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高分子导电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21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的高分子导电膜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外壁两端均设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分别粘贴于本体的外壁两端。该改进型的高分子导电膜结构,使得根据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具有防潮性,透湿性小等特点,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分别贴合在本体的外壁两端,进而可对本体的外壁两端进行防刮和防潮,进而提高本体在输送时的稳定性,避免刮伤,并可拽动第一凸点带动第一拨片和第一聚乙烯薄膜,拽动第二凸点带动第二拨片和第二聚乙烯薄膜,与本体取消贴合,进而提高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对本体的保护稳定性。护稳定性。护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的高分子导电膜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导电膜
,具体为一种改进型的高分子导电膜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导电膜,是具有导电功能的薄膜,导电薄膜的荷电载流子在输运过程中受到表面和界面的散射,当薄膜的厚度可与电子的自由程相比拟时,在表面和界面的影响将变得显著,这个现象称为薄膜的尺寸效应。
[0003]虽然现有的导电膜可电力领域的使用,但存在现有的导电膜进行输送时,外部无保护,在输送过程中,导电膜的外壁会造成磨损,进而影响导电膜的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的高分子导电膜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存在现有的导电膜进行输送时,外部无保护,在输送过程中,导电膜的外壁会造成磨损,进而影响导电膜的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的高分子导电膜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外壁两端均设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分别粘贴于本体的外壁两端。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的外壁一端固接有第一拨片,所述第一拨片的外壁一端加工有多个第一凸点。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聚乙烯薄膜的外壁一端固接有第二拨片,所述第二拨片的外壁一端均加工有第二凸点。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的外壁一端均设有抗腐蚀层,所述抗腐蚀层包括第一碳纤维层和第二碳纤维层,所述第一碳纤维层和第二碳纤维层分别固接于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的外壁一端。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碳纤维层和第二碳纤维层的外壁一端均设有抗氧化层,所述抗氧化层包括第一聚碳酸酯层和第二聚碳酸酯层,所述第一聚碳酸酯层和第二聚碳酸酯层分别固接于第一碳纤维层和第二碳纤维层的外壁一端。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改进型的高分子导电膜结构,通过第一拨片、第二拨片、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等之间的配合,使得根据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具有防潮性,透湿性小等特点,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分别贴合在本体的外壁两端,进而可对本体的外壁两端进行防刮和防潮,进而提高本体在输送时的稳定性,避免刮伤,并可拽动第一凸点带动第一拨片和第一聚乙烯薄膜,拽动第二凸点带动第二拨片和第二聚乙烯薄膜,与本体取消贴合,进而对本体进行使用,较为便捷。
[0011]通过第一碳纤维层和第二碳纤维层等之间的配合,使得根据第一碳纤维层和第二碳纤维层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进一步提高第一聚乙烯薄膜和
第二聚乙烯薄膜的耐摩擦和耐腐蚀等特性,进而使得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可稳定的对本体进行保护。
[0012]通过第一聚碳酸酯层和第二聚碳酸酯层等之间的配合,使得根据第一聚碳酸酯层和第二聚碳酸酯层具有阻燃性、抗氧化性等特性,可有效的对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进行抗氧化保护,提高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对本体的保护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第一聚乙烯薄膜和第二聚乙烯薄膜等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中第一碳纤维层和第一聚碳酸酯层等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1中第二碳纤维层和第二聚碳酸酯层等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本体,2、第一拨片,3、第二拨片,4、第一凸点,5、第二凸点,6、保护机构,601、第一聚乙烯薄膜,602、第二聚乙烯薄膜,7、抗腐蚀层,701、第一碳纤维层,702、第二碳纤维层,8、抗氧化层,801、第一聚碳酸酯层,802、第二聚碳酸酯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的高分子导电膜结构,包括本体1,本体1的外壁两端均设有保护机构6,保护机构6包括第一聚乙烯薄膜601和第二聚乙烯薄膜602,第一聚乙烯薄膜601和第二聚乙烯薄膜602分别粘贴于本体1的外壁两端,第一聚乙烯薄膜601和第二聚乙烯薄膜602是指用PE颗粒生产的薄膜,PE膜具有防潮性,透湿性小等特点,第一聚乙烯薄膜601的外壁一端固接有第一拨片2,第一拨片2用于带动第一聚乙烯薄膜601与本体1脱离,第一拨片2的外壁一端加工有多个第一凸点4,第二聚乙烯薄膜602的外壁一端固接有第二拨片3,第二拨片3用于带动第二聚乙烯薄膜602与本体1脱离,第二拨片3的外壁一端均加工有第二凸点5。
[0020]第一聚乙烯薄膜601和第二聚乙烯薄膜602的外壁一端均设有抗腐蚀层7,抗腐蚀层7包括第一碳纤维层701和第二碳纤维层702,第一碳纤维层701和第二碳纤维层702分别固接于第一聚乙烯薄膜601和第二聚乙烯薄膜602的外壁一端,第一碳纤维层701和第二碳纤维层702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由于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因此沿纤维轴方向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
[0021]第一碳纤维层701和第二碳纤维层702的外壁一端均设有抗氧化层8,抗氧化层8包括第一聚碳酸酯层801和第二聚碳酸酯层802,第一聚碳酸酯层801和第二聚碳酸酯层802分别固接于第一碳纤维层701和第二碳纤维层702的外壁一端,第一聚碳酸酯层801和第二聚碳酸酯层802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
香族、脂肪族

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具有阻燃性、抗氧化性等特性。
[0022]当使用该改进型的高分子导电膜结构时,使得根据第一聚乙烯薄膜601和第二聚乙烯薄膜602具有防潮性,透湿性小等特点,第一聚乙烯薄膜601和第二聚乙烯薄膜602分别贴合在本体1的外壁两端,进而可对本体1的外壁两端进行防刮和防潮,进而提高本体1在输送时的稳定性,避免刮伤,并可拽动第一凸点4带动第一拨片2和第一聚乙烯薄膜601,拽动第二凸点5带动第二拨片3和第二聚乙烯薄膜602,与本体1取消贴合,进而对本体1进行使用,较为便捷,并可根据第一碳纤维层701和第二碳纤维层702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进一步提高第一聚乙烯薄膜601和第二聚乙烯薄膜602的耐摩擦和耐腐蚀等特性,进而使得第一聚乙烯薄膜601和第二聚乙烯薄膜602可稳定的对本体1进行保护,并可根据第一聚碳酸酯层801和第二聚碳酸酯层802具有阻燃性、抗氧化性等特性,可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的高分子导电膜结构,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外壁两端均设有保护机构(6),所述保护机构(6)包括第一聚乙烯薄膜(601)和第二聚乙烯薄膜(602),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601)和第二聚乙烯薄膜(602)分别粘贴于本体(1)的外壁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高分子导电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乙烯薄膜(601)的外壁一端固接有第一拨片(2),所述第一拨片(2)的外壁一端加工有多个第一凸点(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高分子导电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乙烯薄膜(602)的外壁一端固接有第二拨片(3),所述第二拨片(3)的外壁一端均加工有第二凸点(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的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旭升王志成卞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利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