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厂精处理系统树脂再生废水的氨氮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882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厂精处理系统树脂再生废水的氨氮回收装置,装置包括精处理再生废水储罐、多介质过滤器、反渗透高压泵、保安过滤器、反渗透、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浓缩液储罐、碱液储罐、混合罐、第一换热器、第一脱气膜组件、中间氨水箱、第二换热器、第二脱气膜组件、产品氨水箱、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深度脱氨箱和第三脱气膜组件;该装置利用膜法脱氨技术脱除电厂精处理系统树脂再生废水中的氨氮,同时解决了脱氨过程中过水蒸气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携带废水中的无机盐离子透过脱气膜到达吸收液导致制得氨水品质变差的问题,制得可直接用于炉水pH调节的需求的高纯度氨水,实现氨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了电厂废水处理的压力。减轻了电厂废水处理的压力。减轻了电厂废水处理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厂精处理系统树脂再生废水的氨氮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高氨氮工业废水处理工艺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厂精处理系统树脂再生废水的氨氮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大型火力发电厂而言,为避免热力系统的腐蚀,通常以氨为碱化剂加入给水系统,将给水的pH控制在9.2~9.6范围内。同时,为了维持热力系统的水汽品质,火电厂还配备有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在汽轮机内做完功而形成的凝结水中的腐蚀产物以及各种溶解盐杂质,保证热力系统内的水汽品质。
[0003]在火电厂热力系统及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精处理系统的处理水量占锅炉给水量的70%以上,给水中加入的氨基本被精处理系统除去,导致精处理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水中较高的氨氮含量。这部分废水通常进行稀释处理或汇入脱硫系统,但稀释处理不符合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而汇入脱硫系统则可能由于精处理再生废水中极高的氯离子含量而对脱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0004]部分电厂采用化学沉淀法、折点加氯法、生物脱氮法以及吹脱法等方法处理精处理再生废水中的氨氮。其中,化学沉淀法和折点加氯法药剂消耗量较大,成本较高,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生物脱氮法的处理工艺流程长,微生物活性易受水质、水温、有毒物质等因素的影响,而且精处理再生废水本身也具有水质波动大的特点,导致生物脱氮工艺参数控制难度较大;吹脱法动力消耗较大,经济性较差,而且产水残余氨氮含量偏高。
[0005]部分电厂以外购氨水或液氨为氨源,用于炉水pH调节,但以液氨为氨源时,对外购氨水的品质无法进行有效监控,可能出现由于外购氨水质量不合格而将杂质引入系统,导致水汽品质变差的问题,同时在配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刺激性氨味也增加了电厂人员的工作负担,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而液氨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液氨泄漏时产生的NH3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可引起爆炸燃烧,同时人体吸入高浓度氨可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因此以液氨为氨源时,在其发生泄漏、爆炸等生产事故后产生的危害性极大。故无论是以液氨还是氨水为炉水加氨的氨源,均存在一定的弊端。
[0006]若能将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回收利用,并回用于炉水pH调节系统,则一方面可以减轻电厂的废水处理压力,减小氨氮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电厂储存液氨、氨水等引入危险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厂精处理系统树脂再生废水的氨氮回收装置,通过多级真空脱氨耦合膜吸收脱氨工艺对树脂再生废水进行处理,对其中的氨氮进行回收利用,得到可直接回用于炉水pH调节的高品质氨水,减少氨氮的排放,并实现氨资源的循环利用。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0009]一种用于电厂精处理系统树脂再生废水的氨氮回收装置,包括精处理再生废水储罐、多介质过滤器、反渗透高压泵、保安过滤器、反渗透、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浓缩液储罐、碱液储罐、混合罐、第一换热器、第一脱气膜组件、中间氨水箱、第二换热器、第二脱气膜组件、产品氨水箱、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深度脱氨箱和第三脱气膜组件;
[0010]所述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储罐出口连接至至多介质过滤器入口,多介质过滤器出口连接至反渗透高压泵入口,反渗透高压泵出口连接至保安过滤器的入口,保安过滤器的出口连接反渗透入口,反渗透浓水出口连接至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浓缩液储罐入口;
[0011]所述浓缩液储存罐出口连接至混合罐上部入口,碱液储罐出口连接至混合罐侧面上部入口,混合罐底部出口连接至至第一换热器冷侧入口,第一换热器冷侧出口连接至第一脱气膜组件管程入口,第一脱气膜组件管程出口分为两路,分别连接至混合罐上部回流口和树脂再生废水深度脱氨箱侧面上部入口;第一脱气膜组件壳程抽气口连接至中间氨水箱底部入口;
[0012]所述中间氨水箱底部出口连接至第二换热器冷侧入口,第二换热器冷侧出口连接至第二脱气膜组件管程入口,第二脱气膜组件管程出口分为两路分别连接至中间氨水箱上部回流口和反渗透入口;第二脱气膜组件壳程抽气口连接至产品氨水箱入口;
[0013]所述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深度脱氨箱底部出口连接至第三脱气膜组件管程入口,第三脱气膜组件管程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连接至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深度脱氨箱上部回流口,另一路作为脱氨完成的高盐废水。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磷酸循环箱以及磷酸加药箱;
[0015]磷酸循环箱底部出口连接至第三脱气膜组件壳程入口,第三脱气膜组件壳程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连接至磷酸循环箱底部回流口,另一路收集氮磷复合肥,磷酸循环箱顶部加药口连接至磷酸加药箱出口。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脱气膜组件管程入口、第二脱气膜组件管程入口及第三脱气膜组件管程入口均设置有流量计。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罐内部装有搅拌装置和pH检测探头。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精处理再生废水储罐、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浓缩液储罐、碱液储罐、混合罐、第一脱气膜组件、中间氨水箱、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深度脱氨箱及磷酸循环箱的出口出均设置有输送泵。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脱气膜组件壳程抽气口与中间氨水箱底部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真空泵。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脱气膜组件壳程抽气口与产品氨水箱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真空泵。
[002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2]本技术的回收装置包括精处理系统树脂再生废水储罐、多介质过滤器、反渗透高压泵、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膜堆、精处理再生废水浓缩液储罐、碱液储罐、混合罐、换热器、脱气膜组件、真空泵、中间氨水箱、产品氨水箱、深度脱氨箱、磷酸加药箱以及磷酸循环箱等。该装置利用膜法脱氨技术脱除电厂精处理系统树脂再生废水中的氨氮,同时解决了脱氨过程中过水蒸气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携带废水中的无机盐离子透过脱气膜到达吸收液导致制得氨水品质变差的问题,制得可直接用于炉水pH调节的需求的高纯度氨水,实现氨
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了电厂废水处理的压力;同时避免因外购氨水质量不合格将杂质引入系统而导致水汽品质变差的问题,并消除电厂以氨水或液氨为氨源时引入危险源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运行人员的工作环境、减轻现场人员配制氨水的工作负担。本技术针对利用脱气膜以除盐水为吸收液,抽真空脱除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的过程中,水蒸气携带废水中的无机盐离子透过脱气膜到达吸收液导致制得氨水品质变差的技术难点,引入第二级抽真空脱氨系统,对一级抽真空脱氨得到的中间氨水进行处理,最终得到质量分数为1%~2%,杂质含量低(以Cl

为例,其浓度低于10μg/L)的高品质氨水,可直接回用于炉水pH调节系统,实现氨资源的循环利用;避免液氨或浓氨水采购、运输、存储以及配制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改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厂精处理系统树脂再生废水的氨氮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储罐(1000)、多介质过滤器(1002)、反渗透高压泵(1003)、保安过滤器(1004)、反渗透(1005)、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浓缩液储罐(1020)、碱液储罐(1022)、混合罐(1024)、第一换热器(1032)、第一脱气膜组件(1033)、中间氨水箱(1035)、第二换热器(1042)、第二脱气膜组件(1043)、产品氨水箱(1045)、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深度脱氨箱(1050)和第三脱气膜组件(1053);所述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储罐(1000)出口连接至至多介质过滤器(1002)入口,多介质过滤器(1002)出口连接至反渗透高压泵(1003)入口,反渗透高压泵(1003)出口连接至保安过滤器(1004)的入口,保安过滤器(1004)的出口连接反渗透(1005)入口,反渗透(1005)浓水出口连接至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浓缩液储罐(1020)入口;所述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浓缩液储罐(1020)出口连接至混合罐(1024)上部入口,碱液储罐(1022)出口连接至混合罐(1024)侧面上部入口,混合罐(1024)底部出口连接至至第一换热器(1032)冷侧入口,第一换热器(1032)冷侧出口连接至第一脱气膜组件(1033)管程入口,第一脱气膜组件(1033)管程出口分为两路,分别连接至混合罐(1024)上部回流口和树脂再生废水深度脱氨箱(1050)侧面上部入口;第一脱气膜组件(1033)壳程抽气口连接至中间氨水箱(1035)底部入口;所述中间氨水箱(1035)底部出口连接至第二换热器(1042)冷侧入口,第二换热器(1042)冷侧出口连接至第二脱气膜组件(1043)管程入口,第二脱气膜组件(1043)管程出口分为两路分别连接至中间氨水箱(1035)上部回流口和反渗透(1005)入口;第二脱气膜组件(1043)壳程抽气口连接至产品氨水箱(1045)入口;所述精处理树脂再生废水深度脱氨箱(1050)底部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洪铎黄万启李新军张洪博苏玮肖海刚韩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