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桑叶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7707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功能性桑叶茶的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桑叶依次进行炒制、切分和去梗,得碎桑叶,对所述碎桑叶依次进行静电除杂、发酵和渥堆,将渥堆好的碎桑叶与桑黄菌混合,得混合物料,再对所述混合物料依次进行炒制、汽蒸、烘焙和发菌,然后干燥得功能性桑叶茶。本发明专利技术引入桑黄菌固体干发酵工序,既利用桑黄菌的活动大大提高桑叶本身营养成分的转化利用,又在桑叶茶中增加了桑黄菌代谢产物,使桑叶茶成为具有桑黄菇功能的茶饮。与常规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桑叶茶汤色更加橙红透亮,菌香浓郁,口感更加绵、厚、醇、滑,显著提升了桑叶茶的品质。显著提升了桑叶茶的品质。显著提升了桑叶茶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性桑叶茶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功能性桑叶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桑叶内含有一种叫做1

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生物碱,这是一种仅存在于桑叶中的一种生物碱,含量约100mg/100g,这种生物碱是一种α

糖苷酶的抑制剂。桑叶中不仅含有DNJ,而且含有丰富的γ氨基丁酸和植物甾醇,其含量是绿茶的3

4倍。桑叶具有减肥、美容、降血糖的作用。桑叶茶一般是以生态环境优越、无污染的优质嫩桑叶为原料,经科学烘焙等工艺精制而成。桑叶茶用开水冲泡,清澈明亮,清香甘甜,鲜醇爽口,尤其适用于中老年人及不宜饮茶的人。桑叶茶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常饮此茶有利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传统桑叶茶的加工只是对桑叶的杀青和简单炒制,只能算桑叶水溶性营养成分的一种简单保存和利用方式,桑叶营养成分利用率很低,更谈不上功能微生物的利用。因此,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的活动提高桑叶本身营养成分的转化利用的加工方式,对于高品质功能性桑叶茶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功能性桑叶茶的制作方法。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功能性桑叶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1)对桑叶依次进行炒制、切分和去梗,得碎桑叶;
[0007](2)对所述碎桑叶依次进行静电除杂、发酵和渥堆;
[0008](3)将渥堆好的碎桑叶与桑黄菌混合,得混合物料;
[0009](4)对所述混合物料依次进行炒制、汽蒸、烘焙和发菌,然后干燥至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2~33%,得功能性桑叶茶。
[0010]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炒制的温度为55~99℃,所述炒制的时间为5~60min;
[0011]切分后碎桑叶的长度为0.3~6.5cm。
[0012]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去梗为去除桑叶中的部分叶梗,使桑叶中的叶梗总含量为1~25%,桑叶中长度大于30mm的叶梗的含量≤0.2%。
[0013]优选的,步骤(2)所述静电除杂过程中,碎桑叶的厚度为5~150mm。
[0014]优选的,步骤(2)所述发酵过程中的环境温度为20~90℃,所述发酵过程中的环境湿度为6~50%;
[0015]所述渥堆的高度为1.5~2.5m,所述渥堆的时间为1~48h,所述渥堆过程中碎桑叶的含水量为10~38%。
[0016]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桑黄菌的用量为碎桑叶质量的0.01~6.5%,所述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15~39%。
[0017]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炒制的温度为65~125℃,所述炒制的时间为1~27min;
[0018]所述汽蒸的温度为100~132℃,所述汽蒸的时间为0.1~25s。
[0019]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烘焙的温度为15~52℃,所述烘焙的时间为1~32d;
[0020]所述发菌过程中的环境温度为16~58℃,所述发菌过程中的环境湿度为65~75%,所述发菌的时间为1~37d。
[0021]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2~28℃。
[0022]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汽蒸和烘焙之间还包括装模、成型和退模的步骤。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4]本专利技术引入桑黄菌固体干发酵工序,既利用桑黄菌的活动大大提高桑叶本身营养成分的转化利用,又在桑叶茶中增加了桑黄菌代谢产物,使桑叶茶成为具有桑黄菇功能的茶饮。与常规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桑叶茶汤色更加橙红透亮,菌香浓郁,口感更加绵、厚、醇、滑,显著提升了桑叶茶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得的功能性桑叶茶块;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得的功能性桑叶茶块上的桑黄菌花;
[0027]图3为桑叶茶茶水对比图(其中,左图为天然干桑树叶茶茶水图,右图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得功能性桑叶茶茶水图);
[0028]图4为桑叶茶茶水图(其中,左图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得功能性桑叶茶茶水图,右图为传统工艺所得桑叶茶茶水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功能性桑叶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0](1)对桑叶依次进行炒制、切分和去梗,得碎桑叶;
[0031](2)对所述碎桑叶依次进行静电除杂、发酵和渥堆;
[0032](3)将渥堆好的碎桑叶与桑黄菌混合,得混合物料;
[0033](4)对所述混合物料依次进行炒制、汽蒸、烘焙和发菌,然后干燥至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2~33%,得功能性桑叶茶。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中所述炒制优选在炒茶锅中进行,所述炒制的温度优选为55~99℃,进一步优选为65~88℃,更进一步优选为72℃,所述炒制的时间优选为5~60min,进一步优选为20~45min,更进一步优选为35min;
[0035]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炒制后进行切分,切分后碎桑叶的长度优选为0.3~6.5cm,进一步优选为2~4.5cm,更进一步优选为3.5cm。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中所述去梗优选为人工去梗,所述去梗优选为去除桑叶中的部分叶梗,使桑叶中的叶梗总含量优选为1~25%,进一步优选为8~18%,更进一步优选为12%,桑叶中长度大于30mm的叶梗的含量优选≤0.2%,进一步优选≤0.1%。
[0037]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所述静电除杂优选在静电除杂机中进行,通过静电吸附的方式剔除茶叶中混入的杂质,所述静电除杂过程中,碎桑叶的厚度优选为5~150mm,进一步优选为50~70mm,更进一步优选为60mm。
[0038]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所述发酵过程中的环境温度优选为20~90℃,进一步优选为40~70℃,更进一步优选为57℃,所述发酵过程中的环境湿度优选为6~50%,进一步优选为18~40%,更进一步优选为32%。
[003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渥堆的高度优选为1.5~2.5m,进一步优选为2m,所述渥堆的时间优选为1~48h,进一步优选为10~35h,更进一步优选为22h,所述渥堆过程中碎桑叶的含水量优选为10~38%,进一步优选为24%。
[0040]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3)中所述桑黄菌的用量优选为碎桑叶质量的0.01~6.5%,进一步优选为碎桑叶质量的4.5%,所述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优选为15~39%,进一步优选为25%。
[0041]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4)中所述炒制的温度优选为65~125℃,进一步优选为80~100℃,更进一步优选为90℃,所述炒制的时间优选为1~27min,进一步优选为8~20min,更进一步优选为14min;
[0042]所述汽蒸的温度优选为100~132℃,进一步优选为116℃,所述汽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性桑叶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对桑叶依次进行炒制、切分和去梗,得碎桑叶;(2)对所述碎桑叶依次进行静电除杂、发酵和渥堆;(3)将渥堆好的碎桑叶与桑黄菌混合,得混合物料;(4)对所述混合物料依次进行炒制、汽蒸、烘焙和发菌,然后干燥至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2~33%,得功能性桑叶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桑叶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炒制的温度为55~99℃,所述炒制的时间为5~60min;切分后碎桑叶的长度为0.3~6.5c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功能性桑叶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去梗为去除桑叶中的部分叶梗,使桑叶中的叶梗总含量为1~25%,桑叶中长度大于30mm的叶梗的含量≤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功能性桑叶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静电除杂过程中,碎桑叶的厚度为5~15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功能性桑叶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发酵过程中的环境温度为20~90℃,所述发酵过程中的环境湿度为6~5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馨悦申琳耿后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汉方食源生态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