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7994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主要由一金属壳体、一端子座胶体及复数支端子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金属壳体框围设置一可供容置构件的装置孔,装置孔前端边缘外翻形成喇叭口状的引导部,连接器可顺着此引导部插入,且在该金属壳体的上、下侧设有复数个扣孔及卡槽,在该金属壳体后端两侧弯折形成有相对应的导板;    端子座胶体由一端子座及复数个端子槽所构成,在端子座两侧设有内凹的导槽,其与金属壳体的导板相对应,而可从金属壳体后侧插入组合,并于端子座的上下两面分别凸设有数个扣合部及止挡部分别对应于金属壳体的扣孔及卡槽,端子座胶体固定在金属壳体中。(*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是由一金属壳体、一端子座胶体及复数支端子所组成,可应用于作为移动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的电性连接,本技术尤指一种便于组装结合,及可防止端子变形的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按,目前电连接器中,使用端子的连接应用范围相当的广泛,举凡作为电性连接用的电连接器,多是采用多支端子装设于电接器的壳体内,以作用电性连接的接触点,而习用的电连接器的电性布设,是以多支的端子作为不同电性需求的接触点,例如电性导通、接地等作用,当然,不同的电子装置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故电连接器的使用可谓相当之广,且因应需求的不同,电连接器中所设置的端子数量也有所不同,从单支端子到数十支端子均有。本技术所指的电连接器为一种可装设于移动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的电连接器结构,此类习用的电连接器结构多是由一金属壳体及端子座所组成,其中,端子座装设于金属壳体中,并由金属壳体及端子座间的落差形成内凹的插槽,以供连接线的接头作插置,另,于端子座的两侧会设置有定位柱,以迫使接头插入时不会偏移,让接头可以正确的插置于插槽中,然而,定位柱是呈凸起状,倘若使用者于插入连结时施力不当,容易造成定位弯曲或变形,进而损坏端子座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本技术将电连接器结构作一适当的改良设计,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导引与组合构造,可便利且稳固的组装的电连接器结构。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金属壳体的底面可形成有数个金属凸块,致使本技术在进行表面粘着加工时,可有较平整的接触面与便于焊料的流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端子座的每一端子前端具有干涉部可将端子确实定位,以确保端子不会因插拔时的不当,造成端子弯曲而损坏电连接器结构。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结构是由一金属壳体、一端子座胶体及复数支端子所组成,其主要在金属壳体的上、下侧形成有复数个扣孔及卡槽,可与装置于装置孔内的端子座胶体卡扣固定,另,该金属壳体的两侧与后侧分别形成有两相对应的导板及定位部;端子座胶体于端子座两侧并形成有内凹的导槽与金属壳体的导板相对应,并于该端子座胶体的上下两面分别凸设有数个扣合部及止挡部分别对应于金属壳体的扣孔及卡槽位置;当上述结构组成之后,再弯折金属壳体后侧的定位部,以将端子座胶体稳固包裹,达快速且稳定结合的功效。又,在金属壳体的底面可形成有数个金属凸块,致使本技术在进行表面粘着加工时,可有较平整的接触面与便于焊料的流动。另外,在端子座胶体与端子组合后,该端子前端将受压制于端子座的干涉部下方,使连接器插头在插拔时,不会造成端子变形而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上视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底视立体图。10电连接器结构11金属壳体 111装置孔112引导部 113扣孔114卡槽 115定位部116导板 117金属凸块12端子座胶体121端子座122端子槽 123导槽124扣合部 125止挡部126干涉部 13端子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10的立体分解图,其主要是由一金属壳体11、一端子座胶体12及复数支端子13所组成;金属壳体11是框围形成一装置孔111,而可供容置其它的构件,装置孔111的前端边缘外翻形成喇叭口状的引导部112,其可提供将来相对插置的接头,可以顺着此引导部112插入,又,金属壳体11的上、下侧形成有复数个扣孔113及卡槽114可与装置于装置孔111内的端子座胶体12卡扣固定,另,金属壳体11的后端两侧弯折形成有两相对应的定位部115及导板116,可作为装设端子座胶体12的定位基准;端子座胶体12是由一端子座121及复数个端子槽122所构成,又端子座121两侧并形成有内凹的导槽123,其与金属壳体11的导板116相对应,并于端子座121的上下两面分别凸设有数个扣合部124及止挡部125分别对应于金属壳体11的扣孔113及卡槽114位置;复数支端子13,是作为相对的插头与电路板(非本案的标的,故图中未示)间的电性连接,其分别穿设于端子座胶体12的各端子槽122之内。如上述构造组装时,先将端子13穿设于端子座胶体12内之后(其组合方式可为嵌插或以内置模造方式一体成型),再一并装设入金属壳体11的装置孔111中,置入时,端子座胶体12由金属壳体11的后端插入,而使端子座胶体12由其的导槽123顺着金属壳体11的导板116插入,并利用端子座胶体12上的扣合部124及止挡部125,分别卡扣于金属壳体的扣孔113及卡槽114中,最后将金属壳体11后端的定位部115再加工向下弯折,使端子座胶体12可以稳固的被包覆于金属壳体11之内(如图2及图6所示)。另敬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的侧面剖视示意图,由图中可看出,端子13的前端具有向下的斜面,当端子13的前端插入组装于端子座胶体12的端子槽122之内时,其前端受制于端子槽122端部的一干涉部126下方;如此一来,端子13即可有效的受到干涉部126的保护,不会在与插头插接时产生不当的碰撞而弯曲或变形。其次,另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10的正面示意图,由图示中可知,组装完成后的电连接器结构10,其端子座胶体12的端子座121两侧,形成有两个相对的导槽123,此一设计,除可让组装过程更为顺利准确外,并可用来使金属壳体11由其两侧的导板116的勾持包覆,而能更稳固的结合与组装。敬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的上视平面示意图与底视立体图,如图所示,组装完成后的电连接器结构10其上视图如图中所示,其中,端子13的一端可外露于金属壳体11的后侧;又,金属壳体11的后侧两边相对形成定位部115,其主要在进一步的夹固装置于其内的端子座胶体12构造,以增加其组合时的稳定性;如图6所示,其中在金属壳体11底面且可形成有复数块突出的金属凸块117,其主要可提供端子13的接脚与电路板进行表面粘着加工时,其焊接面可保持水平平贴于电路板上而便于加工;另外,在该连接器与电路板作表面粘着时,也可由该金属凸块117的设计而增加锡膏的流动性及连接器粘着的稳固性。由上所可知,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其据以实施后,至少可以产生下列数项优点(1)端子座两侧形成有内凹的导槽,可使端子座胶体与金属壳体在组装时,受到适当的导引而可快速结合,及使金属壳体有效的包覆握裹于端子座胶体之外。(2)端子的一端受到端子座胶体中的干涉部的保护,可有效的防止因插头不当的插入而造成的端子弯曲或变形。(3)金属壳体后侧形成有两相对应的定位部,可使金属壳体与端子座胶体作组合时,受到良好的定位,增加其稳定性。(4)金属壳体底面形成的金属凸块,有助于使端子后端的焊接面与电路板上的接点保持水平平贴,而便于作表面粘着加工,以及其粘着的稳固性。综上所述可知,本技术电连接器结构确实可达到预期的创作目的与功效,所以,为一符合新型专利要件的创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可行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视为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盛青
申请(专利权)人:佳必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