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复合改性沥青卷材的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83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复合改性沥青卷材的生产设备,包括用于输送胎基层的第一输送辊组、用于胎基层上表面涂布多层涂盖料层的第一涂布装置、用于向胎基层下表面涂布多层涂盖料层的第二涂布装置以及压合机构,所述第一涂布装置、第二涂布装置和压合机构依次设置,于所述压合机构两侧分别设置用于向所述压合机构输送面层膜材的第二输送辊组和用于向所述压合机构输送底层膜材的第三输送辊组,所述压合机构用于将所述面层膜材和底层膜材覆盖压合在所述胎基层的上、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生产具有多层改性沥青涂盖层的防水卷材,使制备的卷材兼具多种性能,设备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复合改性沥青卷材的生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层复合改性沥青卷材的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主要使用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根据有无胎基层,分为无胎卷材与有胎卷材。有胎卷材的涂盖工艺有浸涂法和辊涂法两种,现在生产中主要采用浸涂法,其过程为将胎基层牵引至浸渍槽进行预浸,沥青填充胎基层的纤维之间的空隙,使每根胎基层纤维表面经过沥青处理,并将胎基层内存留的部分水分赶出,形成保护效果,胎基层预浸后充分挤干预浸料,并快速冷却,再牵引到涂盖槽,用可升降的涂油压辊将胎基层压入高聚物沥青涂盖料中,使胎基层两面被涂盖料浸涂后,再用涂盖轧辊挤去胎基层表面多余的涂盖料,以控制卷材的厚度和涂层的均匀性;辊涂法的涂盖工艺与浸涂法不同,胎基层不进入涂盖槽内,而是被水平牵引,涂盖料以喷淋或浇注的方式涂盖在胎基层表面,然后采用涂布辊滚压,形成涂层均匀、厚度适宜的防水卷材。
[0003]上述的涂盖工艺一般使用同种涂盖层材料,因此仅可制备具有单层涂盖层的沥青卷材,这样的沥青卷材仅能具备一种性能,若需要制备具有多层涂盖层的沥青卷材,以使其具有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目前的浸涂法和辊涂法均很难做到,如使用浸涂法以对胎基浸渍多种涂盖层,胎基层需经过多组涂盖槽浸涂沥青,先浸涂的涂盖料就会在污染后续浸涂的涂盖料,使后续浸涂的涂盖料性能达不到其本身配方设计的要求,则需要将后续浸涂的涂盖层设计得更厚以满足性能要求,这样会造成材料浪费,成本升高,其工艺也更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多层复合改性沥青卷材的生产设备,用于生产具有多层改性沥青涂盖层的防水卷材。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层复合改性沥青卷材的生产设备,包括用于输送胎基层的第一输送辊组、用于向胎基层一侧涂布多层涂盖料层的第一涂布装置、用于向胎基层另一侧涂布多层涂盖料层的第二涂布装置以及压合机构,所述第一涂布装置、第二涂布装置和压合机构依次设置,于所述压合机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用于向所述压合机构输送面层膜材的第二输送辊组和用于向所述压合机构输送底层膜材的第三输送辊组,所述压合机构用于将所述面层膜材和底层膜材覆盖压合在所述胎基层的上、下表面。
[0006]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涂布装置和第二涂布装置分别向胎基层两侧涂布多层涂盖层,涂盖层的材料可以选择主体涂盖层的常用材料,也可以选择具有高粘结强度、抗紫外、高耐盐碱性、耐渗透性或耐根穿刺性能的沥青材料,通过选择不同的涂盖料并调整各涂盖层的用量、厚度,尤其是控制昂贵的原材料用量,使胎基层表面复合两层以上厚度适宜的涂盖料材料,使制得的改性沥青卷材兼具多种性能,同时节约了物料成本;因采用材质为聚酯胎等的胎基层,其在涂布过程中较为平整,且其厚度较厚,强度较高,更加耐磨,因此可直接
向胎基层表面涂布多层涂盖层,降低了涂布难度,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良品率;此外,在涂盖过程中,先涂盖的涂盖层不会污染后续待涂盖的涂盖料,避免影响各涂盖层的性能。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涂布装置包括第一背胶辊、用于向所述胎基层一侧涂布双层涂盖料层的第一涂布头和用于向所述第一涂布头供料的第一供料装置,所述第一供料装置与第一涂布头连接,所述第一涂布头与第一背胶辊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涂布装置包括第二背胶辊、用于向所述胎基层另一侧涂布双层涂盖料层的第二涂布头和用于向所述第二涂布头供料的第二供料装置;所述第二供料装置与第二涂布头连接,所述第二涂布头与第二背胶辊上下相对设置。
[0008]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背胶辊和第二背胶辊用于牵引聚酯胎,并使其持续进行涂布;采用泵压式供料的方式,使用第一供料装置和第二供料装置分别向第一涂布头、第二涂布头供料,涂盖料储存在密闭储罐中,实现涂盖料的稳定供应,全程为密闭操作,避免使用敞开式设备导致沥青烟气逸出,污染车间环境,影响操作人员健康,在涂布过程中,可根据沥青涂布所需的温度对涂布头加热,避免沥青温度过低,影响涂盖层厚度及涂盖效率。
[0009]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涂布头和第二涂布头均为双涂唇涂布头;所述第一供料装置包括预浸料泵和第一涂盖料泵,所述预浸料泵和涂盖料泵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涂布头的两个涂唇;所述第二供料装置包括分别与第二涂布头两个涂唇连接的第二涂盖料泵和第三涂盖料泵。
[0010]在本技术方案中,双涂唇涂布头可在胎基层的表面同时涂布两层涂盖料,预浸料泵、第一涂盖料泵、第二涂盖料泵和第三涂盖料泵分别连接不同的储罐,储罐内可存放相同配方或不同配方的沥青材料,储罐内的沥青材料通过预浸料泵和各涂盖料泵输送至涂唇涂布,以在胎基层上下两侧分别形成两层性能相同或不同的涂盖层;根据所选的涂盖料粘度,通过调整双涂唇开口度、双涂唇涂布头与背胶辊的间距及控制供料泵的泵压来调整涂布厚度,使涂盖料均匀地涂盖在胎基层表面,形成双涂布的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不需设置涂盖槽、涂布辊,简化了生产设备,减少了设备体积。
[0011]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背胶辊和第一涂布头的间距略大于第一涂布头在胎基层一侧所涂布的所述双层涂盖料层的总厚度;所述第二背胶辊和第二涂布头的间距略大于在胎基层另一侧第二涂布头所涂布的所述双层涂盖料层的总厚度。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背胶辊和第一涂布头的间距为0.05~0.2mm;所述第二背胶辊和第二涂布头的间距为0.05~0.2mm。
[0013]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背胶辊和第一涂布头以及所述第二背胶辊和第二涂布头的间距比略大于所要涂布的双层涂盖料的厚度之和,一般为0.05~0.2mm,以使涂布的每层涂盖层的厚度不会过薄,进而保证防水卷材的各项性能达到要求,可根据涂盖料的粘度控制间距的大小,如涂盖料的粘度小,则可适当减小间距,如涂盖料的粘度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0014]再进一步地,所述压合机构包括贴合辊,所述贴合辊设于所述第二背胶辊的一侧,其与所述第二背胶辊的间距略小于所述沥青卷材的厚度以形成压合点,所述面层膜材和底层膜材在所述压合点与所述胎基层的上、下表面压合。
[0015]优选地,在所述压合点处贴合辊和第二背胶辊为沥青卷材提供0.05~0.1MPa的压合压力。
[0016]优选地,贴合辊和第二背胶辊的温度控制在130~170℃。
[0017]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贴合辊与第二背胶辊形成压合点,胎基层经第一涂布装置、第二涂布装置在两侧均涂布沥青后,在压合点与面层膜材和底层膜材压合,因此所述贴合辊与第二背胶辊的间距要略小于沥青卷材的厚度,以将压合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贴合辊和第二背胶辊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可使涂盖层受热而粘度略微降低,再通过贴合辊和第二背胶辊的贴合给予适当的压力能使胎基层和双层涂盖层的层间牢固粘结,以保证压合效果;通过设置贴合辊,进一步简化了生产设备结构,且提高了生产设备集成度。
[0018]优选地,所述贴合辊为与驱动装置连接的动辊。
[0019]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复合改性沥青卷材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胎基层的第一输送辊组、用于向胎基层一侧涂布多层涂盖料层的第一涂布装置、用于向胎基层另一侧涂布多层涂盖料层的第二涂布装置以及压合机构,所述第一涂布装置、第二涂布装置和压合机构依次设置,于所述压合机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用于向所述压合机构输送面层膜材的第二输送辊组和用于向所述压合机构输送底层膜材的第三输送辊组,所述压合机构用于将所述面层膜材和底层膜材覆盖压合在所述胎基层的上、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改性沥青卷材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布装置包括第一背胶辊、用于向所述胎基层一侧涂布双层涂盖料层的第一涂布头和用于向所述第一涂布头供料的第一供料装置,所述第一供料装置与第一涂布头连接,所述第一涂布头与第一背胶辊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涂布装置包括第二背胶辊、用于向所述胎基层另一侧涂布双层涂盖料层的第二涂布头和用于向所述第二涂布头供料的第二供料装置;所述第二供料装置与第二涂布头连接,所述第二涂布头与第二背胶辊上下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复合改性沥青卷材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布头和第二涂布头均为双涂唇涂布头;所述第一供料装置包括预浸料泵和第一涂盖料泵,所述预浸料泵和第一涂盖料泵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涂布头的两个涂唇;所述第二供料装置包括分别与第二涂布头两个涂唇连接的第二涂盖料泵和第三涂盖料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复合改性沥青卷材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龙香翟朗李铎懿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科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