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漏水口垃圾智能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993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漏水口垃圾智能清理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集水池,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清淤盖板,所述集水池设置有垃圾清理结构,且垃圾清理结构的底侧设置有水流控制结构,所述集水池的底部开设有排泥口,所述垃圾清理结构包括盖体、雨水斗、复位弹簧、连接杆、传动齿轮组、联动杆、驱动弹簧、滑块、淤泥箱和从动杆,所述盖体与集水池的顶端固定连接,且盖体开设有多个下水通孔,所述雨水斗安置于集水池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机械结构代替人工清理,大大降低清理成本,且方便对漏水口堆积的淤泥进行定期清理,整体机械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稳定,使用便捷,满足了人们在漏水口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使用需求。人们在漏水口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使用需求。人们在漏水口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漏水口垃圾智能清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漏水口垃圾智能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日渐增多和扩张,各地用水量不断增多,而随着生产的发展,不少地区和国家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正日益突出,因而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开发,以及循环利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极端降雨有偏多偏强的趋势,强降雨形成的雨洪径流给城市带来极大的考验和环境冲击,给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形成很大威胁,而雨水又是宝贵的淡水资源,雨水受污染程度较轻,可以用于补充地下水,且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就可以进行农田的灌溉以及建筑用水,但是雨水在流经漏水口时有时会由于垃圾过多造成漏水口堵塞,因此需要一种装置来解决问题。
[0003]现有的雨水口垃圾一般在晴天时由环卫工人进行清扫,费时费力,而且在下雨时,雨水口处的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容易造成雨水口堵塞,影响雨水畅通排放,引发城市内涝,且现有的雨水口垃圾有时会有淤泥堆积清理起来较为不便,影响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垃圾处理费时费力且淤泥堆积清理不便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雨水漏水口垃圾智能清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雨水漏水口垃圾智能清理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集水池,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清淤盖板,所述集水池设置有垃圾清理结构,且垃圾清理结构的底侧设置有水流控制结构,所述集水池的底部开设有排泥口;
[0007]所述垃圾清理结构包括盖体、雨水斗、复位弹簧、连接杆、传动齿轮组、联动杆、驱动弹簧、滑块、淤泥箱和从动杆,所述盖体与集水池的顶端固定连接,且盖体开设有多个下水通孔,所述雨水斗安置于集水池的内部,所述雨水斗外侧设有直杆,直杆与集水池内壁转动铰接且直杆一端延伸至集水池外侧与连接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两端与直杆和集水池内壁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顶端与联动杆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杆一端与传动齿轮组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连接,联动杆中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与传动齿轮组固定连接,所述从动杆与传动齿轮组远离联动杆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弹簧一端与从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块与盖体顶端滑动连接,所述排泥口的一侧设置有淤泥箱,所述水流控制结构包括缠绕卷轴、间隔分板、齿盘、弹性限位柱、挤压卡槽和支撑块,所述缠绕卷轴安置于外壳与集水池之间,且其中心轴两端与外壳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间隔分板设有齿槽并与缠绕卷轴缠绕连接,且一端水平设置于集水池内部,所述齿盘与间隔分板啮合连接,且齿盘与外接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限位柱与间隔分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卡槽与集水池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其与间隔分板等高,所述
支撑块与集水池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位于间隔分板的底侧。
[0008]优选的,所述淤泥箱呈U形结构且其外壁与外壳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淤泥箱的顶部固定有提把,且提把的高度低于清淤盖板,所述提把的表面设有防滑凹纹。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块设有多个,且各个支撑块呈平行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清淤盖板与外壳转动铰接,且清淤盖板呈倾斜板状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淤泥箱的底部固定有滤网,所述淤泥箱的竖直一侧开口端长度等于排泥口的长度。
[0012]优选的,所述雨水斗呈圆弧斗状结构,其内壁粘接有防水垫。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协作,实现了雨水口垃圾的智能化清理,用机械结构代替人工,大大降低的人工负担和清理成本,且便于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且便于对淤泥进行定期清理,有效防止漏水口堵塞,保证排水的通畅;
[0015]2、本技术能够通过水流控制结构方便对排放的水流进行控制,防止在清理淤泥箱内的杂物时污水继续排放,且清淤盖板的设置,更加方便清理淤泥,且该装置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稳定,使用便捷。
[0016]本技术利用机械结构代替人工清理,大大降低清理成本,且方便对漏水口堆积的淤泥进行定期清理,整体机械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稳定,使用便捷,满足了人们在漏水口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雨水漏水口垃圾智能清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雨水漏水口垃圾智能清理装置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雨水漏水口垃圾智能清理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清淤盖板1、外壳2、集水池3、盖体4、雨水斗5、复位弹簧6、连接杆7、传动齿轮组8、联动杆9、驱动弹簧10、滑块11、淤泥箱12、提把13、缠绕卷轴14、间隔分板15、齿盘16、弹性限位柱17、挤压卡槽18、支撑块19、排泥口20、从动杆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实施例一
[0024]参照图1

3,一种雨水漏水口垃圾智能清理装置,包括外壳2,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
集水池3,其特征在于,外壳2的顶部安装有清淤盖板1,集水池3设置有垃圾清理结构,且垃圾清理结构的底侧设置有水流控制结构,集水池3的底部开设有排泥口20;
[0025]垃圾清理结构包括盖体4、雨水斗5、复位弹簧6、连接杆7、传动齿轮组8、联动杆9、驱动弹簧10、滑块11、淤泥箱12和从动杆21,盖体4与集水池3的顶端固定连接,且盖体4开设有多个下水通孔,雨水斗5安置于集水池3的内部,雨水斗5外侧设有直杆,直杆与集水池3内壁转动铰接且直杆一端延伸至集水池3外侧与连接杆7底端固定连接,复位弹簧6两端与直杆和集水池3内壁均固定连接,连接杆7顶端与联动杆9转动连接,联动杆9一端与传动齿轮组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7连接,联动杆9中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与传动齿轮组8固定连接,从动杆21与传动齿轮组8远离联动杆9一侧固定连接,驱动弹簧10一端与从动杆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1固定连接,且滑块11与盖体4顶端滑动连接,排泥口20的一侧设置有淤泥箱12,在使用时,雨水从盖体4的下水通孔流下,进入集水池3的雨水斗5中,利用雨水斗5满水后的重力下落为动力源,带动传动齿轮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漏水口垃圾智能清理装置,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集水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顶部安装有清淤盖板(1),所述集水池(3)设置有垃圾清理结构,且垃圾清理结构的底侧设置有水流控制结构,所述集水池(3)的底部开设有排泥口(20);所述垃圾清理结构包括盖体(4)、雨水斗(5)、复位弹簧(6)、连接杆(7)、传动齿轮组(8)、联动杆(9)、驱动弹簧(10)、滑块(11)、淤泥箱(12)和从动杆(21),所述盖体(4)与集水池(3)的顶端固定连接,且盖体(4)开设有多个下水通孔,所述雨水斗(5)安置于集水池(3)的内部,所述雨水斗(5)外侧设有直杆,直杆与集水池(3)内壁转动铰接且直杆一端延伸至集水池(3)外侧与连接杆(7)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6)两端与直杆和集水池(3)内壁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7)顶端与联动杆(9)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杆(9)一端与传动齿轮组(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7)连接,联动杆(9)中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与传动齿轮组(8)固定连接,所述从动杆(21)与传动齿轮组(8)远离联动杆(9)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弹簧(10)一端与从动杆(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1)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块(11)与盖体(4)顶端滑动连接,所述排泥口(20)的一侧设置有淤泥箱(12),所述水流控制结构包括缠绕卷轴(14)、间隔分板(15)、齿盘(16)、弹性限位柱(17)、挤压卡槽(18)和支撑块(19),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德张甜甜何建军戴曹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