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式扁平滴灌带滴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633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头式扁平滴灌带滴头,其正、背两面分别为进水面及出水面;出水面上设有出水窗、流道、进水窗;进水面上设有与出水面的进水窗连通的进水口;进水窗设置在出水面宽度方向的中心,进水窗上、下两侧均设有结构相同但镜像设置的流道,流道采用下述结构:流道由多个首尾连通的水滴形构成,多个水滴一上一下间隔设置,多个水滴的依次衔接处构成的尖角均朝向该条流道的进水方向;流道中间设有一条主流道,主流道两侧为分支流道,分支流道内设有分割块,分割块将分支流道分割,分割后分支流道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均与主流道相连通;有益效果:本滴灌带滴头小、流道短,既能保障出水流量小,又能减少阻塞问题。又能减少阻塞问题。又能减少阻塞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式扁平滴灌带滴头


[0001]本技术涉及滴灌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头式扁平滴灌带滴头。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5%,但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9.7%。滴灌是迄今为止农田灌溉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养分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是一种科学、高效的灌水方式。
[0003]滴灌带滴头包括进水面及出水面,滴灌带滴头作为滴灌带生产中的一部分,生产滴灌带时,将滴灌带滴头压实在滴灌带内部,出水面紧密贴合在滴灌带上,出水面上出水口处的滴灌带上设有孔,水先从进水面进入到出水面的进水窗,然后经流道进入到出水口,从出水口处、滴灌带上的孔流出,因此滴灌带滴头的结构直接影响后期单位时间内的出水流量。
[0004]设计滴灌带时,要满足以下要求:
[0005]1.有一个相对较低而稳定的流量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每个滴头的出水口流量应在1~8升/小时之间。滴头的流道细小,直径一般小于2毫米,流道制造的精度要求也很高,细小的流道差别将会对滴头的出流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水流在毛管流动中的摩擦阻力降低了水流压力,从而也就降低了末端滴头的流量,为了保证滴头具有足够的灌水均匀度,经验上一般是将系统中的流量差限制在7%以内。
[0006]2.大的过流断面为了在滴头部位产生较大的压力损失和一个较小的流量,水流通道断面最小尺寸在0.3~1.0毫米之间变化。由于滴头流道较小,所以很容易造成流道堵塞。如若增大滴头流道,则需加长流道。
[0007]目前市面上的普通滴灌带滴头上的流道都是蛇形流道,蛇形流道不是流道窄而短,就是流道宽而长,从而控制较小流量,也有增加流道条数从而控制流量的方法,但普遍流道更窄,阻塞问题更严重。
[0008]为了节约材料成本,现在的滴灌带滴头越做越小,因此流道的长度也越来越短,为了兼顾出水口流量小的需求,因此流道越来越细,造成了阻塞情况时有发生。
[0009]在果树等需要水量大,又要降低成本,还要抗堵性好,不能使水喷射,必须滴水灌溉,推出单片双滴头模式。
[0010]目前还没有一种既能保障流道短,又能兼顾出水口流量小,还能减少流道阻塞问题的滴灌带滴头,因此急需研制一种新型结构的滴灌带滴头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流道采用特殊结构,在滴灌带滴头小、流道短的情况下,既能保障出水口流量小,又能减少阻塞问题的滴灌带滴头。
[001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13]一种双头式扁平滴灌带滴头,包括滴头主体,所述滴头主体的正、背两面分别为进水面及出水面;所述出水面上设有出水窗、流道、进水窗;所述进水面上设有与出水面的进水窗连通的进水口;
[0014]所述进水窗设置在出水面宽度方向的中心,所述进水窗上、下两侧均设有结构相同但镜像设置的流道,所述进水窗两侧均设有结构相同的出水窗,所述进水窗的两端分别与其上、下两侧的两条流道连通,上、下两条所述流道分别与两个出水窗连通;
[0015]进一步,所述流道采用下述结构或流道中至少有一段采用下述结构:
[0016]所述流道由多个首尾连通的水滴形构成,多个所述水滴一上一下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水滴的依次衔接处构成的尖角均朝向该条流道的进水方向;所述流道中间设有一条主流道,所述主流道两侧为分支流道,所述分支流道内设有分割块,所述分割块将分支流道分割,分割后所述分支流道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均与主流道相连通,从所述分支流道出水口流出的水与主流道的水汇流时对主流道的水产生反向冲击力;
[0017]进一步,所述分支流道的整体宽度除与主流道相接部分,其余部分相等且略窄于所述主流道;
[0018]所述进水窗与流道连通部分对准流道中的分割块,从所述进水窗进入到流道的水被分割块分流,一部分流入所述主流道,其余部分流入到所述分支流道,流入所述分支流道的水在分支流道内前进,从所述尖角处、分支流道与主流道的交汇口流出,由于所述尖角的作用,从所述分支流道与主流道交汇口流出的水向该条流道进水方向前进因此与从主流道流过的水产生冲击力后与主流道的水汇流,在此过程中,从所述分支流道流出的水消除了主流道内水的一部分动力;
[0019]进一步,从所述出水窗至进水窗方向,每两个所述水滴一上一下设置构成一个“B”字形,每组“B”字形中两个所述“水滴”的相交处为一个与直边Ⅰ不相接的尖角,上述所述尖角的夹角为锐角;进一步,每个所述“水滴”内均设有1个分割块,所述分割块将流道分隔成主流道及分支流道,分割后,所述分支流道凸出于主河道的两侧;
[0020]进一步,所述分割块包括4个边,分别为2个相对并与所述直边Ⅰ平行的直边Ⅱ、分别连接上述两个直边Ⅱ两侧的圆边及直边Ⅲ;所述直边Ⅲ与靠近直边Ⅰ的直边Ⅱ组成的夹角为夹角Ⅱ,该所述夹角Ⅱ为锐角且对准进水方向;
[0021]进一步,所述滴头主体的整体长度在2—3cm之间,所述流道的长度在2—3cm之间,所述主流道的宽度在0.15—0.25cm之间,所述分支流道的宽度在0.1—0.15cm之间;
[0022]作为优选,所述滴头主体的整体长度为2.3cm,所述流道的长度为2cm,所述主流道的宽度为0.2mm,所述分支流道的宽度为0.12mm;
[0023]作为优选,上述所述尖角的夹角在19
°‑
71
°
之间;
[0024]进一步,所述主流道比分支流道的宽度宽1

2.5倍;
[0025]所述进水面的进水口上设有多个等距排布的间隔条;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7]由于本滴灌带滴头比较特殊,尤其是流道的结构比较特殊,因此从每条流道的进水口至出水口方向,流入到流道内的水流其动力越来越小,由于本申请整体流道宽度比普通的宽,进而本申请在流道短的情况下,既能保障出水口流量小,又能减少阻塞问题。
[0028]本申请彻底打破了传统滴灌带滴头的蛇形流道结构,本申请中的每条流道均由多
个首尾连通的水滴形构成,水滴形的流道比传统的流道要宽,每个水滴内均设有分割块,流道与进水窗连通处对准分割块及流道,因此水从流道与进水窗的出水口连通进入到流道时,首先是被分割块分割成两股水流,一股从主流道走,一股从分支流道走,由于尖角的作用,从分支流道流出的水流向进水方向前进,该股水流与主流道内的水流产生反向冲击力,因此被抵消一部分动力,然后进入到第二个水滴内再次被分流,以此类推,因此越远离进水窗,水动力越小,最终能控制出水量小,达到控流的效果。
[0029]本水滴型流道中的主流道整体比传统蛇形的流道更宽,是传统型流道宽度的2

3倍,因此阻塞问题更少,进一步采用内部抵消力的方式控制水流,能保障出水流量小。
[0030]由于本滴灌带滴头中流道的特殊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式扁平滴灌带滴头,包括出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面上设有出水窗、流道、进水窗;所述进水窗设置在出水面宽度方向的中心,所述进水窗上、下两侧均设有结构相同但镜像设置的流道,所述进水窗两侧均设有出水窗,所述进水窗的两端分别与其上、下两侧的两条流道连通,上、下两条所述流道分别与两个出水窗连通;所述流道采用下述结构或流道中至少有一段采用下述结构:所述流道由多个首尾连通的水滴形构成,多个所述水滴一上一下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水滴的依次衔接处构成的尖角均朝向该条流道的进水方向;所述流道中间设有一条主流道,所述主流道两侧为分支流道,所述分支流道内设有分割块,所述分割块将分支流道分割,分割后所述分支流道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均与主流道相连通,从所述分支流道出水口流出的水与主流道的水汇流时对主流道的水产生反向冲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式扁平滴灌带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流道的整体宽度除与主流道相接部分,其余部分相等且窄于所述主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头式扁平滴灌带滴头,其特征在于:双头式扁平滴灌带滴头包括滴头主体,所述滴头主体的正、背两面分别为进水面及出水面;所述进水面上设有与出水面的进水窗连通的进水口。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头式扁平滴灌带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窗与流道连通部分对准流道中的分割块,从所述进水窗进入到流道的水被分割块分流,一部分流入所述主流道,其余部分流入到所述分支流道,流入所述分支流道的水在分支流道内前进,从所述尖角处、分支流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荣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