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的氨水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0695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氨水制备装置,包括筒体、连接法兰、顶盖、输压连接管、安全阀连接管、液氨通道、进水口、热能传递管、压力表、温度表、反应池、泄压阀、氨水输出管、支撑脚、残余水输送管、再利用池,所述桶体顶部通过连接法兰与顶盖固定连接,所述输压连接管开设在顶盖中心处,所述安全阀连接管开设在顶盖顶部后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原有的氨水制备装置进行了改进,使氨水在制备过程后产生的残余水资源能够通过再利用池的反应还原为可使用的净水,避免了水资源的额外浪费,提高了装置的节能性。能性。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节能的氨水制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氨水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氨水是实验室重要的试剂,无机工业用于制选各种铁盐。毛纺、丝绸、印染等工业用于洗涤羊毛、呢绒、坯布,溶解和调整酸碱度,并作为助染剂等。有机工业用作胺化剂,生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催化剂。
[0003]目前的氨水制备装置对于水的利用程度还不够完善,容易形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氨水制备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效节能的氨水制备装置,包括筒体、连接法兰、顶盖、输压连接管、安全阀连接管、液氨通道、进水口、热能传递管、压力表、温度表、反应池、泄压阀、氨水输出管、支撑脚、残余水输送管、再利用池,所述桶体顶部通过连接法兰与顶盖固定连接,所述输压连接管开设在顶盖中心处,所述安全阀连接管开设在顶盖顶部后方,所述液氨通道固定连接在筒体左上方,所述进水口开设在液氨通道下方,所述热能传递管开设在筒体右上方,所述压力表开设在筒体正面中心处,所述温度表开设在压力表下方,所述反应池安装在筒体底部,所述泄压阀开设在反应池左侧下方,所述氨水输出管开设在反应池右侧中心处,三条所述支撑脚等距固定连接在反应池底部,所述残余水输送管开设在氨水输出管左下方,所述再利用池固定连接在残余水输送管前端。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筒体内部包括内壁、液体分布器、压力信息导管、温度信息导管、反应池连接环,所述内壁中心处安装有液体分布器,所述压力信息导管开设在内壁正面中心处,所述温度信息导管开设在压力信息导管底部,所述反应池连接环开设在内壁底部中心处。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再利用池包括收集池、反应剂添加口、动力电机、搅拌中轴、搅拌扇叶、净水出口,所述收集池左上方开设有反应剂添加口,所述动力电机固定连接在收集池顶部,所述搅拌中轴安装在动力电机底部中心处,两扇所述搅拌扇叶固定连接在搅拌中轴两侧,所述净水出口开设在收集池右下方。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对原有的氨水制备装置进行了改进,使氨水在制备过程后产生的残余水资源能够通过再利用池的反应还原为可使用的净水,避免了水资源的额外浪费,提高了装置的节能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筒体内部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再利用池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筒体,2.连接法兰,3.顶盖,4.输压连接管,5.安全阀连接管,6.液氨通道,7.进水口,8.热能传递管,9.压力表,10.温度表,11.反应池,12.泄压阀,13.氨水输出管,14.支撑脚,15.残余水输送管,16.再利用池,17.内壁,18.液体分布器,19.压力信息导管,20.温度信息导管,21.反应池连接环,22.收集池,23.反应剂添加口,24.动力电机,25.搅拌中轴,26.搅拌扇叶,27.净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0015]如图1

3所示,一种高效节能的氨水制备装置,包括筒体1、连接法兰2、顶盖3、输压连接管4、安全阀连接管5、液氨通道6、进水口7、热能传递管8、压力表9、温度表10、反应池11、泄压阀12、氨水输出管13、支撑脚14、残余水输送管15、再利用池16,所述桶体1顶部通过连接法兰2与顶盖3固定连接,所述输压连接管244开设在顶盖3中心处,所述安全阀连接管5开设在顶盖3顶部后方,所述液氨通道6固定连接在筒体1左上方,所述进水口7开设在液氨通道6下方,所述热能传递管8开设在筒体1右上方,所述压力表9开设在筒体1正面中心处,所述温度表10开设在压力表9下方,所述反应池11安装在筒体1底部,所述泄压阀12开设在反应池11左侧下方,所述氨水输出管13开设在反应池11右侧中心处,三条所述支撑脚14等距固定连接在反应池11底部,所述残余水输送管15开设在氨水输出管13左下方,所述再利用池16固定连接在残余水输送管15前端。
[0016]所述筒体1内部包括内壁17、液体分布器18、压力信息导管19、温度信息导管20、反应池连接环21,所述内壁17中心处安装有液体分布器18,所述压力信息导管19开设在内壁正面中心处,所述温度信息导管20开设在压力信息导管19底部,所述反应池连接环21开设在内壁17底部中心处。
[0017]所述再利用池16包括收集池22、反应剂添加口23、动力电机24、搅拌中轴25、搅拌扇叶26、净水出口27,所述收集池22左上方开设有反应剂添加口23,所述动力电机24固定连接在收集池22顶部,所述搅拌中轴25安装在动力电机24底部中心处,两扇所述搅拌扇叶26固定连接在搅拌中轴25两侧,所述净水出口27开设在收集池22右下方。
[00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新型通过再利用池,对氨水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残余水进行二次处理,使其还原为可使用水,当液氨经过桶体内部与水反应形成氨水后,产生的热能由热能传递管导出使用,残余的废水进入再利用池,通过向再利用池内投入反应剂,并经过搅拌反应之后,还原为可使用水,进而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装置的使用目的。
[0019]以上所述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技术的教导,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节能的氨水制备装置,包括筒体(1)、连接法兰(2)、顶盖(3)、输压连接管(4)、安全阀连接管(5)、液氨通道(6)、进水口(7)、热能传递管(8)、压力表(9)、温度表(10)、反应池(11)、泄压阀(12)、氨水输出管(13)、支撑脚(14)、残余水输送管(15)、再利用池(16),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顶部通过连接法兰(2)与顶盖(3)固定连接,所述输压连接管(4)开设在顶盖(3)中心处,所述安全阀连接管(5)开设在顶盖(3)顶部后方,所述液氨通道(6)固定连接在筒体(1)左上方,所述进水口(7)开设在液氨通道(6)下方,所述热能传递管(8)开设在筒体(1)右上方,所述压力表(9)开设在筒体(1)正面中心处,所述温度表(10)开设在压力表(9)下方,所述反应池(11)安装在筒体(1)底部,所述泄压阀(12)开设在反应池(11)左侧下方,所述氨水输出管(13)开设在反应池(11)右侧中心处,三条所述支撑脚(14)等距固定连接在反应池(11)底部,所述残余水输送管(15)开设在氨水输出管(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学礼李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牡丹江永兴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