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的三腔二囊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06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的三腔二囊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主管的一端设有密封装置,主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食道囊和胃囊;连接杆的一端与密封旋钮的底部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旋转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旋转柱位于气流导向阀内;气流导向阀的侧壁与主管的端部连接,气流导向阀远离主管端部的侧壁设有食道囊注气孔、胃管连接管插孔和胃囊注气孔,食道囊注气孔、胃管连接管插孔和胃囊注气孔内分别可拆卸连接有食道囊注气管、胃管连接管和胃囊注气管;旋转柱设有贯穿旋转柱的导气孔一、导气孔二和导气孔三。该三腔二囊管方便食道囊注气管、胃管连接管和胃囊注气管拆卸与安装,且便于在使用时防止注气管打结。止注气管打结。止注气管打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的三腔二囊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的三腔二囊管。

技术介绍

[0002]半个世纪以来,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一直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等出血的首选方法,具有经济、方便、操作简单的优点,一般用于止血药物无效时的临时应急措施,为进一步的救治争取时间。
[0003]三腔二囊管包括三腔管、胃气囊和食管气囊,胃气囊和食管气囊附在三腔管的一端,三腔管由一个截面是半圆的腔道和两个截面是四分之一圆的腔道构成,胃气囊导管和食管气囊导管分别装在四分之一圆腔道内,胃导管装在半圆腔道内,所述的胃导管截面呈半圆形,其外壁与半圆腔道的内壁密封配合,胃导管可在半圆腔道中活动。本技术能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及胃底或食管下段粘膜溃烂、坏死的发生率且护理方便、病人痛苦减轻。
[0004]现有的三腔二囊管的密封是通过在胃囊注气管、食道囊注气管和胃管的入口处设置密封圈进行整个装置的密封,密封不方便,且不能进行拆卸,导致使用时会出现注气管打结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的三腔二囊管,该三腔二囊管中主管的一端与密封装置的气流导向阀的连接,且气流导向阀内部与旋转柱活动连接,食道囊注气孔、胃管连接管插孔和胃囊注气孔分别与食道囊注气管、胃管连接管和胃囊注气管可拆卸连接,便于食道囊注气管、胃管连接管和胃囊注气管的拆卸与安装,从而便于实现防止注气管打结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的三腔二囊管,包括主管、食道囊和胃囊,所述主管的一端设有密封装置,所述主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食道囊和胃囊;所述食道囊和胃囊与主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旋钮、旋转柱、连接杆、气流导向阀;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密封旋钮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旋转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柱位于气流导向阀内;所述气流导向阀的侧壁与主管的端部连接,所述气流导向阀远离主管端部的侧壁设有食道囊注气孔、胃管连接管插孔和胃囊注气孔,所述食道囊注气孔、胃管连接管插孔和胃囊注气孔内分别可拆卸连接有食道囊注气管、胃管连接管和胃囊注气管;所述旋转柱设有贯穿旋转柱的导气孔一、导气孔二和导气孔三。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管的一端与密封装置的气流导向阀的连接,且气流导向阀内部与旋转柱活动连接,气流导向阀远离主管的侧壁开有食道囊注气孔、胃管连接管插孔和胃囊注气孔,食道囊注气孔、胃管连接管插孔和胃囊注气孔分别与食道囊注气管、胃管连接管和胃囊注气管可拆卸连接,便于食道囊注气管、胃管连接管和胃囊注气管拆卸
与安装,从而方便在使用时防止注气管打结的现象。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流导向阀的侧壁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远离气流导向阀的一端与牵引装置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气流导向阀的侧壁设置牵引绳,且牵引绳的另一端与牵引装置连接,可以在使用时,利用牵引装置对三腔二囊管进行牵引,从而使食道囊和胃囊对食道和胃进行压迫,达到止血的目的。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牵引装置包括旋转手柄、牵引绳转盘、转轴、两个挡板、支架杆和底座,所述牵引绳远离气流导向阀的一端缠绕在牵引绳转盘上;所述转轴的两端与两个挡板的侧壁分别连接,所述牵引绳转盘套接于转轴上;所述旋转手柄的端部穿过支架杆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侧壁上设有拉力刻度值;两所述支架杆的底部均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以握住旋转手柄带动牵引绳转盘旋转,可以使得牵引绳产生拉力,在挡板上设有拉力刻度值,可以精确调节拉力的大小,提高食道囊和胃囊的压迫效果。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气孔一、导气孔二和导气孔三的外径与食道囊注气孔、胃管连接管插孔和胃囊注气孔的直径相同,且所述导气孔一、导气孔二和导气孔三分别位于不同水平面上,所述导气孔二与导气孔一和导气孔三垂直。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旋转柱上设置导气孔一、导气孔二和导气孔三,三个导气孔均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可以实现三腔二囊管在使用过程中保持食道囊和胃囊内部的压力;导气孔二与导气孔一和导气孔三垂直,可以实现在食道囊和胃囊密封的同时收集胃中的分泌液。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管内设有胃管、食道囊管和胃囊管,所述胃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食道囊管和胃囊管的横截面均为扇形,且所述食道囊管和胃囊管的横截面均为主管横截面的1/4。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胃管、食道囊管和胃囊管均通过主管包裹,方便三腔二囊管从鼻腔中插入;胃管的横截面积大于食道囊管和胃囊管的横截面积,有利于胃中的分泌液体从胃管中抽出。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食道囊和胃囊的外表面均设有多个压片传感器;所述气流导向阀的底部设有无线发射器和控制处理器,所述无线发射器和控制处理器的底部设有电池安装盒。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监控食道囊和胃囊的压迫力,从而精确调节牵引装置的牵引力。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主管的一端与密封装置的气流导向阀的连接,且气流导向阀内部与旋转柱活动连接,气流导向阀远离主管的侧壁开有食道囊注气孔、胃管连接管插孔和胃囊注气孔,食道囊注气孔、胃管连接管插孔和胃囊注气孔分别与食道囊注气管、胃管连接管和胃囊注气管可拆卸连接,便于食道囊注气管、胃管连接管和胃囊注气管拆卸与安装,从而方便在使用时防止注气管打结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的三腔二囊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的三腔二囊管的牵引装置侧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的三腔二囊管的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的三腔二囊管的旋转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的三腔二囊管的主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食道囊注气管;2、胃管连接管;3、旋转手柄;4、拉力刻度值;5、牵引绳转盘;6、挡板;7、底座;8、支架杆;9、胃囊注气管;10、牵引绳;11、电池安装盒;12、控制处理器;13、无线发射器;14、压片传感器;15、主管;16、胃囊;17、食道囊;18、气流导向阀;19、旋转柱;20、密封旋钮;21、连接杆;22、转轴;23、导气孔一;24、导气孔二;25、导气孔三;26、食道囊注气孔;27、胃管连接管插孔;28、胃囊注气孔;29、食道囊管;30、胃囊管;31、胃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的三腔二囊管,包括主管(15)、食道囊(17)和胃囊,其特征是:所述主管(15)的一端设有密封装置,所述主管(1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食道囊(17)和胃囊(16);所述食道囊(17)和胃囊与主管(15)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旋钮(20)、旋转柱(19)、连接杆(21)、气流导向阀(18);所述连接杆(21)的一端与密封旋钮(20)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杆(21)的另一端与旋转柱(19)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柱(19)位于气流导向阀(18)内;所述气流导向阀(18)的侧壁与主管(15)的端部连接,所述气流导向阀(18)远离主管(15)端部的侧壁设有食道囊注气孔(26)、胃管连接管插孔(27)和胃囊注气孔(28),所述食道囊注气孔(26)、胃管连接管插孔(27)和胃囊注气孔(28)内分别可拆卸连接有食道囊注气管(1)、胃管连接管(2)和胃囊注气管(9);所述旋转柱(19)设有贯穿旋转柱(19)的导气孔一(23)、导气孔二(24)和导气孔三(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是:所述气流导向阀(18)的侧壁设有牵引绳(10),所述牵引绳(10)远离气流导向阀(18)的一端与牵引装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改良后的三腔二囊管,其特征是:所述牵引装置包括旋转手柄(3)、牵引绳转盘(5)、转轴(22)、两个挡板(6)、支架杆(8)和底座(7),所述牵引绳(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娟牟东莫波杨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