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张力回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991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放线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旋转式张力回馈装置,包括进线主轴、旋框和出线主轴,所述旋框为空心结构的矩形框,进线主轴和出线主轴分别设置在旋框的左右两侧,所述出线主轴通过连接座与旋框固定连接,所述旋框的内部从左向右等距固定安装有多组导轮轴,多组导轮轴在同一水平线上,多组所述导轮轴上从左向右依次活动安装有进线轮、转向轮、张力轮和出线轮,所述旋框的外壁面对应张力轮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的矩形连接块,左右对称的两组所述矩形连接块之间设置有滑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感应圈左右位移距离反馈给变频器来控制放线速度,达到了自动控制放线速度的效果。达到了自动控制放线速度的效果。达到了自动控制放线速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式张力回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放线机
,尤其涉及旋转式张力回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放线机一般可以分为主动退扭放线机、立式动力放线机、双轴动力放线机、双轴多头拉丝盘主动放线机、无轴式放线机等几种,主动退扭放线机,主要配绞线机放线,起到预扭作用,可实现以束代绞,满足客户小截面积的绞线要求,双轴动力放线机,主要用于两条芯线对绞时放线,双轴多头拉丝盘主动放线机,适用于多股导体放线,配用于绞线机、并丝机放线用,无轴式放线机,适用于挤出机与电缆倒盘放线用。
[0003]传动旋转式放线,由于结构上的限制,放线张力都由制动器、皮带摩擦产生,张力不可监控或者只能粗略的控制,根据市场对线材的品质、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对线材张力控制方面要求越来越严格。
[0004]为此,我们提出旋转式张力回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旋转式张力回馈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旋转式张力回馈装置,包括进线主轴、旋框和出线主轴,所述旋框为空心结构的矩形框,进线主轴和出线主轴分别设置在旋框的左右两侧,所述出线主轴通过连接座与旋框固定连接,所述旋框的内部从左向右等距固定安装有多组导轮轴,多组所述导轮轴上从左向右依次活动安装有进线轮、转向轮、张力轮和出线轮,所述旋框的外壁面对应张力轮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的矩形连接块,左右对称的两组所述矩形连接块之间设置有滑轨,两组滑轨呈前后对称分布,所述滑轨上滑动安装有滑动套,滑动套的上竖直向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两组连接块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贯穿开设有出线槽,两组连接块的上侧固定安装有感应圈,所述出线主轴的外圆处固定套接有连接套,连接套上固定安装有U字形结构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通过传感器安装座固定安装有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出线主轴上活动安装有气动滑环。
[0007]作为优选所述进线主轴远离旋框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压盖。
[0008]作为优选所述进线主轴的外圆处分别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注油环和隔套。
[0009]作为优选所述进线主轴靠近旋框的一侧设置有同步带轮且同步带轮上设置有刹车盘。
[0010]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圈设置在张力轮的正上方,所述旋框的侧壁面上设置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与张力轮固定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进线主轴通过支撑座与旋框固定连接,出线主轴通过连接座与旋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和连接座上均贯穿开设有多组螺纹孔。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旋转式张力回馈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旋转式张力回馈装置,使用时线材从进线主轴进入到旋框的内部,线材经过进线轮延伸到张力轮,线材通过张力轮后将贯穿经过连接板上的出线槽导入到转向轮上,再由转向轮转向至出线轮,线材最终将通过出线轮和出线主轴向外导出,外部气源由气气动滑环转换经过出线主轴进入旋框的内部,气缸将推动张力轮使线材产生张力,放线过程中,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来测量感应圈的左右位移距离,将感应圈左右位移距离反馈给变频器来控制放线速度,达到了自动控制放线速度的效果。
[0015](2)、该旋转式张力回馈装置,放线过程中,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来测量感应圈的左右位移距离,将感应圈左右位移距离反馈给变频器来控制放线速度,通过设置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感应圈左右移动的位移距离,实现了对放线装置放线产生的张力实时监控的效果,达到了精准控制放线装置放线张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00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8]图1为本技术平面结构俯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感应圈与滑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进线主轴;2、压盖;3、轴承座;4、注油环;5、隔套;6、同步带轮;7、刹车盘;8、支撑座;9、支撑杆;10、导轮轴;11、进线轮;12、转向轮;13、滑轨;14、张力轮;15、连接板;16、感应圈;17、气缸;18、出线轮;19、旋框;20、出线主轴;21、激光位移传感器;22、传感器安装座;23、连接座;24、气动滑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旋转式张力回馈装置,如图1

图3所示,包括进线主轴1、旋框19和出线主轴20,旋框19为空心结构的矩形框,进线主轴1和出线主轴20分别设置在旋框19的左右两侧,通过进线主轴1将线材导入到旋框19内部,经过旋框19从出线主轴20向外导出,进线主
轴1远离旋框19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压盖2,进线主轴1的外圆处分别固定安装有轴承座3、注油环4和隔套5,通过设置的注油环4刮掉进线主轴1外壁面上多余的机油,减少进线主轴1外壁面的磨损,进线主轴1靠近旋框19的一侧设置有同步带轮6且同步带轮6上设置有刹车盘7,进线主轴1通过支撑座8与旋框19固定连接,出线主轴20通过连接座23与旋框19固定连接,旋框19的内部从左向右等距固定安装有多组导轮轴10,多组导轮轴10在同一水平线上,多组导轮轴10上从左向右依次活动安装有进线轮11、转向轮12、张力轮14和出线轮18,线材通过进线主轴1导入到旋框19的内部,进入到19内的线材依次通过进线轮11、张力轮14、转向轮12和出线轮18导向出线主轴20并最终由出线主轴20向外导出,当线材受外力牵引时进线轮11与出线轮18转动,通过设置转向轮12和张力轮14保护了线材使整个装置匀速放出线材,旋框19的外壁面对应张力轮14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的矩形连接块,左右对称的两组矩形连接块之间设置有滑轨13,两组滑轨13呈前后对称分布,滑轨13上滑动安装有滑动套,滑动套的上竖直向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5,两组连接块15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贯穿开设有出线槽,出线槽为圆形槽,两组连接块15的上侧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式张力回馈装置,包括进线主轴(1)、旋框(19)和出线主轴(2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框(19)为空心结构的矩形框,进线主轴(1)和出线主轴(20)分别设置在旋框(19)的左右两侧,所述出线主轴(20)通过连接座(23)与旋框(19)固定连接,所述旋框(19)的内部从左向右等距固定安装有多组导轮轴(10),多组所述导轮轴(10)上从左向右依次活动安装有进线轮(11)、转向轮(12)、张力轮(14)和出线轮(18),所述旋框(19)的外壁面对应张力轮(14)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左右对称的矩形连接块,左右对称的两组所述矩形连接块之间设置有滑轨(13),所述滑轨(13)上滑动安装有滑动套,滑动套的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5),两组连接块(15)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贯穿开设有出线槽,两组连接块(15)的上侧固定安装有感应圈(16),所述出线主轴(20)的外圆处固定套接有连接套,连接套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通过传感器安装座(22)固定安装有激光位移传感器(2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自安
申请(专利权)人:钲威电工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