎;所述已建梁向室外一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凿除,凿除面上埋有植筋,该植筋一端埋入已建梁内,另一端向室外延伸并在端部弯折层钩状结构,植筋上固定连接有新增悬挑板水平筋,且以新增悬挑板水平筋和植筋作为钢筋网基础灌注浇筑有新增悬挑板。和植筋作为钢筋网基础灌注浇筑有新增悬挑板。和植筋作为钢筋网基础灌注浇筑有新增悬挑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梁板改造锚筋植入连接节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梁板改造锚筋植入连接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梁板是楼盖中相互作用梁、板的结合。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体系是使用最多、适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楼盖形式,它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建筑物有着很大的影响。整浇楼盖中梁、板是相互作用的整体,彼此之间密切联系,共同受力和变形。而梁板的改造工程中新增悬挑板是一种常见的改造工程,而新增悬挑板与旧建筑之间的锚筋植入节点是其中影响质量重要的一环,因此如何提高新旧结构之间的整体性和强度,减少新旧结构交界处裂缝的出现几率是现在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大了新旧结构之间的整体性,减少新旧结构交界处裂缝,增强新增悬挑板强度的梁板改造锚筋植入连接节点结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首先提出了梁板改造锚筋植入连接节点结构,包括有已建楼板、已建梁、植筋和新增悬挑板;所述已建楼板为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所述已建梁顶面与已建楼板顶面齐平;所述已建梁内设置有已建梁箍筋,已建梁箍筋上固定连接有已建梁水平筋,已建梁箍筋箍紧在已建梁水平筋上,并通过钢丝绑扎;所述已建梁与新增悬挑板接触面上开凿有连接面,所述已建梁连接面上沿水平方向开槽有多个植筋孔,所述植筋的一端埋入已建梁的植筋孔内,另一端沿已建楼板方向、向室外延伸,并且所述植筋的端部向下弯折形成钩状结构,所述植筋下方设置有多根与已建梁水平筋平行布设的新增悬挑板水平筋,所述植筋与新增悬挑板水平筋绑扎固定,所述植筋的钩状结构与挂装在端部的新增悬挑板水平筋上,所述新增悬挑板水平筋和植筋组合形成钢筋网,在所述钢筋网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新增悬挑板。
[000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已建梁在连接面上凿刻有多条横向纹路。
[000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纹路垂直于已建梁轴线、深度为3~4mm、间距为40~50mm。
[000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筋锚入已建梁内长度不少于新增悬挑板伸出室外的长度的1/4。
[0008]本实施方式中,相邻植筋之间的水平间距为200~250mm。
[000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增悬挑板水平筋锚入板侧剪力墙内不少于50mm。
[0010]本实施方式中,浇筑所述新增悬挑板的混凝土标号高于已建楼板原结构混凝土标号一个强度等级。
[0011]采用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结构通过在已建梁开凿连接面,并且在连接面上设置植筋孔插入植筋,利用植筋与已建梁形成一个受力连接,在植筋下方设置新增悬挑板水平筋,从而组成钢筋网,通过模板在钢筋网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新增悬挑板,在浇筑时,
混凝土进入植筋孔,使得植筋与已建梁固定连接,一方面加大了新增结构和旧结构之间的整体性,另一方便增强了新增悬挑板的强度;本装置的连接面上开凿横向纹路,在浇筑时,提高了新旧交界结构的结合力,减少出现新旧结构交界处裂缝的出现几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号说明:1、已建楼板;2、已建梁;21、已建梁箍筋;22、已建梁水平筋;3、植筋;31、新增悬挑板水平筋;4、新增悬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梁板改造锚筋植入连接节点结构,包括有已建楼板1、已建梁2、植筋3和新增悬挑板4;所述已建楼板1为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所述已建楼板1一侧修筑有已建梁2,已建梁2顶面与已建楼板1顶面齐平;所述已建梁2内设置有已建梁箍筋21,已建梁箍筋21上固定连接有已建梁水平筋22,已建梁箍筋21箍紧在已建梁水平筋22上,并通过钢丝绑扎;所述已建梁2与新增悬挑板4接触面上开凿有连接面,所述已建梁2连接面上沿水平方向开槽有多个植筋孔,植筋孔内预埋有植筋3,所述植筋3的一端埋入已建梁2内,另一端沿已建楼板1方向、向室外延伸并在端部向下弯折形成钩状结构,所述植筋3下方设置有多根与已建梁水平筋22平行布设的新增悬挑板水平筋31,植筋3与新增悬挑板水平筋31相互绑扎,绑扎必须满绑不得出现跳绑、漏绑现象,植筋3的钩状结构与挂装在端部的新增悬挑板水平筋31上,以新增悬挑板水平筋31和植筋3作为钢筋网基础灌注浇筑有新增悬挑板4。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已建梁2的连接面上凿刻有多条垂直于已建梁2轴线、深度为3~4mm、间距为40~50mm的横向纹路,所述植筋3锚入已建梁2内长度不少于新增悬挑板4伸出室外的长度的1/4,相邻植筋3之间的水平间距为200~250mm。进一步的,上述凿刻采用电镐凿除表面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直至露出密实粗骨料新面,凿刻覆盖率不低于85%。第一遍凿刻完成后使用输出功率不低于340KW的粗砂轮机在混凝土粘合面上打出垂直于原构件轴线,深3~4mm,间距约50mm的横向纹路。
[0018]实际操作时,新增悬挑板水平筋31锚入板侧剪力墙内不少于50mm。
[0019]实际操作时,所述已建梁2开凿连接面时,需要凿除已建梁2与新增悬挑板4连接面附近的松散混凝土(包括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孔洞、开裂位置),直至露出密实的新鲜混凝土面;同时凿除后的已建梁2需满足,新增悬挑板4与已建梁2交界处150mm宽范围内砼表面垂直度、平整度达到模板安装要求。浇筑所述新增悬挑板的混凝土标号高于已建楼板原
结构混凝土标号一个强度等级。
[002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技术的构思下,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板改造锚筋植入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已建楼板(1)、已建梁(2)、植筋(3)和新增悬挑板(4);所述已建楼板(1)为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所述已建梁(2)顶面与已建楼板(1)顶面齐平;所述已建梁(2)内设置有已建梁(2)箍筋,已建梁(2)箍筋上固定连接有已建梁(2)水平筋,已建梁(2)箍筋箍紧在已建梁(2)水平筋上,并通过钢丝绑扎;所述已建梁(2)与新增悬挑板(4)接触面上开凿有连接面,所述已建梁(2)连接面上沿水平方向开槽有多个植筋(3)孔,所述植筋(3)的一端埋入已建梁(2)的植筋(3)孔内,另一端沿已建楼板(1)方向、向室外延伸,并且所述植筋(3)的端部向下弯折形成钩状结构,所述植筋(3)下方设置有多根与已建梁(2)水平筋平行布设的新增悬挑板(4)水平筋(31),所述植筋(3)与新增悬挑板(4)水平筋(31)绑扎固定,所述植筋(3)的钩状结构与挂装在端部的新增悬挑板(4)水平筋(31)上,所述新增悬挑板(4)水平筋(31)和植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忠奎康九斯陈兆荣伍家福蔡志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