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头插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929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插头插座组件,设有插头座(5)、插销(7)、电极定位夹(3,4),插孔座(1),设有金属U形接地片(6),U形接地片下部套在插头座壳体底部外壁面上,两臂从两侧向上穿过插头座,两臂上端穿过插孔座底面伸入到插孔座内,构成插孔座内的接地片,紧固件(8)穿过接地片底部、插头座壳体底部及壳体底部内壁面上立起的定位柱(51),将接地片与插头座(5)相对固定,U形接地片位于插头座内的两臂之间夹有固定在定位柱(51)上端的限位片(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U形接地片由原来的两分体件合二为一,减少了易产生温升的部件连接环节,并用限位片对U形接地片定形。(*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一种电连接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插头与插座的组合部件。技术背景插头插座组件是一种一端为插头座,另一端为插孔座的插头插座组合产品,传统使用的插头插座组件的主要结构是(参见图l、 2):设有插头座组 件(5)、插孔座组件(1),插头座内上部固定有两电极定位夹(3, 4), 下部固定有两向下伸出插头座底面的插销(7),两电极定位夹(4)与下方 的插销(7)电连接;插孔座(1)固定在插头座上方,其底面设有两分别正 对插头座中两电极定位夹(3, 4)的插孔,插头座和插孔座内还分别设有下 接地片(63)和上接地片(62),上、下接地片通过穿过二者的铆钉紧固件 (8)相对固定并电连接。这种插头插座组件的不足之处是上、下接地片 (62、 63)之间通过铆钉(8)固定并电连接,增加了部件之间的连接环 节,不仅因连接部位易产生温升而影响产品性能,而且也造成材料的浪费和 生产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减少部件之 间机械和电连接环节、提高产品性能,而且不易产生变形的插头插座组件。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参见实施例图3、 4、 5):本技术设 有插头座(5),插头座内设有分别与下方伸出插头座壳体的两插销(7)电 连接的电极定位夹(3, 4),插头座上方装有有插孔座(1),插孔座底面 设有分别对着插头座中两电极定位夹(3, 4)的插孔(12),其特征在于 设有金属U形接地片(6),其下部套在插头座(5)壳体底部外壁面上,两 臂从两侧向上穿过插头座(5),两臂上端穿过插孔座(1)底面伸入到插孔 座内,构成插孔座内的接地片,紧固件(8)穿过接地片(6)底部、插头座(5)壳体底部及壳体底部内壁面上立起的定位柱(51),将接地片与插头 座(5)相对固定,U形接地片位于插头座内的两臂之间夹有固定在定位柱 (51)上端的限位片(9)。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是在插头座内所述限位片(9)上方的U形 接地片(6)两臂之间连接有弹簧(2)。本技术插头座的金属接地片与插孔座的金属接地片由原来的两分体 件合二为一,改为一体化结构,减少了易产生温升的部件连接环节,改善了 产品性能,所设置的限位片则可对U形接地片起到定形作用。本技术进一步方案在限位片上方的U形接地片两臂之间设置的弹簧 可加大两臂之间的弹性,保证外插头与U形接地片可靠接触。附图说明图l、现有插头插座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图1所示插头插座组件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实施例1拆分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图3所示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图4的A-A向结构示意图图6、图5的B向视图图7、图5的C向视图图8、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l-插孔座11-孔槽12-插孔2-弹簧3、 4-电极定位夹5-插头座 51-定位柱52-隔离壁53-孔槽6-接地片61-弧形弯曲面62-上接地片 63-下接地片7-插销8-紧固件9-限位片1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参见图3-5,本例上开口的插孔座1装在上开口的插头座5上部,插头座5内腔中部设有两平行的隔离壁52,两电极定位夹3、 4分别固定在隔离 壁52两侧,两插销7上端穿过插头座5壳体底面通过紧固件10与插头座底 部相对固定,并分别与上方的对应电极定位夹电连接,其中火线定位夹3通过插头座外接有开关的导线与下方的对应插销电连接。U形接地片6呈U形,其下部嵌入插头座5壳体底部外壁的凹槽内(参 见图6),两臂向上分别从插头座壳体两侧开设的孔槽53伸进插头座内, 从插头座内两隔离壁52之间穿过,通过插孔座1两侧开设的孔槽11伸入到 插孔座内,形成插孔座内的接地金属片,所述的定位柱51位于插头座壳体 内两隔离壁52之间的底面上,紧固件8从下向上依次穿过U形接地片6底 部、插头座5壳体底面、定位柱51和夹在U形接地片两臂之间的限位片 9,将U形接地片6和限位片9与插头座5相对固定。本例的紧固件8是铆钉,从下向上依次穿过U形接地片6底部、插头座 5壳体底面、定位柱51和限位片9,通过铆接将U形接地片6和限位片9与 插头座5相对固定。位于限位片9下方的U形接地片6两臂贴在插头座5壳体内侧壁上,位 于限位片上方的U形接地片两臂所对的插头座壳体内侧壁54为向外倾斜的 斜面,形成为限位片上方的U形接地片两臂留有的弹性扩张空隙。前述插头座5壳体两侧所开的孔槽53位于壳体侧壁上的槽宽小于U形 接地片6两臂的臂宽,所以U形接地片两臂是贴在孔槽53两侧的插头座壳 体内壁上。本例的U形接地片6底部被铆钉8纵向定位,两臂横向向内被限位片9 定位,向外被插头座壳体内壁定位,因此不易产生变形。实施例2参见图8,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例插头座内在限位片9上方与限位 片拉开适当距离的U形接地片两臂之间装有弹簧2,弹簧2可进一步起到增 加弹性的作用。位于弹簧2上方的U形接地片两臂上部对称设有向外鼓出的弧形弯曲面 61,当外插头向下插入本组件插孔座1、并弹性撑开本组件U形接地片6两 臂时,弧形弯曲面61可对外插头施加的向下的力起到向两侧分解缓冲的作 用,防止U形接地片变形。权利要求1. 一种插头插座组件,设有插头座(5),插头座内设有分别与下方伸出插头座壳体的两插销(7)电连接的电极定位夹(3,4),插头座上方装有插孔座(1),插孔座底面设有分别对着插头座中两电极定位夹(3,4)的插孔(12),其特征在于设有金属U形接地片(6),其下部套在插头座(5)壳体底部外壁面上,两臂从两侧向上穿过插头座(5),两臂上端穿过插孔座(1)底面伸入到插孔座内,构成插孔座内的接地片,紧固件(8)穿过接地片(6)底部、插头座(5)壳体底部及壳体底部内壁面上立起的定位柱(51),将接地片与插头座(5)相对固定,U形接地片位于插头座内的两臂之间夹有固定在定位柱(51)上端的限位片(9)。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插头座内所 述限位片(9)上方的U形接地片(6)两臂之间连接有弹簧(2)。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座 (5)内腔中部设有两平行的隔离壁(52),两电极定位夹(3、 4)分别固定在隔离壁(52)两侧,所述的U形接地片(6)下部嵌入插头座(5)壳体 底部外壁的凹槽内,两臂向上分别从插头座壳体两侧开设的孔槽(53)伸进 插头座内,从插头座内两隔离壁(52)之间穿过,通过插孔座(1)两侧开 设的孔槽(11)伸入到插孔座内,所述的定位柱(51)位于插头座壳体内两 隔离壁(52)之间的底面上,紧固件(8)从下向上依次穿过接地片(6)底 部、插头座(5)壳体底面、定位柱(51)和夹在地片两臂之间的限位片 (9),将接地片(6)和限位片(9)与插头座(5)相对固定。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限位 片(9)下方的U形接地片(6)两臂贴在插头座(5)壳体内侧壁上,位于 限位片上方的U形接地片两臂所对的插头座壳体内侧壁(54)为向外倾斜的 斜面,形成为U形接地片两臂留有的弹性扩张空隙。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插头插座组件,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紧固件(8)是铆钉,铆钉从下向上依次穿过接地片(6)底部、插头座(5)壳体底面、定位柱(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插座组件,设有插头座(5),插头座内设有分别与下方伸出插头座壳体的两插销(7)电连接的电极定位夹(3,4),插头座上方装有插孔座(1),插孔座底面设有分别对着插头座中两电极定位夹(3,4)的插孔(12),其特征在于:设有金属U形接地片(6),其下部套在插头座(5)壳体底部外壁面上,两臂从两侧向上穿过插头座(5),两臂上端穿过插孔座(1)底面伸入到插孔座内,构成插孔座内的接地片,紧固件(8)穿过接地片(6)底部、插头座(5)壳体底部及壳体底部内壁面上立起的定位柱(51),将接地片与插头座(5)相对固定,U形接地片位于插头座内的两臂之间夹有固定在定位柱(51)上端的限位片(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耀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康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