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869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包括手柄,调节柄和磁导装置;使用的方法穿刺方向为由胃腔至体外,并利用不同部件之间产生的磁力辅助穿刺。一方面该方法在胃镜下选取最佳穿刺位置后原位进行穿刺,保证胃黏膜穿刺位置准确性;另一方面该方法通过磁导套管球囊内的磁粉与体外磁导部件的磁力作用,固定穿刺方向、维持穿刺路径各器官组织间的紧贴状态,进一步避免穿刺作用力导致的组织相对位移和穿刺方向偏移。综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保证胃黏膜穿刺准确性和避免穿刺方向偏移,进一步降低了穿刺过程中出血及毗邻器官损伤风险,提高穿刺安全性。提高穿刺安全性。提高穿刺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


[0001]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疗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适用于胃造瘘置管的安全穿刺。

技术介绍

[0002]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可以在胃镜引导下经皮穿刺和置管,满足部分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需求。目前该技术常规采用的穿刺置管方法为胃镜下确认穿刺点,经体表确认穿刺方向后,经皮由体外向胃腔内穿刺,留置穿刺套管后置入导丝,进行胃饲养管留置。
[0003]该穿刺置管方法穿刺路径为经皮由体外至胃腔,一方面当穿刺针穿出胃黏膜时,其穿出位置与目的穿刺位置是否对应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穿刺路径经过的器官组织(胃壁、网膜等)本身处于相对滑动的状态,穿刺过程中穿刺针突破组织阻力时会使组织间产生相对位移,导致穿刺方向偏移。因此,该技术使用的传统穿刺置管法在穿刺过程中存在胃黏膜穿刺位置不确定及穿刺方向偏移的缺陷,该缺陷进一步增加出血及毗邻器官损伤风险,降低穿刺安全性。
[0004]波士顿科学内窥镜超声活检针,该超声胃镜活检针在超声胃镜下确定穿刺位置,后由消化道内壁向体内其他目标器官穿刺。该针在确定位置进行穿刺时,主要靠套管给予组织物理压力控制穿刺方向,维持路径稳定,穿刺过程中产生的穿刺阻力仍有可能导致穿刺路径上的组织产生相对位移,存在穿刺方向偏移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通过磁导装置保证穿刺准确性、磁力作用避免穿刺路径中器官组织相对位移。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包括手柄,调节柄和磁导装置;
[0007]所述手柄包括手柄外套和手柄内套;所述手柄内套与手柄外套同轴设置,所述手柄内套头端连接穿刺针尾端,手柄内套尾端固定连接于手柄外套上,且手柄外套尾端面中心开孔,使得手柄外套、手柄内套和穿刺针的中心轴线上形成有贯通的孔道,孔道内穿有导丝;
[0008]所述调节柄包括调节柄套,所述调节柄套可滑动式插放于手柄外套和手柄内套之间;
[0009]所述磁导装置包括磁导套管、磁导球囊和体外磁导部件;所述磁导套管尾端连接于调节柄套头端,磁导球囊设置于磁导套管头端,且磁导套管内设置有通气管路,通气管路尾端连接球囊充放气口,通气管路头端连接至磁导球囊,磁导球囊内设置有磁粉;
[0010]所述穿刺针插放于磁导套管内,且能够沿磁导套管内腔来回移动;
[0011]所述体外磁导部件为带缺口的圆环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柄上设置有能够限制调节柄插入手柄深度的限位装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可滑动式套设于调节柄上的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上设置有锁紧螺丝,通过旋转锁紧螺丝能够将调节环固定于调节柄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柄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尺。
[0015]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柄套尾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环,调节柄套头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凸环;所述第一限位凸环卡放于手柄内,用于限制调节柄能够拉出手柄的最大长度;所述第二限位凸环用于限制调节柄能够插入手柄的最大深度。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新型磁导穿刺套件实现经皮胃造瘘穿刺。相较于传统穿刺置管法,本套件使用的方法穿刺方向为由胃腔至体外,并利用不同部件之间产生的磁力辅助穿刺。一方面该方法在胃镜下选取最佳穿刺位置后原位进行穿刺,保证胃黏膜穿刺位置准确性;另一方面该方法通过磁导套管球囊内的磁粉与体外磁导部件的磁力作用,固定穿刺方向、维持穿刺路径各器官组织间的紧贴状态,进一步避免穿刺作用力导致的组织相对位移和穿刺方向偏移。综上,本专利技术通过保证胃黏膜穿刺准确性和避免穿刺方向偏移,进一步降低了穿刺过程中出血及毗邻器官损伤风险,提高穿刺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8]图2为体外磁导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正常状态示意图;
[0020]图4为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预备状态示意图;
[0021]图5为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穿刺状态示意图;
[0022]图6为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使用过程步骤一示意图;
[0023]图7为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使用过程步骤二示意图;
[0024]图8为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使用过程步骤三示意图;
[0025]图9为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使用过程步骤四示意图;
[0026]图10为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使用过程步骤五示意图;
[0027]图11为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使用过程步骤六示意图。
[0028]图中:1为手柄,2为调节柄,3为调节环,4为锁紧螺丝,5为磁导套管,6为磁导球囊,7为胃镜,8为球囊充放气口,9为体外磁导部件,10为刻度尺,11为胃壁,12为腹壁,13为穿刺针,14为导丝,15为手柄外套,16为手柄内套,17为第一限位凸环,18为第二限位凸环,19为调节柄套,20为磁粉。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0]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包括手柄1,调节柄2和磁导装置。手柄长150mm,手柄主体外径30mm。调节柄长120mm,调节柄主体外径20mm。
[0031]所述手柄1包括手柄外套15和手柄内套16。所述手柄内套16与手柄外套15同轴设置,所述手柄内套16头端连接穿刺针13尾端,手柄内套16尾端固定连接于手柄外套15上,且手柄外套15尾端面中心开孔,使得手柄外套15、手柄内套16和穿刺针13的中心轴线上形成
有贯通的孔道,孔道内穿有导丝14。
[0032]所述调节柄2包括调节柄套19,所述调节柄套19可滑动式插放于手柄外套15和手柄内套16之间。所述调节柄2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尺10。
[0033]所述磁导装置包括磁导套管5、磁导球囊6和体外磁导部件9。磁导套管全长1400mm。
[0034]所述磁导套管5尾端连接于调节柄套19头端,磁导球囊6设置于磁导套管5头端,且磁导套管5内设置有通气管路,通气管路尾端连接球囊充放气口8,通气管路头端连接至磁导球囊6,磁导球囊6内设置有磁粉20。所述穿刺针13插放于磁导套管5内,且能够沿磁导套管5内腔来回移动。其中:磁导球囊扩张后直径20mm,长度20mm。磁导套管外径2.5mm,内径2mm。穿刺针外径1.8mm,内径1.5mm。
[0035]如图2所示,所述体外磁导部件9为带缺口的圆环结构。体外磁导部件外径25mm,内径10mm,缺口长度5mm,部件高20mm。
[0036]所述调节柄套19尾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环17,调节柄套19头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凸环18。所述第一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胃镜下磁导经皮胃造瘘穿刺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调节柄(2)和磁导装置;所述手柄(1)包括手柄外套(15)和手柄内套(16);所述手柄内套(16)与手柄外套(15)同轴设置,所述手柄内套(16)头端连接穿刺针(13)尾端,手柄内套(16)尾端固定连接于手柄外套(15)上,且手柄外套(15)尾端面中心开孔,使得手柄外套(15)、手柄内套(16)和穿刺针(13)的中心轴线上形成有贯通的孔道,孔道内穿有导丝(14);所述调节柄(2)包括调节柄套(19),所述调节柄套(19)可滑动式插放于手柄外套(15)和手柄内套(16)之间;所述磁导装置包括磁导套管(5)、磁导球囊(6)和体外磁导部件(9);所述磁导套管(5)尾端连接于调节柄套(19)头端,磁导球囊(6)设置于磁导套管(5)头端,且磁导套管(5)内设置有通气管路,通气管路尾端连接球囊充放气口(8),通气管路头端连接至磁导球囊(6),磁导球囊(6)内设置有磁粉(20);所述穿刺针(13)插放于磁导套管(5)内,且能够沿磁导套管(5)内腔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波林寒孙畅高野孟茜茜王洛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