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实现骨钉愈合的中心固定的人工韧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767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用于实现骨钉愈合的中心固定的人工韧带,其具有用于植入第一骨隧道的第一编织部、用于植入第二骨隧道的第二编织部、连接第一编织部与第二编织部的连接部、将第一编织部固定于第一骨隧道并具有至少三个第一牵引单元的第一牵引部,第一牵引单元均匀地分布于第一编织部的一侧,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具有网状结构,在第一编织部的网状结构、第二编织部的网状结构和第一牵引部的中至少一处具有人工骨材料。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改善腱骨愈合能力的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的人工韧带。的人工韧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实现骨钉愈合的中心固定的人工韧带


[0001]本技术大体涉及一种用于实现骨钉愈合的中心固定的人工韧带。

技术介绍

[0002]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其发病率较高,尤其好发于青年,并且随着人们运动意识的提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临床上治疗韧带损伤的主要方法为采用移植物手术重建韧带,临床上常用的移植物主要有三大类:自体、异体和人工移植物。其中,自体移植物存在手术创伤大、供区功能受损、并发症多、恢复慢和多重膝关节损伤等问题;异体移植物具有来源缺乏、感染风险、疾病传播和免疫排斥等问题。因此,鉴于自体和异体移植物存在的上述问题,大多数手术选择使用人工移植物,即人工韧带。
[0003]然而,由于人工移植物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形成腱骨愈合,通常在植入体内一定时间后,会出现韧带关节骨道松动、关节稳定性下降、修复失效等问题;此外,人工韧带未稳定地固定于骨隧道会对腱骨的后续愈合产生影响。因此,针对人工移植物在体内应用存在的腱骨愈合能力不足和无法稳定地固定于骨隧道的问题的研发势在必行。同时,若人工韧带安装于骨隧道时未安装在骨隧道的中心位置,会导致韧带受力不均,并且在后续的手术过程中医生也难以定位人工韧带的精确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腱骨愈合能力的具有愈合功能并且能够稳定地固定于骨隧道的人工韧带。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骨钉愈合的中心固定的人工韧带,其包括具有第一编织部、第二编织部、连接所述第一编织部与所述第二编织部的连接部、将所述第一编织部固定于第一骨隧道并具有至少三个第一牵引单元的第一牵引部,所述第一牵引单元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第一编织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具有网状结构,所述第一编织部的网状结构、所述第二编织部的网状结构和所述第一牵引部的中至少一处具有人工骨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人工骨材料能够促进骨细胞的生成,并诱导骨组织长入编织物,因此人工韧带能够改善腱骨愈合能力;此外,通过至少三个第一牵引单元将第一编织部固定于第一骨隧道,使得第一编织物在植入第一骨隧道后可以均匀地受力,因此人工韧带可以稳定地固定。
[0006]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编织部固定于第二骨隧道并具有多个第二牵引单元的第二牵引部,所述多个第二牵引单元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第二编织部的一侧。由此,第二编织部在植入第二骨隧道后可以均匀地受力,从而使得人工韧带的两端可以通过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稳定地固定在骨隧道中。
[0007]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连接部由所述经线组成,所述经线为沿着所述人工韧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所述纬线为沿着所述人工韧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
维。由此,能够形成具有网状结构的编织物。
[0008]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牵引单元通过多跟所述经线编织而成。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第一编织部的组成部分形成第一牵引单元,从而能够提高人工韧带的整体性。
[0009]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拉断力不小于1000N。由此,人工韧带能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0010]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具有由所述聚合物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人工骨细胞可以设置在网状结构上,从而提高人工韧带的腱骨愈合能力。
[0011]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人工韧带呈长条状,所述人工韧带具有包括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一牵引部的第一植入段、包括所述连接部的连接段、以及包括所述第二编织部和第二牵引部的第二植入段。由此,能够便于应用于关节腔的韧带的重建。
[0012]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植入段通过所述第一牵引部设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一骨隧道,所述第二植入段通过所述第二牵引部设置并固定于所述第二骨隧道。由此,能够有助于人工韧带的植入和固定。
[0013]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牵引部具有5

6个第一牵引单元,所述第二牵引部具有5

6个第二牵引单元。由此,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地选择第一牵引单元和第二牵引单元的数量。
[0014]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人工韧带中,可选地,所述人工骨材料为可吸收的人工骨材料。由此,能够有利于人工韧带的形成。
[0015]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改善腱骨愈合能力的具有愈合功能并且能够稳定地固定于骨隧道的人工韧带。
附图说明
[0016]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
[0017]图1是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的应用场景的例子的示意图。
[0018]图2是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编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所涉及的编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a是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卷绕的示意图。
[0022]图5b是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形成牵引部的示意图。
[0023]图6是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24]图7是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技术。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符号标记,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0026]本技术所涉及的具有愈合功能的人工韧带1(以下简称“人工韧带1”)可以应用于韧带重建。在临床应用中,人工韧带1可以被植入到体内(例如骨关节腔)。
[0027]例如,人工韧带1可以应用于肩关节韧带重建(比如喙锁韧带重建)、肘关节韧带重建(比如肘关节内侧副韧带重建术)、膝关节韧带重建(比如十字韧带重建)等。
[0028]图1是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所涉及的人工韧带1的应用场景的例子的示意图。
[0029]以下,以膝关节十字韧带的重建为例,对人工韧带1的应用进行描述。在膝关节十字韧带的重建中,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将人工韧带1(单束)的两端分别植入不同骨骼(即股骨和胫骨)的骨隧道并固定,从而将人工韧带1植入膝关节腔,且人工韧带1的中间段可以处于关节腔位置。其中,骨隧道可以为在骨头处钻出的通道。另外,人工韧带1的两端可以利用挤压钉、悬吊板、纽扣板等固定件进行固定。此外,固定件可以是可吸收或不可吸收的。
[0030]另外,本技术所涉及的人工韧带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实现骨钉愈合的中心固定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编织部、第二编织部、连接所述第一编织部与所述第二编织部的连接部、将所述第一编织部固定于第一骨隧道并具有至少三个第一牵引单元的第一牵引部,所述第一牵引单元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第一编织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具有网状结构,所述第一编织部的网状结构、所述第二编织部的网状结构和所述第一牵引部的中至少一处具有人工骨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编织部固定于第二骨隧道并具有多个第二牵引单元的第二牵引部,所述多个第二牵引单元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第二编织部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连接部由所述经线组成,所述经线为沿着所述人工韧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所述纬线为沿着所述人工韧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聚合物纤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单元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裕程孙杨向冬
申请(专利权)人:立心深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