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759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变压器减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包括外减振套和减振盖板;所述外减振套绕设于绕组本体的外侧面并与所述绕组本体相接触,所述减振盖板搭设于所述绕组本体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并且所述减振盖板与所述绕组本体相接触;所述外减振套和减振盖板均在其内部设置若干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填充有阻尼粒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设置在绕组本体上下两端的减振盖板以及套设在绕组本体上的外减振套均设置填充有阻尼粒子的容置空腔,通过阻尼粒子之间、阻尼粒子与容置空腔壁间的非弹性碰撞和摩擦消耗绕组轴向产生的振动能量,从而抑制变压器内部绕组的振动,减少绕组因振动辐射出的噪声,减振效果好。减振效果好。减振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变压器减振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运行产生的噪声会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其产生的低频噪声具有穿透性强衰减慢的特点。变压器产生噪声的源头为变压器内部铁心磁致伸缩产生的振动和绕组受电磁力产生的振动,对于有冷却系统的变压器还有风扇和油泵运转产生的振动。这些振动通过管路与箱体耦合,进而辐射出严重的噪声。
[0003]目前对变压器采取的降噪措施分为两类,一类为从隔振减振的角度进行降噪,如为变压器设置隔振基座,刚性连接部分设为弹性连接等等,但隔振基座的作用只有在受噪声通过固体传播影响的时候才具有较大效益,而弹性连接采用的材料在电场电磁力作用的条件下寿命不高,容易导致性能失效。另一类为从隔声吸声的角度进行降噪,如在变压器箱体内部或外部附上隔声吸声材料,对变压器采用整体封装措施,将变压器包裹于吸声隔声罩内部等等,但采取该措施虽对中高频的噪声隔声效果较优,但对于低频的噪声隔声效果较差,且采取该措施容易导致变压器内部的散热问题,意味着风扇的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减振套(10)和减振盖板(20);所述外减振套(10)绕设于绕组本体(30)的外侧面并与所述绕组本体(30)相接触,所述减振盖板(20)搭设于所述绕组本体(30)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并且所述减振盖板(20)与所述绕组本体(30)相接触;所述外减振套(10)和减振盖板(20)均在其内部设置若干容置空腔,所述容置空腔填充有阻尼粒子(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由若干绕圈按照等角度间隔排列组成,所述外减振套(10)为首尾依次连接的抱箍结构,且所述外减振套(10)的数量为若干,所述外减振套(10)的结构与所述若干绕圈所组成的外围相配合,所述外减振套(10)安装于所述绕组的外圆弧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减振套(10)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箍体(11)、第二箍体(12)和第三箍体(13),各所述第一箍体(11)、第二箍体(12)和第三箍体(13)均通过安装耳(14)依次装配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设备低噪声绕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盖板(20)的数量为若干,所述减振盖板(20)分别搭设于每一所述绕圈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望强詹镕勋章立豪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振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