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984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8
本申请公开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该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部自下而上依次相对设置有反应区域、导流板、除雾装置和反冲洗装置,所述吸收塔设有供烟气进入的第一入口和供吸收剂进入的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入口位于所述反应区域下方,所述第二入口位于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反应区域之间,所述除雾装置与所述反应区域相连通,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输水管和多个喷嘴,各所述喷嘴均设置于所述输水管上,且各所述喷嘴均朝向所述除雾装置。该方案能够解决目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吸收剂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化碳捕集系统的吸收剂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化碳捕集系统的吸收剂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0001]本申请属于环保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而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是控制现有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化石燃料燃烧后的烟气中含有5%

15%左右的二氧化碳气体,而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使二氧化碳的减排面临较大压力,目前大规模应用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为化学吸收法捕集技术。
[0003]化学吸收法捕集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要是以吸收塔

解吸塔为主的循环过程,其中,吸收塔中采用吸收剂以降低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而少量吸收剂会随着带水烟气的上升被携带到吸收塔外。实际应用中,为减少水分流失及降低泡沫,多采用丝网除沫器进行除沫,以便于分离吸收塔中的气体夹带的液滴,然而,丝网除沫器的效率较低,仍存在少量吸收剂会随着带水烟气挥发,导致吸收剂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能够解决目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吸收剂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内部自下而上依次相对设置有反应区域、导流板、除雾装置和反冲洗装置,所述吸收塔设有供烟气进入的第一入口和供吸收剂进入的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入口位于所述反应区域下方,所述第二入口位于所述导流板和所述反应区域之间,所述除雾装置与所述反应区域相连通,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输水管和多个喷嘴,各所述喷嘴均设置于所述输水管上,且各所述喷嘴均朝向所述除雾装置。
[000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烟气从吸收塔的第一入口进入,吸收剂从吸收塔的第二入口进入,吸收塔内的上升的烟气和下降的吸收剂在反应区域进行化学反应,以便于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少量吸收剂随着带水烟气持续上升。吸收剂与带水烟气形成的混合物在上升的过程中,首先与导流板接触从而增加该混合物的碰撞,使其凝聚为较大的液滴颗粒,其中,部分液滴颗粒继续上升至与除雾装置接触,从而对液滴颗粒进行拦截分离;与此同时,吸收塔内的压力下降,启动反冲洗装置,输水管通入循环水,开启各喷嘴,将除雾装置和导流板上的液滴颗粒冲洗到反应区域再次参与反应,从而提高吸收剂的利用率。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目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吸收剂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导流板的剖视图;
[001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屋脊式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记说明:
[0012]100

吸收塔;
[0013]200

导流板、210

第一直线边缘、220

第一弧线边缘、230

第二直线边缘、240

第二弧线边缘;
[0014]300

除雾装置、310

屋脊式除雾器、311

第一倾斜件、311a

第一安装板、311b

第一除雾器、311c

第二安装板、312

支撑件、313

第二倾斜件、313a

第三安装板、313b

第二除雾器、313c

第四安装板、320

丝网除沫器;
[0015]400

反冲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7]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18]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进行详细地说明。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包括吸收塔100,吸收塔100为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基础构件,能够为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其它结构提供安装基础。吸收塔100设有容纳空间,吸收塔100内部自下而上依次相对设置有反应区域、导流板200、除雾装置300和反冲洗装置400,吸收塔100设有供烟气进入的第一入口和供吸收剂进入的第二入口,第一入口位于反应区域下方,排烟管道可以与第一入口相对设置,也可以将排烟管道从第一入口延伸至吸收塔100的容纳空间内,从而避免未净化的烟气泄漏到外界环境中,烟气进入吸收塔100后逐渐上升;第二入口位于导流板200和反应区域之间,吸收剂从第二入口进入吸收塔100的容纳空间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开始下落,此时下落的吸收剂与上升的烟气在反应区域发生化学反应,而部分吸收剂与带水烟气形成的混合物一起上升。除雾装置300与反应区域相连通,反冲洗装置400包括输水管和多个喷嘴,各喷嘴均设置于输水管上,且各喷嘴均朝向除雾装置300,需要说明的是,输水管可以包括输水总管和输水支管,输水总管与输水支管相连,各喷嘴可以均设置于输水支管上。混合物在上升的过程中,先与导流板200发生碰撞形成液滴颗粒,可选地,导流板200可以为不锈钢结构,其中部分液滴颗粒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直接下落,将再次参与化学反应,另一部分液滴颗粒随着烟气继续上升至与除雾装置300接触,此时除雾装置300将分离出该部分液滴颗粒,且该部分液滴颗粒会附着在除雾装置300上,与此同时,吸收塔100内的压力下降,启动反冲洗装
置400,输水管通入循环水,开启各喷嘴,反冲洗装置400对除雾装置300进行喷淋,将附着在除雾装置300和导流板200上的液滴颗粒冲下,使该部分混合物再次参与化学反应,从而提高吸收剂的利用率;同时该部分冲洗水可以作为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补水,以便于维持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水平衡;另外,该反冲洗装置400对除雾装置300进行喷淋冲洗,可以避免除雾装置300堵塞,同时能够降低吸收塔100内的压差。
[0020]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导流板200与吸收塔100之间形成间隙,导流板200可以为扇形结构、四边形结构或多边形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吸收塔(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00)内部自下而上依次相对设置有反应区域、导流板(200)、除雾装置(300)和反冲洗装置(400),所述吸收塔(100)设有供烟气进入的第一入口和供吸收剂进入的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入口位于所述反应区域下方,所述第二入口位于所述导流板(200)和所述反应区域之间,所述除雾装置(300)与所述反应区域相连通,所述反冲洗装置(400)包括输水管和多个喷嘴,各所述喷嘴均设置于所述输水管上,且各所述喷嘴均朝向所述除雾装置(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00)与所述吸收塔(100)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除雾装置(300)通过所述间隙与所述反应区域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00)设有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直线边缘(210)、第一弧线边缘(220)、第二直线边缘(230)和第二弧线边缘(240),所述第二弧线边缘(240)与所述吸收塔(100)相连,所述第二弧线边缘(240)与第一面之间的夹角为0
°
~15
°
,其中,所述第一面为所述吸收塔(100)的横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沿第一方向错开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吸收塔(100)的底部向所述吸收塔(100)的顶部延伸的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00)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导流板(200)的中心轴处,所述导流板(200)为环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装置(300)包括屋脊式除雾器(310)和丝网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张翼刘志江韩涛廖海燕高礼余学海李严高军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