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32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括可相互对接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分别组装在不同的电路板上提供电讯连接,该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是采冲压成型,具有一直立本体,其一侧为接触面,该接触面的顶缘向外凸设具有导面与抵面的扣合部;该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亦采冲压成型,具有相对应的接触臂与干涉臂,由干涉臂的一端延伸为可与电路板焊接的焊接臂,该接触臂包含由该干涉臂的底缘水平延伸一段长度的连接段,及直立相对于该干涉臂的接触段,且该接触段的顶缘设有具扣合面的扩大部,藉该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扣合部与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扩大部,于相互对接时可藉该扣合部的抵面扣卡于扩大部的扣合面,而使得两连接器可以稳固的对接。(*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技术背景连接器的种类繁多,一种组装在电路板上用于与另一电路板上的连接器对接的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其在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下,不但连接器整体讲求低构形,组装在连接器内的导电端子更是力求小型化与功能并重。相关的设计可参考日本特开2002-33145号专利申请案及美国专利第5,975,916号专利案。该日本特开2002-33145号专利申请案的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固然具有低构形的特点,但是,相对接的导电端子间并无对接后防止松脱的设计,因此,实际使用于振动因素较高的环境下,易造成相互对接两连接器松动,而影响相对接导电端子的电讯稳电传输。另,该美国专利第5,975,916号的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固然在相对接的导电端子上设置有扣合的构造,但是,因结构问题实际扣合效果并不佳,进一步讲,该专利案相对接的导电端子皆为倒U形体,制造上是以料带冲压后再弯折成型,而在冲压过程中必须将其中一个U形端子的接触段尾端冲制成较薄并形成落差段,供对接导电端子扣合。然而,因为该端子本身构形低,且实际上的厚度非常之薄,要冲压形成前述的落差段虽无不可,但是,所达到扣合的效能并不明显,尤其是,端子为成排设置,若扣合力不足则非常容易脱落。再者,该U形端子的接触段为了提供对接时的缓冲弹性,是与端子的干涉段保持一段距离,因而,横向的体积并无法缩小,且高度也因为U形体的限制亦无法有效的降低,是以,显然无法适合愈趋小型化的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相对接的导电端子构形可以配合小型化设计,且相互对接时能有效扣合,而达到稳固对接效果的板对板连接器组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括可相互对接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分别组装在不同的电路板上提供电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是扁长形体,具有对接面及焊接面,于该对接面上设有对接槽,该对接槽具有两长轴面与两短轴面,且于该两长轴面上分别设有多个贯穿该焊接面的收容孔;第一端子,是冲压成型,组装于该等收容孔,具有一直立本体,其一侧为接触面,该接触面的顶缘设有扣合部,其上具有导面与抵面,相对于该接触面的一侧底缘水平延伸有焊接面,而于该接触面与该焊接面之间设有干涉体;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为扁长形体,具有对接面及焊接面,于该对接面中央设有对接座,该对接座具有两长轴面与两短轴面,沿该对接座的两长轴面与两短轴面设有插槽,该对接座的两长轴面分别设有多个收容槽,该等收容槽是由该对接座的长轴面横跨该插槽并贯穿该焊接面;第二端子,是冲压成型,组装于该等收容槽,包含位于该对接座的长轴面的接触臂,及与该接触臂相对而组装干涉于第二本体的干涉臂,以及由干涉臂延伸出焊接面可与电路板焊接的焊接臂,其中该接触臂具有连接段及接触段,该接触段的顶缘设有具扣合面的扩大部;藉上述构造,当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相互对接时,可藉该扣合部的抵面扣卡于该扩大部的扣合面,而使得两连接器可稳固的对接。以及该第一本体的焊接面的四个角落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座,其内收容有第一定位件。该第二本体的对接面的四个角落分别设有第二固定座,其内收容有第二定位件。该第一定位件是一板体,上缘的两侧设有倒刺,该下缘弯折以进行表面黏着的焊接。该第一固定座是由该第一本体的焊接面朝对接面设置的槽体,可供该第一定位件由焊接面组装。该第一本体的对接面四角落分别设有定位柱。该第二定位件是一板体,其下缘的两侧设有倒刺,该下缘弯折以进行表面黏着的焊接。该第一固定座是由该第二本体的对接面一体形成的镶槽,可供该第二定位件由对接面组装。该第二本体的插槽内相对于该第一本体的定位柱设有定位槽。该第二端子的接触段的扩大部是由该接触段一体延伸的弧面。还可以是以下结构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合,是用于两个电路板电讯的传输,包括可相互对接分别组装在不同的电路板上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是采冲压成型,具有一直立本体,其一侧为接触面,该接触面的顶缘向外凸设具有导面与抵面的扣合部,相对于该接触面的一侧底缘水平延伸有焊接面,在该接触面与该焊接面设有干涉体。还可以是以下结构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合,是用于两个电路板电讯的传输,包含可相互对接分别组装在不同的电路板上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是采冲压成型,具有相对应的接触臂与干涉臂,及由该干涉臂的一端延伸可与电路板焊接的焊接臂,其中该干涉臂是直立设置,具有干涉体,该接触臂包含连接段是由该干涉臂的底缘水平延伸一段长度,及该接触段是直立相对于该干涉臂,且该接触段的顶缘设有具扣合面的扩大部。该第二端子的接触段的扩大部是由该接触段一体延伸的弧面。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的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是采冲压成型,其接触面的顶缘向外凸设具有导面与抵面的扣合部;而该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亦采冲压成型,具有相对应的接触臂与干涉臂及焊接臂,其中该接触臂包含由该干涉臂的底缘水平延伸一段长度的连接段,及直立相对于该干涉臂的接触段,且该接触段的顶缘设有具扣合面的扩大部,藉该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扣合部与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扩大部,于相互对接时可藉该扣合部的抵面扣卡于扩大部的扣合面,而使得两连接器可以稳固的对接;本技术第一、二端子冲压的构形可以配合小型化设计需求;且由于采用低构形,相互对接后具有防止松脱,并具有防止对接时过度抵压的板对板连接器组合。附图说明图1、图2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图3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图3的4-4剖视图。图5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6图5的6-6剖视图。图7本技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的上视图。图8图7的8-8剖视图。主要件号板对板连接器组合 1 插头连接器 2插座连接器3 第一本体20第一端子21第一固定座 22第一定位件 23定位柱 24第二本体30第二端子 31第二固定座 32第二定位件 33定位槽 34对接面 201焊接面202对接槽 203长轴面204短轴面 205收容孔206直立本体210接触面211扣合部 212导面 213抵面214焊接面215干涉体 216倒刺 231下缘232对接面 301焊接面302对接座 303长轴面304短轴面 305插槽 306收容槽 307接触臂310干涉臂 311焊接臂312连接段 313接触段314扩大部 315扣合面316倒刺33 下缘 3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组合1主要包括可相互对接的插头连接器2与插座连接器3,是可分别组装在不同的电路板上提供电讯连接,其中该插头连接器2参阅图3、图4,包括第一本体20及多个第一端子21,其中该第一本体20是扁长形体,具有对接面201及焊接面202,于对接面上设有对接槽203供与插座连接器3对接,该对接槽203具有两长轴面204与两短轴面205,且,于两长轴面204上分别设有贯穿焊接面202的多个收容孔206,用于收容该等第一端子21。另,于该第一本体20的焊接面202四个角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括可相互对接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分别组装在不同的电路板上提供电讯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    第一本体,是扁长形体,具有对接面及焊接面,于该对接面上设有对接槽,该对接槽具有两长轴面与两短轴面,且于该两长轴面上分别设有多个贯穿该焊接面的收容孔;    第一端子,是冲压成型,组装于该等收容孔,具有一直立本体,其一侧为接触面,该接触面的顶缘设有扣合部,其上具有导面与抵面,相对于该接触面的一侧底缘水平延伸有焊接面,而于该接触面与该焊接面之间设有干涉体;    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    第二本体,为扁长形体,具有对接面及焊接面,于该对接面中央设有对接座,该对接座具有两长轴面与两短轴面,沿该对接座的两长轴面与两短轴面设有插槽,该对接座的两长轴面分别设有多个收容槽,该等收容槽是由该对接座的长轴面横跨该插槽并贯穿该焊接面;    第二端子,是冲压成型,组装于该等收容槽,包含位于该对接座的长轴面的接触臂,及与该接触臂相对而组装干涉于第二本体的干涉臂,以及由干涉臂延伸出焊接面可与电路板焊接的焊接臂,其中该接触臂具有连接段及接触段,该接触段的顶缘设有具扣合面的扩大部;    藉上述构造,当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相互对接时,可藉该扣合部的抵面扣卡于该扩大部的扣合面,而使得两连接器可稳固的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朝堃
申请(专利权)人:鸿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