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80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改良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第三端子组所组成的单插槽连接器,藉由此单插槽的结构,而能对应xD、RS  MMC4.0、MMC4.0、MMC、RS  MMC、SD、MS等记忆卡的插入。(*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可提供xD、RS MMC 4.0、MMC 4.0、MMC、RS MMC、SD、MS等记忆卡插入,以进行读取、储存电磁记录的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今记忆卡使用上的便利性,再加上多种不同规格的产出,使得各大厂的记忆卡皆有其专用或专属的记忆卡规格,然而,却也造成了使用者在选择上的不便性,常因自身计算机缺乏对应的插槽而无法读取或储存数据,因此,多合一卡片阅读机因而问世。但,目前市售的卡片阅读机,虽强调具有多卡一机的功能,但其通常是以三插槽或甚至更多插槽的设置,来达到一机多卡的需求,故其容易因插槽过多而造成卡片阅读机的体积过大,或不利于配置在诉求“轻、薄、短、小”的电子产品上。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点,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点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改良结构,因各式记忆卡的规格不同,利用各记忆卡的导电端位置的差异,区分其插置定位的位置,并将各记忆卡所对应的端子组做前、后的排列顺序,以达到缩减连接器整体体积的效果。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改良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第三端子组;其中,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并以插槽入口方向依序定义第一插槽部、第二插槽部及第三插槽部,且第一插槽部的槽口宽度大于第二插槽部、而第二插槽部的槽口宽度又大于第三插槽部;令上述第一、二及三端子组分别配置于插槽的第一、二及三插槽部处,进而能提供xD、RS MMC 4.0、MMC 4.0、MMC、RS MMC、SD、MS等记忆卡,以及其它衍生出的产品如MS PRO、MS Magicgate、MS PRO Magicgate等相关系列记忆卡的插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供xD记忆卡插置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供RS MMC 4.0记忆卡插置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供MMC 4.0记忆卡插置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供MMC记忆卡插置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供RS MMC记忆卡插置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供SD记忆卡插置的平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供MS记忆卡插置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外观立体图及平面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结构,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第一端子组11、第二端子组12、第三端子组13所组成的单插槽连接器;其中在该绝缘本体1上设有一插槽100,可用以供xD(xD-Picture Card)记忆卡3、RS MMC 4.0(Reduced-Size Multimedia Card)记忆卡4、MMC 4.0(Multi-MediaCard)记忆卡5、MMC记忆卡6、RS MMC记忆卡7、SD(Secured Digital Card)记忆卡8及MS(Memory Stick Card)记忆卡9插置(如图3至图9所示)。该插槽100由第一插槽部101、第二插槽部102及第三插槽部103所构成;如图2所示,根据插槽100的入口方向,依序定义所述第一插槽部101、第二插槽部102及第三插槽部103的位置,且第一插槽部101的槽口宽度大于第二插槽部102、而第二插槽部102的槽口宽度又大于第三插槽部103,以于第一、二插槽部101、102之间形成有第一挡缘110,而第二、三插槽部102、103之间形成有第二挡缘120。如图3所示,该第一端子组11为用以对应xD记忆卡3的端子组,其具20支端子所构成,并横向配置于上述主插槽100的第一插槽部101处。而由于插槽100的第一插槽部101的槽口宽度大于第二插槽部102之故,可利用第一挡缘110形成于第一、二插槽部101、102之间的宽度落差,作为xD记忆卡3插至第一插槽部101内时的定位。因此,当xD记忆卡3插入该主插槽100内时,xD记忆卡3前端的外型恰可与第一插槽部101相符,令xD记忆卡3可插置于第一插槽部101上,而使xD记忆卡3的导电端30与第一端子组11相接触。如图4至图8所示,该第二端子组12为用以对应RS MMC 4.0记忆卡4、MMC 4.0记忆卡5、MMC记忆卡6、RS MMC记忆卡7及SD记忆卡8的端子组,并配置于上述插槽100的第二插槽部102处;而由于这些记忆卡4、5、6、7及8具有共通的端子,故可以第二端子组12一并适用这些记忆卡4、5、6、7或8。且因插槽100的第二插槽部102的槽口宽度又大于第三插槽部103之故,可利用第二挡缘120形成于第二、三插槽部102、103之间的宽度落差,作为此等记忆卡4、5、6、7及8插至第二插槽部102内时的定位。所以,当这些记忆卡4、5、6、7或8插入该插槽100内时,其前端的外型皆可与第二插槽部102相符,以令这些记忆卡4、5、6、7或8可完全插置于第二插槽部102上,并分别使这些记忆卡4、5、6、7或8的导电端40、50、60、70或80与第二端子组12相接触。此外,请一并参阅图2所示,在绝缘本体1一侧上设有一写保护端子14,该写保护端子14为配合SD记忆卡8,可于SD记忆卡8插入的状态中,防止数据写入该SD记忆卡8中。如图9所示,该第三端子组13为用以对应MS记忆卡9的端子组,其具10支端子所构成,并配置于上述插槽100的第三插槽部103处。当MS记忆卡9插入该插槽100内时,其恰好插置于插槽100最深处的第三插槽部103处,而使MS记忆卡9的导电端90能与第三端子组13相接触。所以,藉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技术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改良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实为不可多得的新型技术产品,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而解决已知的缺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技术的范围内,合予陈明。权利要求1.一种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并以该插槽入口方向依序定义第一插槽部、第二插槽部及第三插槽部,且该第一插槽部的槽口宽度大于该第二插槽部、而该第二插槽部的槽口宽度又大于该第三插槽部;所述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结构还包括第一端子组,用以对应xD记忆卡,并配置于该插槽的第一插槽部处;第二端子组,用以对应RS MMC 4.0记忆卡、MMC 4.0记忆卡、MMC记忆卡、RSMMC记忆卡及SD记忆卡,并配置于该插槽的第二插槽部处;第三端子组,用以对应MS记忆卡,并配置于该插槽的第三插槽部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为一体成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上方盖有一上盖。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一侧上设有一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槽,并以该插槽入口方向依序定义第一插槽部、第二插槽部及第三插槽部,且该第一插槽部的槽口宽度大于该第二插槽部、而该第二插槽部的槽口宽度又大于该第三插槽部;所述多合一记忆卡连接器结构还包括:第一端子组,用以对应xD记忆卡,并配置于该插槽的第一插槽部处;第二端子组,用以对应RSMMC4.0记忆卡、MMC4.0记忆卡、MMC记忆卡、RSMMC记忆卡及SD记忆卡,并配置于该插槽的第二插槽部处;第三端子组,用以对应MS记忆卡,并配置于该插槽的第三插槽部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聪海
申请(专利权)人:金嘉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