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枣庄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包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包膜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97850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聚乳酸用油脂加热改性;(2)作物秸秆粉碎,加入碱和水消煮,去除多余的水分;(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产物加热混匀即得包膜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油脂改性聚乳酸,实现油脂利用效率100%,油脂改性后的聚乳酸与消煮过的秸秆粉末混合后,相比较于当前纤维素及生物基材包膜材料,肥料的缓慢释放性更好,可以保持前期低速、中期高速释放,贴合作物的需求规律,并覆盖作物整个生长期,提高肥料利用率11.6%,流失和挥发损失降低7.9%,相比较于其它高分子包膜材料,该混合的包膜材料易于在土壤中降解,在土壤中残留率下降17.3%。在土壤中残留率下降17.3%。在土壤中残留率下降17.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包膜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膜肥料的包膜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包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包膜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包膜肥料,亦称包衣肥料,是指水溶性肥料颗粒表面包被一层半透性或难溶性膜,具有缓慢释放养分特性的一类肥料。用作包膜材料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硫黄、高分子聚合物、树脂、石蜡、沥青等。这些成膜物质包裹在水溶性颗粒肥料的表面,避免肥料与土壤和作物根系直接接触,水分进入薄膜内使养分溶解,渗透压升高,促使养分透过薄膜向土壤溶液扩散,或通过薄膜小孔向外缓慢释放,不断被作物吸收利用,减少可溶性养分的淋失、氨的挥发损失和磷的固定等,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包膜肥料施入土壤后的释放速率除了受土壤温度、水分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包膜材料的种类。
[0003]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是最常用的高分子聚合物包膜材料,高分子包膜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聚氨酯、醇酸树脂等等,目前的高分子包膜材料普遍存在土壤中降解不充分,土壤残留量大,肥料的缓慢释放性不好等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包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包膜和应用,该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包膜材料土壤残留量大,肥料的缓慢释放性不好等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包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将聚乳酸用油脂加热改性;
[0008](2)作物秸秆粉碎,加入碱和水消煮,去除多余的水分;
[0009](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产物加热混匀即得包膜材料。
[0010]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聚乳酸与油脂的体积比:10: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加热温度为175

185℃。
[0011]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加入氢氧化钠。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改性聚乳酸与消煮过的秸秆粉末的体积质量比为:5

15L:1

2kg;进一步的:加热温度为175℃。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油脂中植物油:脂肪为20

30:70

80。
[0014]此处的油脂可以选自:CN2019108450038中回收得到的油脂。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保护上述方法制备得到包膜材料。
[001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三是保护上述包膜材料制备得到的包膜肥料。
[001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四是保护上述包膜肥料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可以利用当前多余的秸秆和芦苇杆等作物秸秆,废物资源化利用。
[0020](2)本专利技术利用油脂改性聚乳酸,实现油脂利用效率100%,油脂改性后的聚乳酸与消煮过的秸秆粉末混合后,相比较于当前纤维素及生物基材包膜材料,肥料的缓慢释放性更好,可以保持前期低速、中期高速释放,贴合作物的需求规律,并覆盖作物整个生长期,提高肥料利用率11.6%,流失和挥发损失降低7.9%,相比较于其它高分子包膜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聚氨酯、醇酸树脂等等,该混合的包膜材料易于在土壤中降解,在土壤中残留率下降17.3%,是新型的可以减少残留的环保型包膜材料。并且相比较于上述两种包膜材料,在同等条件下,针对当前主要大田作物玉米、小麦、花生等等,本文包膜肥料平均分别提高作物产量5.2%和5.7%。
[0021](3)本专利技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用油脂改性聚乳酸,并且取到较好的效果,制作的包膜肥料相较于常规肥料,实现增产稳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包膜材料制备成包膜时的红外光谱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包膜材料制备成包膜时的核磁共振图,其中2

1到2

4是C谱图,2

5到2

7是H谱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包膜材料制备成包膜时的扫描电镜;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包膜材料制备成包膜时的XRD;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包膜材料制备成包膜时的热重差热。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包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乳酸用油脂改性(优选的:聚乳酸与油脂的体积比:10:1,温度175

185℃);(2)将秸秆粉碎过筛(优选的:秸秆为玉米作物秸秆:芦苇配比为2:1;过100目筛),加入氢氧化钠和水100℃消煮14

16小时,80℃烘干去除多余水分,剩余5%

7%的水分;(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产物混匀即得包膜材料,添加改性后的聚乳酸和消煮过的秸秆粉末,按照每10L改性聚乳酸加入1.5kg消煮过的秸秆粉末,缓慢升温到175℃,充分混匀。
[0030]此处的油脂可以选自:CN2019108450038中回收得到的油脂。
[0031]实施例2
[0032]本实施例的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的技术特征不在赘述,不同部分如下:所述步骤(3)中改性聚乳酸与消煮过的秸秆粉末的体积质量比为:5

15L:1

2kg;进一步的:加热温度为175℃。
[0033]实施例3
[0034]本实施例的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的技术特征不在赘述,不同部分如下:所述步骤(1)中油脂中植物油:脂肪为20

30:70

80。
[0035]实施例4
[0036]为了验证样品薄膜的形成,测定了样品的红外光谱。如图1红外光谱所示,在500

4000的波数范围内,有多处透射比出现峰值,其中在波数为1724.91cm

1时吸收峰约为10.1

10.3。C=C(v,1559cm

1),C=O(v,1724cm

1),C

H(v,1411cm

1),
[0037]‑
CH3(v,2862cm

1),

CH2

(v,2937cm

1),N

H(v,3435cm

1),

(CH2)n(731cm

1)。如图所示范围内,1724cm

1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聚乳酸用油脂加热改性;(2)作物秸秆粉碎,加入碱和水消煮,去除多余的水分;(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产物加热混匀即得包膜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聚乳酸与油脂的体积比:10: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的加热温度为175

18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加入氢氧化钠。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恒宇宁堂原丁方军荆慧杰秦思雨韩晓慧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