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时潜水减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潜水减压
,特别是涉及一种实时潜水减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潜水减压算法是计划潜水,对于特定深度、特定时间的潜水过程能够查找氮过饱和安全系数表查到对应的氮过饱和安全系数,从而生成对应的减压方案,而现有的实时潜水减压算法其实只是该计划潜水减压算法的简单应用,即将各分段潜水的水下工作时间累加,并取最大深度作为潜水深度,以该潜水深度和时间计算减压方案,例如,20m/10min、40m/32min的实时潜水,换算为40m/42min,另外,现有的安全系数表为深度3m一档,时间分为5min、10min、15min、20min、25min、60min、120min多个档位,对于不在档位上的深度和时间要向上取到档位上,所以最终按照42m/45min查找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并计算减压方案。
[0003]将各分段潜水的水下工作时间累加,并取最大深度作为潜水深度这种方法在减压上过于保守,采用这种方法的减压总时间会大幅延长,从而增加潜水员无意义的体力损耗,提高了潜水过程中意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实时潜水减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理论组织序列和氮张力序列:理论组织序列根据氮气在人体各个组织中完成50%饱和程度所需的时间进行划分,理论组织序列分别为5min、10min、20min、30min、40min
……
360min,共37项,第i项理论组织半饱和时间记为issue[i],氮张力序列由各项理论组织溶解的氮气张力构成,各项理论组织的初始氮张力np0[i]均为0.8ATA,共37项,第i项理论组织氮张力记为np[i],1≤i≤37;S2、以20m/10min阶段作为第一潜水阶段,计算第一潜水阶段潜水结束时累计后的第i项理论组织氮张力np1[i],从而获得第一潜水阶段潜水结束时理论组织的氮张力列表np1,20m表示第一潜水深度,10min表示第一水下工作时间;以40m/32min阶段作为第二潜水阶段,计算第二潜水阶段潜水结束时累计后的第i项理论组织氮张力np2[i],从而获得第二潜水阶段潜水结束时理论组织的氮张力列表np2,40m表示第二潜水深度,32min表示第二水下工作时间;以31m/24min阶段作为第三潜水阶段,计算第三潜水阶段潜水结束时累计后的第i项理论组织氮张力np3[i],从而获得第三潜水阶段潜水结束时理论组织的氮张力列表np3,31m表示第三潜水深度,24min表示第三水下工作时间;S3、基于第三潜水阶段潜水结束时理论组织的氮张力列表np3计算出离底深度的等价水下工作时间,此离底深度=第三潜水深度;S4、基于离底深度和对应的等价水下工作时间、及理论组织的氮张力列表np3计算减压方案中实际第一停留站深度、实际到达第一停留站需用时间和实际到达第一停留站理论组织氮张力列表np5;S5、基于离底深度、等价水下工作时间和停留站深度计算减压方案中各停留站停留时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潜水减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20m/10min第一潜水阶段:计算绝对压=(第一潜水深度20m+10m)/10m/ATA=3ATA;计算第i项理论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最大氮张力=第i项理论组织初始氮张力np0[i]
‑
绝对压*0.8;计算第i项假定时间单位=第一水下工作时间10min/issue[i];计算第i项实际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百分比=1
‑
0.5第i项假定时间单位;计算第i项实际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氮张力=第i项实际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百分比*第i项理论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最大氮张力;计算第一潜水阶段潜水结束时累积后的第i项氮张力np1[i]=np0[i]
‑
第i项实际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氮张力;40m/32min第二潜水阶段:计算绝对压=(第二潜水深度40m+10m)/10m/ATA=5ATA;计算第i项理论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最大氮张力=第一潜水阶段潜水结束时累积后的第i项氮张力np1[i]
‑
绝对压*0.8;计算第i项假定时间单位=第二水下工作时间32min/issue[i];计算第i项实际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百分比=1
‑
0.5
第i项假定时间单位
;
计算第i项实际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氮张力=第i项实际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百分比*第i项理论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最大氮张力;计算第二潜水阶段潜水结束时累积后的第i项氮张力np2[i]=np1[i]
‑
第i项实际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氮张力;31m/24min第三潜水阶段:计算绝对压=(第三潜水深度31m+10m)/10m/ATA=4.1ATA;计算第i项理论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最大氮张力=第二潜水阶段潜水结束时累积后的第i项氮张力np2[i]
‑
绝对压*0.8;计算第i项假定时间单位=第三水下工作时间24min/issue[i];计算第i项实际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百分比=1
‑
0.5第i项假定时间单位;计算第i项实际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氮张力=第i项实际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百分比*第i项理论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最大氮张力;计算第三潜水阶段潜水结束时累积后的第i项氮张力np3[i]=np2[i]
‑
第i项实际上当前深度脱去或灌注的氮张力。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潜水减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计算s[i]=(np3[i]
‑
0.8)/(离底深度31/10*0.8);计算假定时间单位[i]=log
0.5
(1
‑
s[i]),并换算成等价水下工作时间t[i]=假定时间单位[i]*issue[i];经过比较及验证,取换算成的等价水下工作时间t[37]=假定时间单位[37]*issue[37]=假定时间单位[37]*360作为离底深度的等价水下工作时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潜水减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将离底深度和对应的等价水下工作时间输入到训练好的离底安全系数神经网络中以得到离底安全系数;计算试验性第一停留站深度=[(领先组织氮张力/离底安全系数)
‑
1]
×
10,其中领先组织的氮张力指的是理论组织的氮张力列表np3中的最大值,计算出的试验性第一停留站深度以3的倍数向上取整;计算试验性到达第一停留站需用时间=(离底深度
‑
试验性第一停留站深度)/预设上升速度,计算出的试验性到达第一停留站需用时间以分为单位向上取整;计算试验性理论上脱去或灌注的最大氮张力=第i项理论组织氮张力np3[i]
‑
[(水底绝对压+第一站绝对压)/2]
×
0.8;计算试验性假定时间单位[i]=试验性到达第一停留站需用时间/issue[i];计算试验性假定时间单位相对应的脱去或灌注的百分比[i]=1
‑
0.5
技术研发人员:李慈,方以群,张一帆,吴生康,韩伟力,王世锋,俞旭华,刘文武,陈辰,徐佳骏,刘霞,文宇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