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大创口失血止血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止血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大创口失血止血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腘窝为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主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和下外界分别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腘窝顶(浅面)为腘筋膜,是大腿阔筋膜的延续,向下移行为小腿深筋膜,腘筋膜由纵、横交织的纤维构成,致密而坚韧,腘窝内含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其外上界还有腓总神经,血管周围还有腘深淋巴结,由于腘窝处有大量的血管,当腘窝受到外伤时,出血量通常都较大
,
且腘窝处于关节的屈伸部位,普通指压方式不容易快速止血,一般都是采用止血带方式进行止血。
[0003]然而,该止血方式存在问题如下:
[0004](1)由于伤者的腿部会由于疼痛而不自觉地运动,在止血的过程中,会导致伤口撕裂,导致二次伤害。
[0005](2)伤者的伤口处仍会不断渗血,仍需要医护人员手动进行包扎,然而由于腘窝位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大创口失血止血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设置有一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旁侧设置有一组止血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上方设置有一组包扎组件,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靠近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一组转动组件;其中,支撑组件包括有小腿支撑板(2)、大腿支撑板(3)、固定架(6)、导气球(33)、导气管(34)、气囊(18)以及角度调整部件,所述固定架(6)设置在固定板(1)的顶部,所述大腿支撑板(3)的底部与固定架(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小腿支撑板(2)转动连接在所述大腿支撑板(3)的末端,所述气囊(18)设置在小腿支撑板(2)以及大腿支撑板(3)的顶部,且所述气囊(18)通过两组卡接槽(23)分别与小腿支撑板(2)以及大腿支撑板(3)卡接配合,所述导气球(33)通过所述导气管(34)与气囊(18)的内部连通,所述导气管(34)内部设置有一组单向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大创口失血止血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有第一绑带(7)以及两组第二绑带(8),所述第一绑带(7)设置在大腿支撑板(3)的顶部,两组所述第二绑带(8)间隔设置在小腿支撑板(2)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大创口失血止血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部件包括有支撑片(11)、矩形管(10)、第一锥形齿轮(16)、第二锥形齿轮(17)、螺纹杆(14)、套管(12)、限位块(15)以及转动把手(13),所述支撑片(11)设置在所述固定架(6)靠近小腿支撑板(2)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矩形管(10)的末端与支撑片(11)的外壁铰接,所述套管(12)滑动连接在所述矩形管(10)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块(15)设置在矩形管(10)的的内部靠近套管(12)的一侧,所述螺纹杆(14)转动连接在所述限位块(15)上,所述套管(12)的内壁上开设有与螺纹杆(14)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6)设置在螺纹杆(14)远离套管(12)的一侧,所述转动把手(13)转动连接在矩形管(10)的一侧,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7)设置在转动把手(13)的末端,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6)与第二锥形齿轮(17)啮合,所述套管(12)远离螺纹杆(14)的一端与小腿支撑板(2)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大创口失血止血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扎组件包括有止血纱布(19)、多组高粘度胶带(20)以及多组固定夹(22),所述止血纱布(19)通过低粘性胶水粘贴在所述气囊(18)的表面,多组高粘度胶带(20)间隔设置在所述止血纱布(19)的顶部,多组固定夹(22)分别设置在小腿支撑板(2)以及大腿支撑板(3)的侧壁上,每组高粘度胶带(20)上的离型纸(21)均与一组固定夹(22)对应,每组高粘度胶带(20)上的离型纸(21)均延伸至对应的固定夹(22)的夹持端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大创口失血止血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组件包括有双向螺杆(26)、调整把手(9)、止血带(28)、两组固定环(27)以及两组两组滑动块(25),所述大腿支撑板(3)的内部呈中空状,大腿支撑板(3)的顶部开设有一组滑动槽(2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