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855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投苗装置,涉及移栽机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投苗装置及投苗方法,当装苗容器的投苗部转动到与出苗口匹配时,开门机构控制对应的出苗口开启,使苗投下,可有效避免投苗时出现断苗、连苗等情况,确保装苗容器可实现连续投苗,提高投苗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确保苗可按固定的株距进行自动种植。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投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移栽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投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黄芪等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先在育苗室内由种子长成苗,再将苗移栽至田地中继续生长。在移栽的过程中,需要将苗以垂直角度种在固定深度的地下,这样生长出的药材品相较好,出药率高。
[0003]现有移栽机械的投苗装置,无法有效控制投苗的角度,且当装苗量较大时,苗与苗之间不能做到有效地分离,容易出现断苗、连苗等情况,影响投苗的连续性。如何提高苗移栽的效率,设计适用于苗特点的自动化移栽设备,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投苗装置,当装苗容器的投苗部转动到与出苗口匹配时,开门机构控制对应的出苗口开启,使苗投下,可有效避免投苗时出现断苗、连苗等情况,确保装苗容器可实现连续投苗,提高投苗效率。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投苗装置,包括装苗容器和出苗单元;所述装苗容器包括转轴和多个用于装载单个苗的投苗部,所述转轴设于装苗容器的中心,多个所述投苗部围绕转轴排列形成多圈层结构;所述出苗单元包括底板和多个与投苗部开口匹配的出苗口,所述底板可转动连接于装苗容器下方,多个所述出苗口设于底板,并按照投苗部的圈层结构排列,所述出苗口的数量与投苗部形成的圈层数匹配,每个出苗口处对应设有控制该出苗口开合的开门机构。
[000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多圈层结构确保装苗容器可以装载满足移栽机械需求的装苗量;装苗容器与出苗单元相对转动,当装苗容器的投苗部转动到与出苗口匹配时,开门机构控制对应的出苗口开启,使苗投下,可有效避免投苗时出现断苗、连苗等情况,确保装苗容器可实现连续投苗,提高投苗效率。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投苗监测装置和投苗控制系统,所述投苗监测装置连接投苗控制系统并向其传递装苗容器的转动圈数和转动角度数据,所述投苗控制系统依据投苗监测装置的结果向每个开门机构单独传递有控制信号。
[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投苗监测装置为投苗控制系统提供决策数据,确保开门机构与装苗容器的转动匹配,实现投苗不重不漏,确保投苗的连续性。
[0010]进一步地,所述装苗容器还包括层板,所述层板至少设于投苗部长度方向的两端,相邻两层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层板上设有若干限制投苗部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投苗部一一对应。
[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层板与投苗部配合,实现多个投苗部的装配,结构简单可靠,制作成本低。
[0012]进一步地,所述层板至少设于投苗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和中部。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当装苗容器高度过高时,若仅在投苗部两端设置层板,则导致紧固件过长,影响其稳定性且易发生干涉,故在投苗部中部设置层板,来提高装苗容器结构的稳定性。
[0014]进一步地,所述层板向外延伸有两个以上的装配部,所述装配部突出于投苗部且按层板外径均布;相邻两层板之间,相互匹配的装配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装配部与紧固件配合固定层板,结构简单,且不会影响投苗部的使用。
[0016]进一步地,所述投苗部排列为同心圆结构,所述转轴为同心圆的圆心;所述转轴与底板对应的一端延伸出底板,并在该端部设有用于驱动转轴的驱动单元。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底板可与机架固定,由转轴带动装苗容器相对底板转动,由于投苗部排列为同心圆结构,转轴匀速转动时,可控制相邻两苗之间投苗的间隔时间一致,确保苗可按固定的株距进行自动种植。
[0018]进一步地,所述出苗口排列于转轴的同一侧,所述出苗口下方对应设有接苗漏斗。
[00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小接苗漏斗的体积,使结构紧凑。
[0020]进一步地,所述投苗部为空心圆管结构。
[0021]相应地,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投苗装置的投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装苗步骤:在装苗容器的每个投苗部内装入苗;
[0023]驱动步骤:通过驱动单元驱动装苗容器绕转轴转动,底板固定不动;
[0024]监测步骤:投苗监测装置实时采集装苗容器的转动圈数和转动角度数据,并传递至投苗控制系统;
[0025]投苗步骤:投苗控制系统依据投苗监测装置的结果判断投苗部的转动位置,当判断装苗容器的投苗部转动至与底板的出苗口匹配时,投苗控制系统控制向对应的开门机构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开门机构开启,使苗自出苗口投下。
[002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苗容器相对底板转动,并通过投苗监测装置采集装苗容器的数据,控制开门机构进行投苗,可有效避免投苗时出现断苗、连苗等情况,确保装苗容器可实现连续投苗,提高投苗效率。
[0027]进一步地,在投苗步骤中,投苗控制系统由内圈层到外圈层依次控制对应的开门机构开启,每一圈层的苗漏完后,投苗控制系统控制与下一圈层对应的开门机构开启。
[002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确保开门机构与装苗容器的转动匹配,实现投苗不重不漏,确保投苗的连续性,且通过控制开门机构,使相邻两苗之间投苗的间隔时间一致,确保苗可按固定的株距进行自动种植。
[002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1、本技术可有效避免投苗时出现断苗、连苗等情况,确保装苗容器可实现连续投苗,提高投苗效率。
[0031]2、本技术可确保装苗容器可以装载满足移栽机械需求的装苗量。
[0032]3、本技术可实现投苗不重不漏,确保投苗的连续性。
[0033]4、本技术装苗容器结构简单可靠,制作成本低。
[0034]5、本技术确保苗可按固定的株距进行自动种植。
[0035]6、本技术结构紧凑,占地空间小。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技术投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是本技术投苗装置的俯视图;
[0038]图3是本技术投苗装置的仰视图;
[0039]图4是本技术接苗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中标记:1

装苗容器,2

出苗单元,3

驱动单元,4

接苗漏斗,5

紧固件,101

投苗部,102

层板,103

装配部,201

底板,202

出苗口,203

开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4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苗容器(1)和出苗单元(2);所述装苗容器(1)包括转轴和多个用于装载单个苗的投苗部(101),所述转轴设于装苗容器(1)的中心,多个所述投苗部(101)围绕转轴排列形成多圈层结构;所述出苗单元(2)包括底板(201)和多个与投苗部(101)开口匹配的出苗口(202),所述底板(201)可转动连接于装苗容器(1)下方,多个所述出苗口(202)设于底板(201),并按照投苗部(101)的圈层结构排列,所述出苗口(202)的数量与投苗部(101)形成的圈层数匹配,每个出苗口(202)处对应设有控制该出苗口(202)开合的开门机构(20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投苗监测装置和投苗控制系统,所述投苗监测装置连接投苗控制系统并向其传递装苗容器(1)的转动圈数和转动角度数据,所述投苗控制系统依据投苗监测装置的结果向每个开门机构(203)单独传递有控制信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苗容器(1)还包括层板(102),所述层板(102)至少设于投苗部(101)长度方向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建军庞登峰邵宝平张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赫博陇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