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燕岭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704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座椅,包括移动机构、升降机构、座椅机构、左臂支撑架、右臂支撑架和控制模块,左臂支撑架和右臂支撑架安装于座椅机构两侧,移动机构在四个麦克纳姆轮的驱动下可实现全向移动和旋转,升降机构可调整座椅高度,座椅具有通风功能,并且靠背角度可进行调节,齿条杆可上下移动,第一臂与齿条杆转动连接,第三电缸可调整托板高度,承载架与移动件之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托板与承载架转动连接,第四电缸下端与拉力传感器紧固连接,上端与承载架转动连接,拉力传感器下端与托板转动连接,托板具有五个空间自由度,分别对应小臂的前后、上下、左右移动和俯仰、水平转动,具有极高的灵活度,能够完全适应小臂的活动需要。动需要。动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座椅。

技术介绍

[0002]神经系统作为人类生命、思想行动的中枢系统,一旦患病通常表现都较严重,轻则瘫痪、痴呆,重则危机生命;神经外科是用外科学方法,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治疗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是目前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高、精、尖学科,被公认为医学地位最高的领域;神经外科治疗的范围包括:脑和脊髓的功能异常、脑和脊髓的先天性发育异常、脑和脊髓外伤、肿瘤、血管性病变、包括微创治疗脊柱的退行性病变和椎间盘脱出等。所有的神经外科肿瘤、血管、间盘摘除等手术都是在大型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的显微外科手术,手术极为精细、复杂、危险、耗时。
[0003]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主刀医生的双手不能有一丝多余的颤动,这就要求主刀医生在椅子上坐稳,双臂悬空一手持吸引器一手持双极电凝器或显微剪刀等器械,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长时间的操作会导致主刀医师手臂酸胀僵硬、体力消耗大,进而影响操作精度及手术质量;现有供主刀医生乘坐的椅子大多为仅具有升降功能的普通转椅,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并且不能为医生双臂提供有效支撑,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因此,研制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座椅来辅助主刀医生完成神经外科手术,不仅可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还能减轻医生的疲劳,具有明显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中功能丰富、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效果好的神经外科手术座椅。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座椅,包括移动机构、升降机构、座椅机构、左臂支撑架、右臂支撑架和控制模块,左臂支撑架安装于座椅机构左侧,右臂支撑架安装于座椅机构右侧,左臂支撑架和右臂支撑架原理相同,并成左右对称结构。
[0006]作为优选,移动机构中的机架内部设有空腔,机架下侧固定安装有四个电机,每个电机单独驱动一个麦克纳姆轮,从而机架可在地面进行全向移动和任意转动,所述的控制模块安装于机架内部,其内部集成有控制系统和锂电池组。
[0007]作为优选,升降机构中的升降板与座椅固定连接,升降机构安装于机架上侧,升降机构是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构成的剪式升降结构,第一电缸安装于升降板与机架之间,并可实现座椅机构的高度调节。
[0008]作为优选,座椅机构中的靠背倾斜角度可由第二电缸进行调整,靠背后侧设置有控制台,医务人员可通过控制台实现与座椅的人机交互。
[0009]作为优选,右臂支撑架中的支撑台固定安装于座椅右侧,齿条杆与支撑台构成移动副,电机紧固安装于支撑台后侧并通过齿轮驱动齿条杆的上下移动,保护壳安装于支撑台外侧,可实现防尘美观的作用。
[0010]作为优选,第一臂后端与齿条杆上端转动连接,转动件与第一臂前端转动连接,第二臂、第三臂、移动件、转动件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三电缸安装于转动件和移动件之间并可驱动托板的高度调整,承载架与移动件转动连接,两者之间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托板后端与承载架转动连接,第二电缸下端与拉力传感器紧固连接,第五电缸上端与承载架转动连接,拉力传感器下端与托板前端转动连接。
[0011]作为优选,机架侧面对应四个麦克纳姆轮的上方,设置有四个弧形挡板,防止医生误踏车轮,造成危险。
[0012]作为优选,座椅和靠背内部均设有通风装置,能吹干医生久坐出汗,使医生具有干爽舒适的乘坐体验。
[0013]作为优选,控制台的角度可进行调整,方便医生进行操作。
[0014]作为优选,托板具有五个空间自由度,分别对应小臂的前后、上下、左右移动和俯仰、水平转动,具有极高的灵活度,能够完全适应小臂的活动需要。
[0015]作为优选,控制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构成负反馈闭环控制,可智能检测医生小臂的高度位置调节意愿,从而始终对医生小臂提供合适的辅助支撑,有效减轻医生疲劳。
[0016]作为优选,控制系统通过拉力传感器构成负反馈闭环控制,可智能检测医生小臂的俯仰角度调节意愿,从而始终对医生小臂提供合适的辅助支撑,使医生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
[0017]作为优选,波纹管同轴安装于齿条杆外侧,实现对齿条杆的防尘防水保护。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座椅下方设有四个麦克纳姆轮,可使座椅能够在地面上实现全向移动和原地回转,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便于转场移动;

座椅和靠背具有通风装置,可使医生具有很好的乘坐体验;

座椅高度可进行调整,可使不同体型的医生均能调整到合适的乘坐高度;

靠背角度可进行调整,可使医生调整到合适的倚靠角度,避免久坐疲累;

托板具有五个空间自由度,包括三个移动自由度和两个转动自由度,可分别对应小臂的前后、上下、左右移动和俯仰、水平转动,具有极高的灵活度,能够完全适应小臂的活动需要;

控制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构成负反馈闭环控制,可智能检测医生小臂的高度位置调节意愿,从而始终对医生小臂提供合适的辅助支撑,有效减轻医生双臂疲劳;

控制系统通过拉力传感器构成负反馈闭环控制,可智能检测医生小臂的俯仰角度调节意愿,从而始终对医生小臂提供合适的辅助支撑,使医生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支撑台位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右臂支撑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号:1机架、1.1第一轮槽、1.2第一连接耳、1.3第二连接耳、2第一电缸、3第一连杆、4座椅、5控制台、6靠背、6.1支杆、7升降电机、8支撑台、8.1导向环、9保护壳、10第四连杆、11第四轮、12第三连杆、13升降板、13.1第二轮槽、13.2第三连接耳、13.3第四连接耳、14第三轮、15第三电机、16第一电机、17第一轮、18第二轮、19第二电机、20控制模块、21第四电机、22第二连杆、23第二电缸、24座椅通风按钮、25旋钮、26第二控制杆、27第一控制杆、28
第三控制杆、29第四控制杆、30靠背通风按钮、31第五控制杆、32波纹管、33齿条杆、34齿轮、35第一臂、36转动件、37第二臂、38第三臂、39第三电缸、40移动件、41压力传感器、42承载架、42.1压块、42.2第五连接耳、43第五电缸、44拉力传感器、45托板、45.1第一转轴、45.2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5]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机架1内部设有空腔,侧面设有减重孔,机架1上侧前端纵向设有一对第一轮槽1.1,第一轮槽1.1为两个开口对向设置的倒L形结构,机架1上侧前端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接耳1.2,机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座椅,包括移动机构、升降机构、座椅机构、左臂支撑架、右臂支撑架和控制模块,左臂支撑架安装于座椅机构左侧,右臂支撑架安装于座椅机构右侧,左臂支撑架和右臂支撑架原理相同,并成左右对称结构;所述移动机构中的机架内部设有空腔,机架下侧固定安装有四个电机,每个电机单独驱动一个麦克纳姆轮,从而机架可在地面进行全向移动和任意转动,所述的控制模块安装于机架内部,其内部集成有控制系统和锂电池组;所述升降机构中的升降板与座椅固定连接,升降机构安装于机架上侧,升降机构是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构成的剪式升降结构,第一电缸安装于升降板与机架之间,并可实现座椅机构的高度调节;所述座椅机构中的靠背倾斜角度可由第二电缸进行调整,靠背后侧设置有控制台,医务人员可通过控制台实现与座椅的人机交互;所述右臂支撑架中的支撑台固定安装于座椅右侧,齿条杆与支撑台构成移动副,电机紧固安装于支撑台后侧并通过齿轮驱动齿条杆的上下移动,保护壳安装于支撑台外侧,可实现防尘美观的作用;所述的第一臂后端与齿条杆上端转动连接,转动件与第一臂前端转动连接,第二臂、第三臂、移动件、转动件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三电缸安装于转动件和移动件之间并可驱动托板的高度调整,承载架与移动件转动连接,两者之间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托板后端与承载架转动连接,第二电缸下端与拉力传感器紧固连接,第五电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岭
申请(专利权)人:王燕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