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75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变压器减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包括外减振套和减振盖板;所述外减振套绕设于绕组本体的外侧面并与所述绕组本体相接触,所述减振盖板搭设于所述绕组本体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并且所述减振盖板与所述绕组本体相接触;所述外减振套和减振盖板均在其内部设置若干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填充有阻尼粒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设置在绕组本体上下两端的减振盖板以及套设在绕组本体上的外减振套均设置填充有阻尼粒子的容置空腔,通过阻尼粒子之间、阻尼粒子与容置空腔壁间的非弹性碰撞和摩擦消耗绕组轴向产生的振动能量,从而抑制变压器内部绕组的振动,减少绕组因振动辐射出的噪声,减振效果好。减振效果好。减振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变压器减振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运行产生的噪声会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其产生的低频噪声具有穿透性强衰减慢的特点。变压器产生噪声的源头为变压器内部铁心磁致伸缩产生的振动和绕组受电磁力产生的振动,对于有冷却系统的变压器还有风扇和油泵运转产生的振动。这些振动通过管路与箱体耦合,进而辐射出严重的噪声。
[0003]目前对变压器采取的降噪措施分为两类,一类为从隔振减振的角度进行降噪,如为变压器设置隔振基座,刚性连接部分设为弹性连接等等,但隔振基座的作用只有在受噪声通过固体传播影响的时候才具有较大效益,而弹性连接采用的材料在电场电磁力作用的条件下寿命不高,容易导致性能失效。另一类为从隔声吸声的角度进行降噪,如在变压器箱体内部或外部附上隔声吸声材料,对变压器采用整体封装措施,将变压器包裹于吸声隔声罩内部等等,但采取该措施虽对中高频的噪声隔声效果较优,但对于低频的噪声隔声效果较差,且采取该措施容易导致变压器内部的散热问题,意味着风扇的功率需要更高,产生的噪声更大,该措施也较为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包括外减振套和减振盖板;
[0007]所述外减振套绕设于绕组本体的外侧面并与所述绕组本体相接触,所述减振盖板搭设于所述绕组本体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并且所述减振盖板与所述绕组本体相接触;
[0008]所述外减振套和减振盖板均在其内部设置若干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填充有阻尼粒子。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绕组由若干绕圈按照等角度间隔排列组成,所述外减振套为首尾依次连接的抱箍结构,且所述外减振套的数量为若干,所述外减振套的结构与所述若干绕圈所组成的外围相配合,所述外减振套安装于所述绕组的外圆弧面之间。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外减振套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箍体、第二箍体和第三箍体,各所述第一箍体、第二箍体和第三箍体均通过安装耳依次装配固定。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减振盖板的数量为若干,所述减振盖板分别搭设于每一所述绕圈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绕组由若干绕圈按照等角度间隔排列组成,外减振套为筒状结构,且所述外减振套的数量为若干,所述外减振套的结构与所述若干绕圈所组成的外围相配合,所述外减振套套装于所述绕组的外圆弧面之间。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减振盖板的数量为若干,所述减振盖板分别搭设于所有所述绕圈所组成的圆面。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减振盖板和所述外减振套均与所述绕组绝缘设置。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阻尼粒子表面摩擦因子为0.01~0.99、表面恢复系数为0.01~1、密度为0.1~30g/cm3,同一所述容置空腔内部的阻尼粒子的直径相同,不同的所述容置空腔内部的阻尼粒子的直径不同,且直径为0.1~10mm。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容置空腔为扇弧形空腔。
[001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所述绕组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安装弧式减振器。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设置在绕组本体上下两端的减振盖板以及套设在绕组本体上的外减振套均设置填充有阻尼粒子的容置空腔,通过阻尼粒子之间、阻尼粒子与容置空腔壁间的非弹性碰撞和摩擦消耗绕组轴向产生的振动能量,从而抑制变压器内部绕组的振动,减少绕组因振动辐射出的噪声,减振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A

A方向上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0

外减振套;20

减振盖板;30

绕组本体;11

第一箍体;12

第二箍体;13

第三箍体;14

安装耳;40

弧式减振器;50

阻尼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实施例一
[0028]参照图1所示,一种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减振套10和减振盖板20;
[0029]所述外减振套10绕设于绕组本体30的外侧面并与所述绕组本体30相接触,所述减振盖板20搭设于所述绕组本体30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并且所述减振盖板20与所述绕组本体30相接触;
[0030]所述外减振套10和减振盖板20均在其内部设置若干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填充有阻尼粒子50。
[0031]具体实施时,当电力设备(可为电压器、电抗器等)工作时,电流会流经绕组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载流导体的磁场中又会受到磁场力影响,由于所述绕组本体30中电流与其周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成正比,故作用于其上的电磁力会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激励起所述绕组本体30的固有频率,引起所述绕组本体30振动。这时,通过填充入所述减振盖板20和外减振套10的容置空腔的阻尼粒子50能有效的抑制所述绕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减振套(10)和减振盖板(20);所述外减振套(10)绕设于绕组本体(30)的外侧面并与所述绕组本体(30)相接触,所述减振盖板(20)搭设于所述绕组本体(30)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并且所述减振盖板(20)与所述绕组本体(30)相接触;所述外减振套(10)和减振盖板(20)均在其内部设置若干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填充有阻尼粒子(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由若干绕圈按照等角度间隔排列组成,所述外减振套(10)为首尾依次连接的抱箍结构,且所述外减振套(10)的数量为若干,所述外减振套(10)的结构与所述若干绕圈所组成的外围相配合,所述外减振套(10)安装于所述绕组的外圆弧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减振套(10)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箍体(11)、第二箍体(12)和第三箍体(13),各所述第一箍体(11)、第二箍体(12)和第三箍体(13)均通过安装耳(14)依次装配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盖板(20)的数量为若干,所述减振盖板(20)分别搭设于每一所述绕圈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望强詹镕勋章立豪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振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