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8795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属于除尘风机领域。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顶面的吸气筒,所述吸气筒的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吸风扇叶,所述吸气筒的顶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挂刷板,所述挂刷板的一侧开设有小孔,所述挂刷板设有所述小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刷毛,且挂刷板远离刷毛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套和移动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挂刷板、小孔和刷毛等结构组件,对传统技术随意排放的反吹风加以利用,对第一滤网进行刮刷和吹,使得灰尘不易堵塞第一滤网,大大减少了维护人员需要时常清理第一滤网的次数,省时省力,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除尘风机
,尤其涉及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除尘风机能吸走灰尘,防止人体的吸入,有利于人体健康。与一般离心式通风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当叶轮高速旋转时,叶轮中各部分空气也被带动一起旋转,此时,在叶轮中心处的空气因受离心力的作用将被抛向叶轮的边缘,在叶轮中心处便形成了真空,于是,外部的空气在压差的作用下,不断地流入,补充到叶轮中心处,这样就使风机具备了吸入空气的能力。
[0003]但是现有的除尘风机需要人工时常清理内部滤网,否则久而久之灰尘堵塞滤网,致使内部空气流通不畅,影响除尘效果,但是每次清洗需要复杂的拆卸步骤,费时费力,所以现提出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清理滤网费时费力的问题,而提出的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顶面的吸气筒,所述吸气筒的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吸风扇叶,所述吸气筒的顶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挂刷板,所述挂刷板的一侧开设有小孔,所述挂刷板设有所述小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刷毛,且挂刷板远离刷毛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套和移动套,所述导向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吸气筒内壁的两侧,所述移动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吸气筒的一侧,所述底座的一侧贯穿安装有第一回吹管和第二回吹管。
[0007]为了实现减振,优选地,所述吸气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表面固定连接,且支撑杆的表面套接有弹簧。
[0008]为了实现集灰,优选地,所述吸气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滤网,且吸气筒的底面活动安装有集灰箱,所述集灰箱与所述吸气筒相邻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落尘孔,且集灰箱的内部设有第二滤网和负离子反生器。
[0009]为了实现拆卸,优选地,所述吸气筒的底面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的底面和所述集灰箱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集灰箱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视窗口,所述视窗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玻璃。
[0010]为了实现刮刷,优选地,所述刷毛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滤网的一侧相触。
[0011]为了实现定向移动,优选地,所述移动套内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动销,所述滑动销滑动安装在所述往复丝杆上的螺纹槽内。
[0012]为了实现对回吹风进行利用,优选地,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通过旋转杆固定连接
有圆弧板,所述第一回吹管的一侧和所述挂刷板的顶部之间通过软管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通过设置挂刷板、小孔和刷毛等结构组件,对传统技术随意排放的反吹风加以利用,对第一滤网进行刮刷和吹,使得灰尘不易堵塞第一滤网,大大减少了维护人员需要时常清理第一滤网的次数,省时省力,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适合量产,对反吹风进行废物利用,对第一滤网实现刮刷和吹,大大减少了维护人员需要时常清理第一滤网的次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的移动套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的图1中A

A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2、吸气筒;201、梯形槽;202、梯形块;3、支撑杆;4、电机;5、吸风扇叶;6、第一滤网;7、滑动槽;8、挂刷板;9、小孔;10、刷毛;11、导向套;12、移动套;13、导向杆;14、往复丝杆;15、滑动销;16、旋转杆;17、圆弧板;18、第一回吹管;19、软管;20、第二回吹管;21、集灰箱;22、落尘孔;23、第二滤网;24、负离子反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实施例:
[0024]参照图1

4,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顶面的吸气筒2,吸气筒2的内部设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吸风扇叶5,吸气筒2的顶面开设有滑动槽7,滑动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挂刷板8,挂刷板8的一侧开设有小孔9,挂刷板8设有小孔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刷毛10,且挂刷板8远离刷毛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套11和移动套12,导向套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3,导向杆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吸气筒2内壁的两侧,移动套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往复丝杆14,往复丝杆14的一端转动连接吸气筒2的一侧,底座1的一侧贯穿安装有第一回吹管18和第二回吹管20。
[0025]具体的,吸气筒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一端与电机4的表面固定连接,且支撑杆3的表面套接有弹簧,从而达到减振的效果,减少电机4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减少装置整体因振动而产生的零件碰撞,从而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6]具体的,吸气筒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滤网6,且吸气筒2的底面活动安装有集灰
箱21,集灰箱21与吸气筒2相邻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落尘孔22,且集灰箱21的内部设有第二滤网23和负离子反生器24,灰尘被第一滤网6阻挡,并掉落到集灰箱21的内部,从而实现收集灰尘,负离子反生器24射出源源不断的负离子,与空气中的浮尘结合,加速沉淀。
[0027]具体的,吸气筒2的底面开设有梯形槽201,梯形槽2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梯形块202,梯形块202的底面和集灰箱21的顶面固定连接,方便后续拆卸集灰箱21,对灰尘进行集中处理,集灰箱21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视窗口,视窗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玻璃,通过视窗口观察集灰箱21内部灰尘的存储量。
[0028]具体的,刷毛10的一端与第一滤网6的一侧相触,刷毛10随着挂刷板8来回移动,从而对第一滤网6进行挂刷。
[0029]具体的,移动套12内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动销15,滑动销15滑动安装在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顶面的吸气筒(2),所述吸气筒(2)的内部设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吸风扇叶(5),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筒(2)的顶面开设有滑动槽(7),所述滑动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挂刷板(8),所述挂刷板(8)的一侧开设有小孔(9),所述挂刷板(8)设有所述小孔(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刷毛(10),且挂刷板(8)远离刷毛(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套(11)和移动套(12),所述导向套(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3),所述导向杆(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吸气筒(2)内壁的两侧,所述移动套(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往复丝杆(14),所述往复丝杆(14)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吸气筒(2)的一侧,所述底座(1)的一侧贯穿安装有第一回吹管(18)和第二回吹管(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筒(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一端与所述电机(4)的表面固定连接,且支撑杆(3)的表面套接有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反吹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筒(2)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蕾周燕朱京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品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