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63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包括底板、桥梁模型、公路模型一、公路模型二,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组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与滑轮滑动连接,所述滑轮与限位柱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侧壁上铰接有多个磁铁,所述支撑座与桥梁模型、公路模型一和公路模型二插接,所述支撑座与桥梁模型、公路模型一和公路模型二活动连接,所述桥梁模型与公路模型一和公路模型二通过榫卯机构铆接,该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利用稳固耐用且便于拆卸的榫卯机构,且运用了分工运行的平面移动技术和即用即停的定位设计,给演示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大地便利。大地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拼接模型
,具体为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公路铺设时往往需要穿过河流,此时需要在河流上架设桥梁从而将公路跨越河流,在进行公路铺设设计时需要进行公路模型与桥梁模型拼接,拼接完成后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压、抗碰撞试验,传统拼接设计往往在实验中产生失稳或断裂,很难达到预定的设计实验效果;
[0003]申请号为201911217034.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应用拼接模型,包括底板、桥梁模型、公路模型、插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插孔,插孔沿底板的长边、短边方向等距离分布,插孔之间的距离彼此相同,桥梁模型及公路模型均安装在底板上,桥梁模型、公路模型接触,桥梁模型的两侧均设有公路模型,所述桥梁模型的两侧均设有凸块,公路模型靠近桥梁模型的一侧焊接有卡块,凸块、卡块交错设置从而将公路模型与桥梁模型连接。
[0004]但是对于上述专利任存在以下不足:该模型无法对桥梁模型、公路模型等组件进行灵活的移动,且桥梁模型、公路模型之间的插孔插接起来费时费力,且不易拆卸,所以我们提出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包括底板、桥梁模型、公路模型一、公路模型二,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组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与滑轮滑动连接,所述滑轮与限位柱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侧壁上铰接有多个磁铁,所述支撑座与桥梁模型、公路模型一和公路模型二分别插接,所述支撑座与桥梁模型、公路模型一和公路模型二活动连接,所述桥梁模型与公路模型一和公路模型二通过榫卯机构铆接。
[0009]优选的,所述桥梁模型、公路模型一和公路模型二的下表面设置有两组纵向导轨,且两组所述的纵向导轨沿桥梁模型、公路模型一和公路模型二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0010]优选的,多组所述横向导轨为横向线性等间距分布。
[0011]优选的,每个所述的支撑座的上下两个端面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柱,多个所述的磁铁铰接在限位柱的下方,且每个所述的限位柱下方只设置有一个磁铁。
[0012]优选的,所述榫卯机构包括楔子、定位孔、上楔孔、下楔孔和定位柱。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孔和上楔孔分别设置在桥梁模型、公路模型一和公路模型二的右端,所述定位柱和下楔孔分别设置在桥梁模型、公路模型一和公路模型二的左端。
[0014]优选的,所述定位孔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的定位孔分布在纵向导轨的上方,所述上楔孔设置在榫卯机构的横向分型面对称轴上方,所述定位柱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的定位柱分布在纵向导轨的上方,所述下楔孔设置在榫卯机构的横向分型面对称轴下方。
[0015]优选的,所述楔子为正四棱柱状,所述上楔孔和下楔孔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状,且正四棱柱底面边长与上楔孔、下楔孔底边的直角边相等。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利用稳固耐用且便于拆卸的榫卯机构,通过楔子插进上下楔孔的方法固定桥梁模型与公路模型一和公路模型二,而拆卸时只需要拔出楔子,然后将桥梁模型与公路模型一和公路模型二分别向两端拔动即可实现拆卸。
[0019](2)、该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利用支撑座上下端设置有限位柱与滑轮,安装起来更加方便,且可以实现左右前后各方向移动,且调整完毕后,可以利用磁铁进行定位,演示起来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榫卯结构右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榫卯结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桥梁模型;2、公路模型一;3、公路模型二;4、支撑座;5、底板;6、横向导轨;7、磁铁;8、榫卯机构;9、纵向导轨;10、限位柱;11、滑轮;801、楔子;802、定位孔;803、上楔孔;804、下楔孔;805、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包括底板5、桥梁模型1、公路模型一2、公路模型二3,桥梁模型1、公路模型一2和公路模型二3的下表面设置有两组纵向导轨9,且两组的纵向导轨9沿桥梁模型1、公路模型一2和公路模型二3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底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多组横向导轨6,多组横向导轨6为横向线性等间距分布,横向导轨6与滑轮11滑动连接,滑轮11与纵向导轨9滑动连接,滑轮11与限位柱10的一端转动连接,限位柱10的另一端与支撑座4固定连接,支撑座4的侧壁上铰接有多个磁铁7,每个的支撑座4的上下两个端面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的限位柱10,多个的磁铁7铰接在限位柱10的下方,且每个的限位柱10下方只设置有一个磁铁7,通过铰接座铰接的磁铁7可以进行竖直平面内的旋转,当需要定位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将磁铁7
的一端旋转至需要粘贴的平面,由此可以进行定位。
[0027]本实施例中,支撑座4与桥梁模型1、公路模型一2和公路模型二3分别插接插接,支撑座4与桥梁模型1、公路模型一2和公路模型二3活动连接,桥梁模型1与公路模型一2和公路模型二3通过榫卯机构8铆接,定位孔802和上楔孔803分别设置在桥梁模型1、公路模型一2和公路模型二3的右端,定位柱805和下楔孔804分别设置在桥梁模型1、公路模型一2和公路模型二3的左端,榫卯机构8包括楔子801、定位孔802、上楔孔803、下楔孔804和定位柱805,定位孔802设置有三组,三组的定位孔802分布在纵向导轨9的上方,上楔孔803设置在榫卯机构8的横向分型面对称轴上方,定位柱805设置有三组,三组的定位柱805分布在纵向导轨9的上方,下楔孔804设置在榫卯机构8的横向分型面对称轴下方,楔子801为正四棱柱状,上楔孔803和下楔孔804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状,且正四棱柱底面边长与上楔孔803、下楔孔804底边的直角边相等,榫卯机构8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减少拆卸时间,给施工安装人员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便于使用者自己动手安装,通过实践对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有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5)、桥梁模型(1)、公路模型一(2)、公路模型二(3),所述底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多组横向导轨(6),所述横向导轨(6)与滑轮(11)滑动连接,所述滑轮(11)与纵向导轨(9)滑动连接,所述滑轮(11)与限位柱(10)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柱(10)的另一端与支撑座(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4)的侧壁上铰接有多个磁铁(7),所述支撑座(4)与桥梁模型(1)、公路模型一(2)和公路模型二(3)分别插接,所述支撑座(4)与桥梁模型(1)、公路模型一(2)和公路模型二(3)活动连接,所述桥梁模型(1)与公路模型一(2)和公路模型二(3)通过榫卯机构(8)铆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模型(1)、公路模型一(2)和公路模型二(3)的下表面设置有两组纵向导轨(9),且两组所述的纵向导轨(9)沿桥梁模型(1)、公路模型一(2)和公路模型二(3)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横向导轨(6)为横向线性等间距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与桥梁设计用拼接模型,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支撑座(4)的上下两个端面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柱(10),多个所述的磁铁(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池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精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