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危险源下的地铁站内人员疏散仿真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757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危险源下的地铁站内人员疏散仿真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地铁站内基本数据;基于地铁站内基本数据,将地铁站内空间网格化,确定待疏散人员初始位置;获取受灾情况下,各路段人员的疏散速度和各危险源的位置信息;基于待疏散人员初始位置、各路段人员的疏散速度和各个危险源的位置,建立人员疏散多目标路径优化模型;对人员疏散多目标路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不同控制参数下的疏散路径优化方案,实现待疏散人员的疏散。经过适当修改,多目标鲁棒模型适用于为不同突发事件(火灾、有毒物质释放和爆炸等)下站内人员疏散提供路径规划方案,提高地铁疏散系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散系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散系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危险源下的地铁站内人员疏散仿真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路径规划
,特别是涉及多危险源下的地铁站内人员疏散仿真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到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0003]近年来,由于地铁高效、大容量、低污染和准时到达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人员开始选择地铁作为主要出行方式。
[0004]但是,地铁站大多位于地面以下,自然灾害如洪水和地震可能会对其造成严重影响。人为灾难包括火灾、恐怖袭击和爆炸等也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同时,大多数地铁站通过有限的长距离通道与外界相连通,环境相对封闭。长距离可能会导致救援工作和人群疏散更加困难。
[0005]然而,目前,突发事件下人员的疏散路径规划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现有研究多采用限定的时间值进行疏散安全性判断,分析在限定时间内各类安全事故现场环境因素如燃烧产物、毒气含量等对应的参数是否已达到安全临界值(浓度)以进行安全疏散可行性判断,但将安全事故现场环境因素影响的累积效应与人群疏散过程相结合的研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危险源下的地铁站内人员疏散仿真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是,包括:获取地铁站内基本数据;基于地铁站内基本数据,将地铁站内空间网格化,确定待疏散人员初始位置;获取受灾情况下,各路段人员的疏散速度和各危险源的位置信息;基于待疏散人员初始位置、各路段人员的疏散速度和各个危险源的位置,建立人员疏散多目标路径优化模型;对人员疏散多目标路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不同控制参数下的疏散路径优化方案,实现待疏散人员的疏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危险源下的地铁站内人员疏散仿真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是,获取地铁站内基本数据;具体基本数据包括:地跌站内基础设施的尺寸、位置和数量,地铁各通道的长度和宽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危险源下的地铁站内人员疏散仿真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是,基于地铁站内基本数据,将地铁站内空间网格化,确定待疏散人员初始位置;具体是:基于图论的方式,将地铁站内空间网格化,确定待疏散人员初始位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危险源下的地铁站内人员疏散仿真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是,获取受灾情况下,各路段人员的疏散速度和各危险源的位置信息;具体是指:建立火灾模型;基于火灾模型,得到多危险源下地铁站发生火灾时的基本状况;对基本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得到受火灾影响下各路段上人员的疏散速度和各危险源的位置信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危险源下的地铁站内人员疏散仿真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是,对基本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得到受火灾影响下各路段上人员的疏散速度和各危险源的位置信息;其中,人员的疏散速度等于待疏散人员的初始速度、可见度影响系数、有毒气体浓度影响系数和烟气温度影响系数的乘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危险源下的地铁站内人员疏散仿真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是,基于待疏散人员初始位置、各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霞张蕊潘福全康元磊李昕光陈德启张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